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的臉為什麼容易臭?

藝人的臉為什麼容易臭?
藝人的臉為什麼容易臭?

弱傳播鐵句:“有兩種人的表情最容易出問題,一種是官員,一種是藝人。”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微笑局長”;後者的代表人物是翟天臨。

兩個粉絲在日本的一個商店,驚喜地看到了翟天臨,就向他尋求合影,結果被翟天臨給拒了,之後兩位路人就在網上爆料說翟天臨臉臭啊什麼的。

藝人的臉為什麼容易臭?

其實,藝人的臉都容易臭。我剛進電視臺工作,有一次跟中央電視臺合作,必須與一位當時在全國特別火的主持人對稿,這位在屏幕上永遠笑嘻嘻的主持人,開起會來,表情居然像凍住了一樣,永遠不笑,永遠板著臉,臺上臺下對比太強烈了,讓我十分不適應。我把我的苦惱偷偷說給中央臺的其他工作人員,人家解釋說:“我們都習慣了,也都理解。在臺上笑太久了,臉都僵了,臺下就不再願意笑了。”

藝人的臉為什麼那麼容易臭?這與藝人的職業有關。藝人是以身體為業的,身體不僅是工作的對象、工具,還是他工作的產品。身體為業的職業有特殊性, 那就是他的履職必須要求他本人到場。藝人這個職業出售的就是TA身體的時間,一年365天,賣不出366天,即便是發佈會、籤售會,也無法找經紀人或者別的藝人代班。

藝人的時間不能用別人的時間進行置換,藝人對時間就特別敏感,藝人的工作分前臺與後臺,在前臺,他的表情一刻也不能放鬆,因為藝人的表情,就是他最重要的產品。由此,藝人對後臺的休息就特別在意。很多劇組人員覺得藝人特別不通情達理,大家都可以就地吃飯,為什麼大牌藝人非得安排休息室?人們不理解,藝人的工作是要用身體呈現的,其強度非常人所能想象。照顧好他的身體,就是照顧好呈現給觀眾的作品。因此,不僅大牌藝人,所有的藝人都應該好好安排休息,特別是遇到年齡小的演員,更需要特別留意。攝像累了還能打打哈欠,但藝人不行,他的哈欠會被錄進去。如果有劇情要求,即便是演員最累最困的時候,他也要表現出神采奕奕。

以前的藝人,搞定前臺就可以了。現在的粉絲時代,藝人寶貴的後臺時間,也要被各種見面會、簽名、合影所擠佔。藝人的可悲就是:如果門可羅雀、沒有粉絲,他們就沒有價值;如果門庭若市、太多粉絲,每一個都要認真對待,他們的身體就一定吃不消。

認識了藝人職業特殊性,我們就容易理解為什麼藝人很容易在表情上出狀況。就不會把藝人一時的臉臭,看成是冷漠與傲慢。更不會把藝人的快閃,輕易解讀為對觀眾的不尊重。其實,藝人名氣很大,錢很多,身體還是蠻可憐的。

回到翟天臨,他的第一次表情“很臭”,其實沒啥錯。可惜,第二次的微博回應表情,卻有些狀況了。什麼叫“我不是賣笑的”?那麼,其他樂意與路人粉絲合影的明星,難不成都是“賣笑的”?打擊一大片啊!

問題還是出在明星與經紀公司並不懂得傳播,其實,明星與粉絲的一次日本偶遇,這是一個多麼好的故事傳播素材啊(區別於現象傳播,以後詳解二者區別)!一個好的故事,應該有低谷,有曲折,有誤解,最後形成麥基的故事弧光,價值反轉。這一次天賜給翟天臨一個塑造形象的故事弧光好機會,可惜被翟天臨活生生給硬懟回去了。如果換一個編劇,後續的故事就應該是這樣的:翟天臨真心真意誠懇道歉,遺憾錯過了與粉絲的一次邂逅緣分,然後約這兩位粉絲吃一頓浪漫簡餐,或者乾脆哪一天捧著著鮮花與精美的小禮物突然出現在她們的宿舍門前——這樣的場景,會令多少粉絲尖叫,讓多少路人感動,又給給媒體留下多少流量啊!更重要的是,這樣美好的故事傳播,花不了多少成本呀!

人類90%的衝突,都不是出在核心利益上,而是出在雞毛蒜皮上。而90%的雞毛蒜皮的衝突,都不是出在事實上,而是出在傳播上。

粉絲喜愛明星,與明星沒有利益衝突啊!為什麼要讓社會多一個撕逼的話題,而不是多一個暖人的佳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