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徽派建築別具一格,早已蜚聲海內外。時值今日,歙縣境內仍有數以千計的徽派古建築分佈在城鎮和鄉村。有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其中最具特色和傳奇色彩的古牌坊之多,保留之完好在國內首屈一指。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古牌坊是徽州“古建三絕”(牌坊、祠堂、民居)之一,這裡歷史上曾經有140餘座牌坊,現在還存有各類牌坊82座,其中石牌坊73座,磚木牌坊9座,明代(含以前)39座,清代43座。按功能類型分有功名坊36座,貞節坊33座,門坊5座,孝子坊4座,墓坊、旌壽坊、紀事坊、義字坊各1座,為全國之最,素有中國牌坊城、中國第一牌坊縣之美譽。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歙縣“牌坊之最”

<strong>

遍佈全縣城鄉的牌坊是徽州文化的縮影,是徽州文化的一種物化象徵。在眾多牌坊中,有“徽州第一坊”――許國石坊;有“規模最大的牌坊”――棠樾牌坊群;有“最早的牌坊”――“貞白裡坊”;有“最小的牌坊”――“雙孝節坊”;有“最後一座牌坊”――孝貞節烈坊。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歙縣牌坊的歷史淵源

<strong>

立牌坊是為了頌美獎善,曉諭後人。牌坊,並非徽州特色,只是徽州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現在保存尚好;加之徽州明清較為富裕,十分重視社會道德規範的教育,“十戶之村,不廢誦讀”,“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師有學”。大立牌坊自然是“光宗耀祖”“曉諭後人”的自然之舉。

據考證,牌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氏族聚居村落入口處的門型建築,稱之為“衡門”,較多地注重作為大門的實用價值。“衡門”被稱之以“坊”,則起源於漢代直至宋代的裡坊制度。漢代以後,中國的城市建築漸漸形成一定格式,在城中有裡坊,裡坊有坊牆坊門,猶如城中之城。據歷史文獻記載,裡坊中如果出現好人好事,便須在坊門上張貼通告,以示褒獎,由此坊門衍生出了新的功能——表彰功能。牌坊與牌樓,在建築風格上是有原則性區別的:牌坊,在立柱和橫板上沒有斗拱及屋頂結構的稱為牌坊。牌樓:在立柱和橫板上有樓的稱為牌樓。所以,現在的所謂的“徽州牌坊”,實質上多是“徽州牌樓”。

徽州牌坊的結構,經歷了由衡門、華表、烏頭門和由坊門、雀替複合建構等多個發展階段,最後於宋代走向成熟。徽州真正意義上的牌坊建築,事實上也是從宋代才開始出現的。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歙縣牌坊的功能

<strong>

牌坊的主要功能有三種,其一是門,是建築群空間序列中的第一道大門,即官宦名門;其二是“旌表功名”或“表彰節孝”,即科第功名、軍政公德、百歲壽慶、仁義慈善、孝子懿行和節婦烈女等彰揚與旌表,成為紀念性建築;其三是作為橋樑、街衢的標誌。從牌坊旌表人物的數量劃分,歙縣的牌坊還有單坊與總坊的區別。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歙縣牌坊的類型

<strong>

以建造質料而論,歙縣的牌坊大體有木質、石質和磚質三種,其中尤以石質牌坊數量最多,現存的82座牌坊中石牌坊有73座,佔近90%。以建築樣式而言,歙縣的牌坊主要有“沖天式”和“歇山式”兩種,無論“沖天式”還是“歇山式”,雙柱單間、四柱三間則是最為常見的類型,至於牌坊的樓層,一樓、三樓和五樓最為普遍。歙縣牌坊大多數是四柱三間式,也有兩柱單間、口字形和八角牌坊。歙縣牌坊的細部做法頗具時代和地方特徵,主要體現在斗拱、柱坊和屋頂等部位。歙縣牌坊造型之雄偉,構造之精巧使人歎為觀止;而石坊雕刻之精美,實在是巧奪天工。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歙縣牌坊的建造規制

<strong>

樹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後恩,流芳百世之舉,是古代人們一生的最高追求,是“光宗耀祖”“曉諭後人”的自然之舉。古徽州享有“禮儀之邦”之美譽,封建禮教對徽州社會的影響特別深遠。

牌坊(牌樓)絕大多數經官府批准建造,僅少數為私建。在眾多的牌坊中,主要是功名坊和貞節坊。在古代,立牌坊是一件極不容易而又極為隆重的事,並不是有錢人想立就能立的。根據古代的一些規定,凡是進入國子監讀書和獲得舉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經地方官府審核批准後,由官方出資建功名坊。至於立貞節牌坊、仁義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嚴格,須經當地官府查核實後逐級呈報,最後由皇帝審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即使允許建造,建造什麼規格的牌坊,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歙縣牌坊的文化解讀

<strong>

歙縣牌坊,除卻藝術方面的成就,更體現著社會歷史文化的價值。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擁有一個動人或者辛酸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所隱藏的深刻內涵,豈止是反映了徽州文化,它折射出了中國封建社會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科舉、功名的紀念碑

在歙縣現存的82座牌坊中,功名坊有36座。許國興建了全國絕無僅有的八角牌樓——“大學士坊”;“龍興獨對坊”,是明正德年間朝廷為槐塘儒生、紫陽書院山長唐仲實所立,並將唐仲實與朱元璋對話的文字鐫刻在牌坊橫枋上方的龍鳳牌上,至於遍及歙縣各地的科舉功名牌坊,如曹氏“四世一品坊”、“吳氏世科坊”和“江氏世科坊”等所謂科第功名牌坊的大量興建,正是古徽州文化教育發達的真實寫照。它實際也是一座座“科舉功名紀念碑”,象徵著在官本位的傳統社會中讀書入仕的崇高地位和科舉成功為家族帶來的無上榮譽。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忠孝節義的人造化石

數量龐大的各種貞節牌坊,最能反映古徽州下層婦女深受封建倫理綱常殘害,以及由這些牌坊所隱含的徽州文化中宗族與商人的特質。在歙縣現存的82座牌坊中,僅節孝坊就有33座。在古徽州歙縣,明清兩代僅被皇帝下詔旌表的節孝、節烈、孝貞和貞烈等節烈婦女就多達1952位,至於大量沒有得到表彰的節烈婦女,其人數幾乎是得到表彰的十餘倍。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在徽州,由於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徽商推波助瀾,明清兩代旌表節烈婦女的程序相當健全。每年鄉、縣、府和省到中央禮部,都嚴格履行程序逐級申報,直至皇帝恩准。如果沒有富甲一方的徽商資助、沒有宗族的推波助瀾,徽州是否有可能真的會出現那麼多節烈婦女,是否真的有財力建立起那麼多貞節牌坊?

歙縣‖徽州牌坊知多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