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上漲 上市公司回購面臨“懸空”

隨著A股市場節後的快速回暖,二級市場估值整體上移。在股權質押壓力舒緩的同時,部分公司開始面臨新的尷尬——一些公司回購尚未成行,股價卻已高於回購價格上限。有機構人士認為,這或會影響後續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等管理手段和激勵機制。

股價超回購價格上限

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股市的下行,A股回購熱潮洶湧。但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部分公司雖然此前發佈了回購預案,但是在近期股價快速上揚的背景下,或開始面臨回購尚未成行、股價卻已高於回購價格上限的新尷尬。

以亞光科技為例,去年11月,公司披露擬推1.5億至3億元股份回購的計劃。根據當時方案,公司擬在12個月內實施回購方案,回購價格不超過12元/股。

不過,最新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公司尚未進行股份回購。公司方面表示,後續會根據市場情況實施本次回購計劃。

但證券時報記者發現,截至3月5日收盤,由於軍工業務的向好預期,以及湖南國資的入股紓困,公司二級市場股價已經升至14.35元每股,大幅高於12元每股的回購價格上限。

二級市場股價超過此前回購價格上限的案例還有三六五網。今年2月19日,公司發佈公告,擬不超過14元/股回購1500萬至2000萬元公司股份,回購期限為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不過,截至3月5日,公司股價報收於15.45元。

此外,隨著市場的回暖,此前推出回購方案的中威電子、喬治白、積成電子等公司的二級市場股價都已經越來越接近回購價格的上限。

中信證券(06030)某地方分支機構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介紹:“2018年下半年以來,機構的回購專戶開戶數量明顯增多。根據上市公司方面的反饋,近期股價漲速超出預期,部分公司開戶之後還沒來得及回購。”

或影響下一步操作

雖然回購面臨“懸空”的案例在漸漸增多,不過整體而言在所有擬回購公司中的佔比並不大。一大原因在於,多數公司在發佈董事會回購預案後,開啟回購的速度較快。以今年1月1日到2月中旬為例,根據Wind統計數據,共有382家A股公司陸續實施了股份回購計劃,並且有超過100家公司的回購金額超過億元。

北京某家啟動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董秘對此表示,股價回暖終歸是好事情,尤其是對於部分高比例股權質押的大股東方面來說,意味著此前橫在上市公司和自身面前的一大“雷區”正在逐步遠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部分沒有及時啟動回購的公司或也將面臨下一步的運作掣肘。“從多家公司公告來看,回購股份用於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和員工持股計劃是一大主流用途,倘若回購沒能成行,公司將要面臨:要麼需要修改方案,要麼會徹底告終。”

以三六五網為例,公司曾明確表示,預計實施回購對公司資產負債率、有息負債率及現金流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也不會加大財務風險;擬回購部分股份,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在前述人士看來,互聯網公司對核心員工的需求迫切,倘若回購告終,會否影響下一步的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有待觀察。

實際上,本輪A股公司回購熱潮中,回購股份的用途呈現多樣化趨勢。由於新的《公司法》條款明確,回購的股份可以用於可轉債。因此,對於A股公司來說,除了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傳統用途之外,包括招商蛇口等公司都曾表示,回購股份用途也包括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債券等方面。此前業內認為,回購促進了可轉債的市場,實質上實現了用股票來償債,變相拓寬了公司的融資渠道。倘若隨著股價的高企帶來上市公司回購的“懸空”,對於這一融資渠道和市場的影響,會否也慢慢體現出來,值得關注。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