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强哥今天推荐的是由丹尼尔·伊斯皮诺萨执导,杰克·吉伦哈尔、丽贝卡·弗格森、瑞恩·雷诺兹、真田广之、阿利安·巴克瑞、奥尔加·戴维克娜雅主演的科幻灾难片。

片名:异星觉醒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不远将来的某天,一则来自近地空间站的消息,让全世界沸腾了。

宇航员刚刚捕获了从火星归来的探测器,他们吃惊地发现,在船舱中,一个小生命静静地沉睡着。

外星生命确实存在!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然而这样的喜悦,很快就被不安和恐惧所取代。

随着飞快的成长速度,小家伙表现出难以置信的生存耐力、高智商、侵略性,以及嗜血的本能。

当宇航员们觉察到事态严重,一切都太迟了。这个天外来客,狡诈地逃出封闭舱,并且让飞船通讯中断、陷入燃料危机,变成一个封闭的狩猎场。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如果是在30多年前,有人把这样一个剧本大纲,扔到某个好莱坞制片主管的桌上,他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

看起来不错啊,这周把剧本写出来,然后花上一两个月拍完,预算嘛控制在三百万好了。

可别觉得夸张,这个在今天看来不怎么惊艳的大纲里,每一个关键词,都让当时的年轻观众着迷不已。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1977年《星球大战》横空出世,迅速带来了一大批跟风的太空科幻片,半个地球的制片商都在绞尽脑汁,怎么把这个类型的吸引力榨干。

其中立刻得到他们公认的一种模式是,在宇宙中上演杀戮恐怖片。

广袤无垠又步步杀机的太空,是一种充满了反讽意味的幽闭空间,跟神出鬼没的嗜血怪兽,简直是门当户对。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八九十年代是B级科幻片的黄金时期,形形色色来自外太空的怪兽们,在当时粉墨登场,各领风骚。

每天的午夜场影院里,都有许多年轻人对着银幕上张牙舞爪的杀人狂魔,欢快地尖叫着。

哪怕在今天,当时出品的太空怪兽片,仍然是方君这样的宅人拿来放空大脑、打发时间的上品。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当时这类电影还喜欢打擦边球

然而,就像那些拳拳到肉的动作片、那些冒着傻气的浪漫爱情片一样,新千年之后,B级科幻片也迅速过气。

在方君印象中,除了一些伪纪录片,上一部成绩不错的封闭飞船+杀戮怪兽的科幻,还是2009年的《深空失忆》。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近几年,带有科普功能的硬科幻太空片,成了票房的新宠:《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

余下的,要不是漫改超级英雄,要不就是《太空旅客》这样穿着科幻画皮的爱情片。

作为半个重口味影迷,我十分好奇:曾经风靡一时的太空怪兽,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吗?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而今年《异星觉醒》的上映,俨然标志着,这个类型依然余勇未消,尺度不减。

毕竟,观众已经有很久,没有体会过在太空中尖叫都没人听得到的绝望了。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当然,纯粹的B级趣味,如今不再玩得转。《异星觉醒》5800万美金的预算,好几张熟悉的明星脸,组成了一个远超B级配置的班底。

影片加强了科学成分来增强实感:一丝不苟的太空舱捕获,对大气成分和细胞结构的研究充满了术语,还展现宇航员的日常,以及各种复杂的操作流程。

在太空舱中,没有科幻电影常见的触控屏幕、全息影像、人工智能,复归到按钮、拉杆、仪表、液晶显示屏为主,也带来一份脚踏实地。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以往的太空怪兽,都出没在一个有人造重力的环境。看似高科技,其实谁都知道,是为了省钱偷懒。

这样一来,《异星觉醒》全程玩失重,就显得意义重大,主角们艰难地穿行在每个船舱中,不断试图把怪兽带离地球,

都让这个杀戮故事显得离我们近在咫尺,提升了恐慌指数。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但尽管外表光鲜隆重,在骨子里,《异星觉醒》丝毫不改当年那些B级大赏的趣味。

在怪兽破笼而出的那一刻,无论宇航员的思乡之情,还是对火星生命的科学研究,这些无关紧要的亚情节全部终止了,一切只服务于人类和怪兽的二元对抗。

电影甚至懒得费时间展现空间站的内部结构,让几乎不停歇的漂浮、追逐和厮斗,像极了一场充满混乱的闯关游戏,疯狂而邪恶。不杀脑细胞,一门心思吓人。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第一次执导科幻片的瑞典导演丹尼尔·伊斯皮诺萨,显然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拍一部兼具A级卖相和B级内核的爆米花。

片中所有的惊险戏,都很称职地把激烈、血腥、悬念和惊吓做了均匀的调配。

每当你觉得这下怪兽死定了时,它总能使出点新招数,让你心头一紧。

而每当你认定这下人类完蛋了,主角又总能想个旁门左道、拎出点黑科技,来挽救一下局面。

这样张弛有度的拉锯,一直维持到了最后一刻。说真的,这也是我们当年爱看那些B级片的原因:它们也许缺少新意,甚至有点蠢蠢的,但娱乐性管够。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看完电影,我竟然有点钦佩这头来自火星的杀人狂魔,它是一个游击战高手,精通在陌生环境以寡敌众的战斗艺术。

它谨慎地判断局面,巧妙地引诱、迷惑敌人,懂得何时该挺身对抗,何时该藏匿踪迹,加上好到惊人的运气眷顾,主角光芒照耀银幕。

如果电影从它的视角上演,简直是太空中的《第一滴血》。

有时候,我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盼着它搞死某个作死的人类。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通常怪兽片会有安排一两个让观众代入的角色,但《异星觉醒》在角色设计上非常均衡,也许一些人活得比另一些久,但没有一个高出其他的英雄人物。

所以,别看卡司表里有杰克·吉伦哈尔、丽贝卡·弗格森、瑞恩·雷诺兹、真田广之等一票大腕,他们都只是绿叶而已。

在这部每个角色都会惊声尖叫的电影里,从头到尾沉默的怪兽,才是最大的主角。

难怪,他们要给它取个名字,还从头到尾挂在嘴上呢。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杰克在好莱坞巨星中是极其另类的存在,非常低调,除了电影宣传期,极少参加活动,甚至没有社交网络账号。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好像这个时代大明星应该有的派头和气场,他统统不要。

但他又是那么爱电影,选片极其挑剔,是不是大制作没关系,是不是男主角没关系,只有一点绝不妥协:必须有好故事。

所以,如果你拉出杰克这么多年的作品表,几乎没有一部烂片。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他每一次接戏,都拼命。

2014年,为了演好《夜行者》里的瘦狗仔,他每天跑步几十公里去片场,成功把自己瘦成竹竿。

《夜行者》刚刚拍完,又立刻接了拳击电影《左撇子》,于是他疯狂锻炼,练出人鱼线,体重增加几十斤。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杰克之前在《异星觉醒》的采访中多次说,他接这部片,是因为这个故事太吸引他了。

我当然知道,大部分演员在电影宣传期都会说这种套话。

但杰克说的,我信。

刷完电影后,我只能说,杰克诚不欺我。

《异星觉醒》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看。

故事和结构把控的非常好,让你全程喘不过气,看完电影手心已湿透,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肾虚。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上一次如此紧张的观影体验,还是《星际穿越》。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段飘逸炫酷的长镜头。

迅速带你认识了电影的主要空间——宇宙飞行器

这次的飞行器非常写实,机械感十足。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导演丹尼尔之前说,这是一部“完全不用绿幕拍摄”的太空科幻片,我还隐隐担心。

但不得不说,这种真实的撞击感和机械感视觉冲击力很强,拳拳到肉,非常真实。

故事很快切入正题,“小贱贱”

瑞恩·雷诺兹扮演的宇航员,带回来了一枚火星生命样本。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阿利安·巴克瑞扮演的科学家迅速对其培育研究,然后激活了它。

电影里的太空怪物造型是一大亮点,终于突破了那种“眼睛、手臂、大只”的人形变种形状。

而是一只“全身都是肌肉,全身都是大脑,全身都是眼睛”的外星生命。

不仅有蛮力,而且聪明,进化速度非常快。

当大家沉溺在发现外星生命的喜悦之中时,很快就有人被它搞死了。

但万万没想到,第一个被搞死的,居然是他!

喂,导演你不心疼片酬吗?

说好的主角光环呢??

他死状极其惨烈,大特写, 旋转镜头,而且姿态诡异。

从这里开始,之前温馨和谐的气氛被彻底打碎。

开始彻彻底底成为一部节奏感爆棚,反转不断,发生在密闭空间里的惊悚片。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六个宇航员,有物理学家,有生物学家,有医生,有战士。

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死法各有不同,一个比一个更惨。

每一次都让你揪心。

最最高潮的还是结局,导演胆子太大了,这种大片,居然来这种腹黑的结局?

他是要讽刺我们愚蠢又作死的人类吗?

简直是要打妖妖灵报警的节奏啊。

(好想剧透,但是良心告诉我要忍住)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异星觉醒》故事很精彩,但电影更成功的地方在于,人物被塑造的很丰满,而且很贴合演员的特质。

说段子的“小贱贱”鲁莽而细心,他做了观众最想让他做的勇敢的事情。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碟女郎”丽贝卡,冷静,理智,但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每次抚摸,都尽显温柔。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阿利安·巴克瑞扮演的科学家,总有着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他的那句台词是电影的精髓:“它(怪物)并不憎恨我们,他们要杀光我们,只是因为这是它们的生存本能”。

这会让观众对怪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大反派、“食人恶魔”的设定。

最好的当然还是杰克的角色(毕竟我是人蜜)。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他曾经是一名战士,见识了地球上邪恶的战争,因此对人类失望,以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方式逃离地球。他在外太空漂流了400多天不愿意回去,“我讨厌见到那80亿个混蛋。”

但最终,对人类失望的他,却试图以自己永久的孤独为代价,去拯救那80亿个混蛋。

当他的飞行器,划过地球表面飞往外太空时,我热泪盈眶了。

这种丰富的情感挣扎,比单纯的“我要回家”强烈多了。

《异星觉醒》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没有那些很大的抒情——什么为了地球,为了家园,为了爱人。

单单杰克遥望太空说的那句“晚安,空气”,就足以击溃你了。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忽然,一个耀眼的光点出现,在茫茫无际的宇宙中龟速前进,渐渐地,生长成宇航船的模样。

看到这个镜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电影,竟是《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雾气蒸腾的沙漠,远方,一个在热浪中翻滚的黑点,从纵深处一点点走近,一寸寸放大。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这个镜头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都想拼命看清来的是什么,究竟是一个拥抱,还是一声冷枪。

同样,在《异星觉醒》的飞船上,正携带着一个未知的火星生命,向着人类飞行。

谁也不知道,此刻洋溢在它脸上的,是文明还是毁灭。

而影片,就从这里开始。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还是有所期待的。

单从海报上看,我本以为是类似《地心引力》或《火星救援》的电影,是部太空灾难片;可看到一半时,当神秘生命体迅速成长为软体怪兽,我才意识到,啊,原来是《异形》;等到看完全片后,我再一琢磨,噢,闹了半天,原来是《屏住呼吸》啊。

虽然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宇宙中的国际空间站里,但从本质上看,这就是一部“密室逃脱类型”的惊悚片,内核上与《屏住呼吸》更为相近。

两者都是在一个密闭空间内,有一个能力超变态的反派,对主角们展开猎杀,而主角们又逃不出去,只得在绝境中求生。

这其中,并没有宏大的世界观设定,也看不出构建怪兽宇宙的企图,而只是一个小格局的追逃片。

说实话,这与最初的观影期待,还是有一定落差的。

不信你看本片的英文名——Life,生命。何等的野心侧漏?

可影片最终呈现的内容,却撑不起这样的主题。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我们在观影前,要适当地调整期待。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好,让我们把本片放回“密室逃脱”的框架内,再看。这回就舒服多了,完成度也上来了。

这类影片看什么?

主要三点:叙事节奏、惊吓点设计、意外的制造。

首先在叙事节奏上,本片的处理是不错的。这也是本片值得一看的主要原因。

空间站里,怪兽在迅速地长大,能力在一点点变强,船员一个个死去。其中船员的死去,就像是这个危机事件的时间刻度:6个人,每死去一个,怪兽吸血后就长大一倍,人类生的机会就少了一分。

整部影片紧张感的建立,就是在怪兽不断强大与船员不断死去的这种越来越悬殊的实力对比中,得以实现的。

所以,观影全程还是可以做到“基本无尿点”的。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再来说惊吓点的设计。

密室逃脱电影的惊吓点,无外乎两种类型:第一是利用空间的隐蔽性,搞突然袭击。比如怪兽会突然出现在镜头中,比如打开一个不知道会有什么的箱子或壁橱;第二是通过刻画反派的变态能力,制造恐怖。比如怪兽吃人的画面,比如怎么打也打不死带来的绝望感…

这两种无一例外,在影片中被反复运用。

虽然并不新鲜,也并未做出太多新意,但是确实管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被怪兽从体内吞噬后的船员,鲜血从口中汩汩涌出,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喷射出的鲜血像是悬在空中的一团团结晶体,呈现出一种有层次的“沙画感”。那个画面很具奇观性,但同时又是一种对恐怖氛围的表达。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下面说说意外的制造,方法有很多种。

比如“角色的黑化”,像是《心慌方》里的探长昆廷,这个最正直的角色被逼入人性的死角,最终露出了自己的阴暗面;

比如“惊天秘密的揭晓”,像是《逃出绝命镇》中看似无公害的白人美女,其实却是夺命的诱饵,是一切罪恶的源头;

比如“结局的反转”,像是《科洛弗道10号》中的两层反转,它的精妙之处在于第一层反转中看似被推翻的东西,在第二层反转中又被证实,这是这部电影设计最精巧的地方。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而在《异星觉醒》中,角色的黑化是有苗头的。

这里要先吐槽一下本片的人设,太苍白了,6个角色中的4个都是面目模糊的,唯有瑞恩·雷诺兹扮演的宇航员和黑人科学家,相对是有性格的。

前者几乎照搬了“死侍”的设定,还是一副贱贱的样子,但可惜死得太早,只是个调节气氛的功能型角色。

后者是性格相对丰满的,是他将火星怪兽从一个干细胞养成了一个生命,也是他说出那句:“其实Kelvin是无辜的,它不是想蚕食人类,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为之。”一个典型的道德感爆棚的圣母形象。最后也是他甘愿献出自己的双腿,让Kelvin吸食,帮它活下去。

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并没有把这个角色深入下去。尤其是在动机的建立上,很是潦草,自己献身,还要拉上同伴,甚至赔上整个人类,实在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再看影片最后的反转。

(以下含关键剧透,请谨慎观看)

看完了这个反转,说实话,我心里有一种不适感。

我回家特意查了这部影片的相关新闻,发现它并没有要拍续集的打算。

如果说有续集的话,虽然结尾的反转还是破坏了这一部的完整性,但至少是一个这么做的理由。

但如果根本没有续集的话,这个反转就太做作了,典型地为了反转而反转,为了效果而强做效果。

而让我感到不适的最主要原因是,它营造的是一种纯然的绝望。

我承认,很多时候,反转是要带有绝望感的,但一定不是纯然的绝望。

比如我们看《迷雾》,最终男主角放弃了自救,杀死了同伴、妻子并准备自杀,这时他才发现希望就在眼前,其实所有人本不必死。

这个结局挺绝望吧?是的,很绝望。

可是,那并不是纯然的绝望。

因为我们看到,最初那个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第一个走入迷雾里的母亲,获救了。对不对。虽然很多人失败了,死去了,但是最终,“爱”胜利了。

电影终究是要传递一种观念的,哪怕是绝望,也会最终从绝望里开出花来。

所有不含积极观念的绝望,最终会沦为一种无趣的戏剧效果。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由此再看《异星觉醒》的结局,是要传递什么观念呢?

什么都没有。

剧中人和怪兽斗争了这么久,牺牲殆尽,就是为了阻止怪兽来到地球,但最后,它还是来了,并被愚昧的人类拯救。

黑暗吞噬了整片海面,女主角的嘶喊响彻天际,男主绝望地叫着“No!No!”,影片结束。

戏剧效果是足够了,但毫不深刻,给人的心理感受也非常的沮丧。

每日晚推:毁灭是生命存活的代价

综上,《异星觉醒》这部影片,整体上还是一部可看性较强的电影。

但同时,它也只是一部小格局电影,没有太大的野心,处理上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硬伤,但有不少软肋。

此外,它还破除了一个误区:并不是有反转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还是要看反转的设计是否高明,这是个好课题,改天可单独写写。

好了,就到这里吧。

今天的强哥推荐到此结束!

到电影专区进行搜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