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基金就是為定投而生的!

因為比較小眾,我估計看標題很多人都猜不出今天要講的這類基金是什麼,正好最近後臺有很多小夥伴也在留言詢問這類基金,所以我今天就順水划船來講一講。

這類基金就是傳說中的可轉債基金(Convertible Bond Fund)。

什麼是可轉債基金?

來一句廢話般的解釋:可轉債基金就是主要投資可轉債的基金。

那什麼又是可轉債?

可轉債全稱可轉換債券,從本質上來講,可轉換債券是在發行公司債券的基礎上,附加了一份選擇權(或者更專業一點來說應該是叫做認股權證),允許購買人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將其購買的債券轉換成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

這也使得可轉債成了一種股債雙修的存在,就像那東方不敗。

一方面,可轉債首先是一種債券並具有債性。

比如可轉債發行時候的面額和普通債券一樣通常是100元一份,比如可轉債也有票面利率可以持有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等等。

當然因為購買人多了一份(可以轉換成股票)的選擇權,所以可轉債作為債券它的票面利率通常比普通債券要低很多,但是不管票面利率多低,可轉債的債性至少可以某種程度上保證投資可轉債不虧錢(大不了持有到期還本付息),這就是所謂的下有保底。

另一方面,可轉債因為可以轉換成股票(可以轉換成的那個股票也叫正股)而具有股性。

最直接的就是可轉債的價格漲跌很多時候更像股票,特別是在牛市的時候,如果可轉債的正股價格大漲,可轉債價格同樣也會大漲,甚至因為沒有10%漲跌幅限制而比正股漲的更猛,這就是所謂的上不封頂。

講到這裡估計很多小夥伴會犯嘀咕:下有保底上不封頂這麼好的事情為啥不早說呢?

其實早說晚說的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是否能等得起,因為可轉債的投資秘訣就三個字:等牛市

不信我找個可轉債基金的例子(代替可轉債)給你們看下:

這類基金就是為定投而生的!

上圖是國內公募市場最早成立(成立於2004年5月11日)的一隻可轉債基金——興全可轉債

這個收益回撤圖把可轉債投資的優缺點體現的可謂淋漓盡致:

從收益率曲線來看,在牛市啟動之前的時段,這個基金幾乎就是螃蟹橫著走;

而牛市來了的時候,這個基金可以直接一飛沖天:比如2007年累計300%的漲幅,再比如2015年累計近800%的漲幅(疊加了2007年的300%)。

從最大回撤來看,除了牛市曲終人散之後的落寂階段回撤略大之外,其餘階段回撤都在20%以內;

遠的我就不說了,就拿剛剛過去大傢伙最有feel的2018年來說吧,其最大回撤僅為10%左右,2018年全年收益率為-5.79%,比那滬深300指數的-25.31%不知道要高明到哪去了。

事實上,哪怕是牛市之後其最大30%左右的回撤也比那動輒60%-70%的指數回撤好太多了。

以上是可轉債基金的優點。

可轉債基金的缺點也很明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就是中間要等待的時間實在是太太太太長了(或者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可轉債基金的投資週期很長),每一輪怎麼也得個7、8年吧。

在這唯有暴富可以解憂的浮躁年代,別說7、8年了,我覺得很多人可能連7、8個月都不願意等,所以就算我告訴你一把梭持有這個可轉債基金7、8年可以獲得200%甚至300%+的收益率,我估計很多人光聽到要7、8年之後就沒有然後了。

更何況嚴謹一點來說前面那句話的“可以獲得”前面還得加一個定語:可能。

然後就更沒有然後了。

這裡不得不回應一下標題,可轉債基金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不太適合”一把梭,但是卻天然的適合定投,甚至可以說可轉債基金簡直就是為定投而生的一類基金。

這是因為可轉債基金幾乎具備定投成功的所有條件:

1. 牛市必漲,而且漲得一點都不輸指數;

這點我在後面會展開講下,這裡先不贅述了。

2. 熊市回撤小。

這點我前面提到過了,即使是一把梭可轉債基金在熊市的回撤幅度也比指數和一般主動偏股型基金要小很多,所以如果換成定投的話,定投的過程將會更加順暢更加順人性:

雖然過程中不一定保證賺錢吧,但是至少不會像常規指數定投一樣過程中可能要忍受巨大的虧損折磨(小几十個點的虧損是很正常的),關鍵是都虧成那樣了還得逆人性的打腫臉充胖子自己告誡自己說我越跌越開心我越跌越要買。

我大致測算了一下,定投可轉債基金大部分時段的最大回撤都不會超過10%,而且那些10%左右的最大回撤一般都發生在剛從最高點開始的定投初期,那個時候因為定投期數不多倉位都很輕,所以10%的回撤基本就沒啥感覺了。

3. 比較成熟的定投一族很多都有長期投資的覺悟,而這個覺悟無形當中會削弱可轉債基金投資週期長的最大缺點,或者換句話來說,成熟的定投者更能接受需要長期投資的可轉債基金。

一言以蔽之,定投可轉債基金有這麼一些特質:牛市必漲,熊市不(大)跌,長週期投資。

換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前途光明,但是道路並不曲折,只是道路略有點長

但我認為這不失為一種比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常規指數定投更容易堅持的定投,這就是今天文章標題的由來。

既然講到可轉債基金的定投我就繼續講下定投可轉債的收益率情況

還是以上面講到的歷史最悠久的興全可轉債為例來說明。

從歷史來看,成立於2004年的興全可轉債經歷了2007年和2015年兩個大牛市,如果再把2009年和2017年也當作小牛市的話,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圖的5段事後諸葛亮定投區間:

這類基金就是為定投而生的!

第一段2004年7月2日到2007年10月的大牛市:這段因為成立時間的巧合,3年40期就進入了2007年的大牛市,所以定投收益率最高,絕對收益率超過200%,年化收益率超過40%;

第二段2007年11月到2009年8月的小牛市:這段開始於2007年牛市止盈之後的下個月(依然是牛市頂點,下同),接近2年的21期進入2009年的小牛市,定投絕對收益率近30%,年化收益率超過15%;

第三段2009年9月到2015年6月的大牛市:這是一段最最典型的可轉債投資時段,定投時長近6年,總共投了70期,於2015年6月進入牛市頂點,定投絕對收益率超過100%,年化收益率超過13%;

第四段2015年7月到2018年1月的結構小牛市:這是一段可以忽略的投資時段,可以忽略的意思是說可以把4和5歸成一整段,不過分出來這段或許更能讓人堅持下去,定投時長2年半,總共投了31期,2018年1月進入結構牛市最高點,定投絕對收益率超過15%,年化收益率6%左右;

第五段2018年2月到現在的還在進行中:這是一段還在進行中的定投,截止到2019年2月18日,已經定投了13期,定投絕對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均為4%左右,沒錯,就是正的。

這裡順便回答一個問題,就是現在還適合開始定投可轉債基金麼

答案可以參考第五段定投。

既然牛市還沒來,現在自然可以開始定投可轉債,甚至可以模仿我上一期中提到的定投標杆,一次性或者趁後面有下跌的時候分幾次補足所有之前已投的定投期數(總共13期),然後就無腦繼續等風來就好了。

接下去填一下我上面挖的坑,證明可轉債基金也可以不輸指數

這是一道送分題,因為早在我做比較基準系列的數據分析的時候我就已經有答案了。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第二期和第三期的比較基準系列文章的比較基準都是滬深300指數:

其中第二期講的是連續五年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大部分都是滬深300指數增強型基金;

而第三期講的主要是偏股混合基,雖然不能連續5年跑贏,但是在跑贏4年或者3年的前提下,這些主動偏股型基金依然可以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

事實上還有一類基金雖然比較基準不全是滬深300指數(主要是中證可轉債指數),但其中的佼佼者同樣可以整體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這類基金就是今天這期講的可轉債基金。

可轉債基金在投資類型中一般會被歸類到混合債券型基金,目前全市場的可轉債基金大概有50多隻,其中一半都是這3年內新成立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沒有專門給可轉債基金出一期比較基準系列的原因。

限於篇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直接上個圖吧:

這類基金就是為定投而生的!

以2014到2018年共5年的數據來看,其中4年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可轉債基金有建信轉債增強和興全可轉債,其中3年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可轉債基金有長信可轉債,富國可轉債和匯添富可轉債。

從總體收益率的角度來看,最強的分別是近五年(2014年到2018年)收益率高達112.16%的長信可轉債,收益率為108.86%的建信轉債增強,以及67.37的興全可轉債。富國和匯添富總體表現墊底所以畫圖就略了,下同。

再上一個和滬深300指數的比較圖:

這類基金就是為定投而生的!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不少內容:

首先很明顯的三個可轉債基金最終都跑贏了滬深300指數,只不過跑贏的方式略有區別。

從收益率角度來看,雖然我之前都是用的興全可轉債做例子但是這個轉債只是歷史悠久而已,並不是其中最猛的,在2015年的牛市中甚至還略略跑輸滬深300指數;

最猛的可轉債叫做長信可轉債,在牛市頂點的總體收益率幾乎是興全的兩倍多;

建信可轉債收益率介於兩者之間,不過牛市也是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

所以如果不考慮中間的顛簸程度的話,定投到牛市的收益率顯然是長信可轉債最高,其次是建信可轉債,最後才是興全可轉債。

從熊市控制回撤角度來講,顯然興全可轉債是做的最好的,其次是建信可轉債,最後是長信可轉債。

所謂盈虧同源,以上比較的意義不在於一定要分出個誰高誰低,而是試圖給不同風險偏好的人以不同的定投投資標的,簡單來說就是:

如果風險偏好略高並且不懼過程中略高的回撤的話(實際回撤只是在這三個可轉債裡面最高,比指數和大多數主動基的回撤要小,畢竟這是可轉債的特性之一),定投長信可轉債可能就是其中收益率最高的

而如果想要面朝大海風平浪靜的定投成功的話,那麼定投興全可轉債就是最佳選擇(前面的例子已經說明其定投收益率完全可以讓人滿意了)。

至於建信可轉債,或許收益率和回撤都達標,但是會在規模那個環節被淘汰,A類和C類分別4-5千萬級別的規模怎麼都不是一個長期定投令人放心的規模。

比較而言,長信可轉債A類+C類的規模超過10億,興全可轉債超過30億,基本都是安全級別的規模。

坑填到這裡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最後簡單結個尾,可轉債的設計比股票和債券都複雜,投資可轉債本身(包括選擇優質可轉債和可轉債套利等)還是挺有門檻的,所以我並不建議大家去場內直接投資可轉債,要投資可轉債的建議去場外買可轉債基金。

至於投什麼和怎麼投現在應該都不是問題了吧,有問題的請回頭再看一遍文章。

最後再提前解決一個可能的問題:場內唯一還可以參與一下的投資方式是可轉債打新(或配售)

必須要說明一下的是,2018年全年上市的60只可轉債只有26只盈利,盈利的還不到一半。

當然這和2018年股市全年走熊有關,一旦市場有所轉暖,可轉債打新收益還是很不錯的(我依稀記得2017年底有很多財經自媒體推薦可轉債打新號稱日賺20%,然後就2018年了);更不要說牛市了,收益率100%-200%的我都中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