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內首個專門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地方性文件


解讀國內首個專門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地方性文件

2019年1月14日深圳市金融辦發佈了《關於促進深圳市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這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於2017年10月發佈後國內首個專門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地方性文件,意義非凡!非凡之處不僅在於是“首個”,還在於“意見”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解深入,不僅覆蓋了供應鏈金融的各類主要相關主體,還覆蓋了供應鏈金融的全鏈條、全週期,可謂既深入又全面。

本“意見”,由深圳市金融辦與寶安區政府牽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供應鏈金融企業、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核心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第三方智庫等共同參與,經多次政策研討、廣泛徵求意見,最終編制而成,全程耗時大半年。本“意見”可謂是代表了深圳市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各類主體的主流意見,值得深挖。

一、“意見”首先準確地把握了供應鏈金融的本質


“意見”明確了供應鏈金融是多方參與的金融活動,包括供應鏈金融企業、供應鏈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供應鏈金融是以融資為主的綜合金融服務。可見,深圳市金融辦準確地把握了供應鏈金融的本質:

供應鏈金融不是金融機構、核心企業、配套服務機構某一類角色獨自可以“駕馭的”,因為供應鏈金融本質不是簡單的融資行為,其根基是對供應鏈整體的優化,包括了資金流以外的優化,並且供應鏈金融的金融功能也不僅僅是貸款,還包括更為廣義的金融服務活動,是整合各類金融機構、整合各類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為產業服務。

二、“意見”對部分供應鏈金融術語進行了定義


“意見”將“供應鏈金融企業”定義為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或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圍繞實體經濟供應鏈提供各類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機構;並將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物流企業、金融科技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等歸屬為“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其中,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包括了所有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了支持服務的平臺。如B2B電商平臺,如果其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了支持服務,也是一種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

這是響應金融監管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印發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中明確非金融企業和不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在名稱和經營範圍中禁止使用與金融相關的字樣。供應鏈金融的合規、持牌經營的趨勢是不可逆的。

三、“意見”為供應鏈金融相關的企業帶來了哪些指引

1、金融機構

首先,“意見”第四條對各類金融機構給出了明確的指引,一是要改變制度,二是要開發系統,三是要設立專營機構、事業部和特色分支機構,四是要各類金融機構要發揮差異化優勢、協作共贏。

第二,“意見”還表示支持“供應鏈金融企業”通過同業拆借、轉貼現、租賃保理、Pre-ABS、資管計劃、ABS、私募基金、互助擔保基金等方式拓寬供應鏈金融資金來源,支持探索建立供應鏈金融資產二級流轉市場機制。

2、核心企業

“意見”明確呼籲核心企業要配合做融資(客戶)推薦、交易信息共享、確認款項收付(或確認債權債務關係)、協助存貨變現、強化供應鏈管理;並且推動核心企業誠信履約,支持部分核心企業設立供應鏈金融相關的金融機構。“意見”指出要防範核心企業基於關聯交易或虛假貿易的自融行為。

“意見”所定義的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上述指引要融合來看,不能割裂來看:核心企業既不應無所作為,也不應該矯枉過正,不擁抱監管、違規自融、不誠信、盲目而輕視風險。

3、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

“意見”指出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要利用金融科技實現供應鏈交易及信用生態的可視、可感、可控。“意見”總結得很到位:首先,供應鏈金融需要將債項(交易項)評級和主體(信用)評級綜合起來考慮;其次,供應鏈金融考慮的整個生態的“健康”,因為風險有傳播性;第三,金融科技是產業信用的傳遞者,不是創造者。

4、“意見”大篇幅強調“強化金融業務持牌經營理念”

“意見”指出:對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開展金融業務的機構,依照疏堵結合的原則,引導其市場出清;嚴重違規經營的,由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這種持牌經營的理念在“意見”全文中都有體現,包括對供應鏈金融、供應鏈融資的定義;對供應鏈金融相關主體的分類也特別強調只有金融機構可謂之“供應鏈金融企業”,其他叫核心企業或者配套服務機構。

四、“意見”為供應鏈金融相關的企業帶來了哪些“福音”

“意見”不僅給出了指引,還全面覆蓋了供應鏈金融相關企業發展遇到的一系列痛點。可見深圳市金融辦及相關政府部門著實認真開展了市場的調研。

1、針對風險數據信息及黑名單的披露與共享:“意見”多次強調數據信息的共享,尤其是強調“依法加強對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2、資金的對接:剛起步的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之所以難以對接資金方,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雙方“思維、口徑、制度、產品、系統”對不上,“雞同鴨講”。“意見”從三個方面分別推動雙方的對接,一是推動供應鏈金融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開展相關共性標準的研究;二是引導金融機構改變制度、開發系統、設立專門的機構/部門;三是鼓勵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利用科技提升效率。

3、非標資產轉讓交易與再融資

:“意見”支持探索建立供應鏈金融資產二級流轉市場機制,支持探索設立Pre-ABS產業基金用於支持供應鏈金融ABS,並擬以全市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推進資產證券化、促進非標資產的交易,這也是將來的金融供應鏈發展的方向。

4、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供應鏈金融涉及的知識很廣泛,涉及貿易、金融、物流、信息技術、財務、法律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需要體系化地設計課程體系和考核體系,“意見”將“加大供應鏈金融人才培養力度”作為重要的一條意見。

5、政策與監管風險的防範:供應鏈金融發展十多年以來,直至2017年10月國辦發84號文的發佈才被正名,供應鏈金融相關企業對政策是敏感的,最擔心政策與監管風險。“意見”從三個方面去推動行業監管的“穩健”實施:一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將“政策發佈及非現場監管”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服務功能;二是推進相關政府部門信用信息跨部門歸集共享,落實跨部門“聯合激勵、聯合懲戒”措施;三是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強化動態監管。總而言之,政府主動提供平臺、利用技術、創新聯動機制,對供應鏈金融相關企業的“穩健”經營很有好處。

6、基礎設施的對接:供應鏈金融相關企業與國家相關基礎設施的對接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意見”希望通過搭建全市的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來幫助企業與國家基礎設施對接,包括廣東省智慧供應鏈體系及中國(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中證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徵信系統等基礎設施。

7、財政支持、政策扶持:“意見”明確提出要“發揮財政資金支持作用”,一是發揮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二要發揮政府融資擔保基金的作用,三還要以風險補償等風險分擔的機制和方式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風險。“意見”還明確指出對於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予以政策扶持,還鼓勵深圳各區規劃示範區或產業園並給園區內企業以政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