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處暑,雖然意為暑氣到此為止,而事實上,或長或短,暑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秋意只是緩慢地滲透在漸涼的夜晚中和微涼的秋雨裡。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這天氣由熱到涼的轉折點,自古民間就衍生出了不少習俗,有迎秋,有祭祀,當然也少不了集美味和養生於一體的食補。

處暑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處暑後,秋氣肅殺,天高雲淡,是能見度最好的季節,鷹便開始捕捉諸鳥,先陳列起來祭天,再食之。就像農人耕種豐收,祭祀天地之神和祖先一樣,敬畏神靈,感恩報本。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二候天地始肅:春夏為陽,秋冬為陰,處暑正是陰的開始,故曰天地始肅。是指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人所言“秋後處決”即是如此,同時也以此告誡人們在秋天不可驕盈,要謹言慎行,反省收斂。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三候禾乃登:“禾”是五穀各類,“登”為成熟。古人認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萬物的基本規律,處暑時節,五穀各類農作物成熟,迎來萬物收成之季。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開漁節

每年處暑節氣,在浙江省沿海一帶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蝦貝類發育成熟,正是享受種類繁多的海鮮美味之時。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處暑之後,剛感受到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還會經受酷暑尾聲的一段高溫天氣,俗語講“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這時候就容易發生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等秋燥症狀,食養上也有講究:

煎藥茶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煎藥茶的習俗自唐代起便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

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龍眼配稀飯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福州在處暑時節有吃龍眼稀飯的習俗,因為夏暑消耗了人體許多的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最簡單直接的吃法便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即可補充熱量,又解口膩。

處暑吃鴨

中國自古就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因鴨肉性寒、味甘,具有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等功效,北京人在處暑時節,都會購買或在家裡做一隻百合鴨食用。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處暑百合鴨這道時令名吃,通常選用當季百合、陳皮、蜂蜜、菊花等養肺生津的食材調製老鴨,

祛暑補虛、醇香清潤,最宜食之去秋燥。

百合富含蛋白質及鈣、磷、鐵等營養元素,不僅有良好的營養滋補功效,還對秋季氣候乾燥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三候出暑,嫋嫋涼風來,進補正當時!

方家鋪子從遠離城市的龍山百合核心產區,精心種植和挑選出這份散發著清香的百合幹,用它與鴨肉同煮,祛燥養肺效果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