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放歌集》重溫火紅年代的激情歲月

再讀《放歌集》重溫火紅年代的激情歲月

再讀《放歌集》重溫火紅年代的激情歲月

上中學時,我住在新疆石河子莫索灣五場後改名為農八師149團,屬於兵團序列。記得1973年八月的一天,我在上海新華書店給我寄來的書單上看到了賀敬之的《放歌集》,就有一種必讀的慾望,因為他是名人,是歌劇《白毛女》的作者,中國新歌劇的創始人之一,又是新中國榮獲斯大林獎的第一人,我就郵寄了這本書,不到十天就到手了,

看著淺藍色的封皮和延安的寶塔,就有一種安奈不住的激動,可以說是一氣呵成,讀到激動人心的地方潸然淚下,那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情感深深地征服了我的心靈。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的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貼在心窩上。……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我不懂詩但詩人的筆鋒把我融進了他的思想裡,讓我深深不能自拔,那種親切感似乎身臨其境,就是自己的思想昇華在迸發,就是滾滾不息的黃河水在心中流暢,那種階梯式詩行讓我第一次感受詩的魅力,熱情謳歌我們時代,讀者《西去列車的窗口》讓我回憶起自己曾經坐著火車來新疆的經歷,裝在心中的情感被一股火苗輕輕地點燃,西去的路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跡。《雷鋒之歌》、《十年頌歌》、《放聲歌唱》、《三門峽梳妝檯》百讀不厭。

再讀《放歌集》重溫火紅年代的激情歲月

最為深刻的是《回延安》讀了《回延安》知道了什麼是信天游,都起來郎朗上口,品起來如同在細爵剛熬熟的陝北小米粥一樣醇香,如同在喝一口西風酒一樣醉人心田。就有了一種衝動,讀著《回延安》的詩句,拿著笨拙的筆和幼稚的夢幻寫起來信天游。沒有寫幾句就感到寫不下去了乾脆抄,把《回延安》抄了一遍,裝在口袋裡的筆記本上,沒有事做時就把筆記本拿出來找一個清閒的地方,默讀兩邊,讀的久了。自然也就背會了一大段,有一種自己動筆要寫信天游的感覺,夜深人靜時挖空心思地寫了一大段,很不成樣子,少了什麼呢?自然就是那份執著的感情,那份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樸素情感。那份對生活刻骨銘心的體驗和厚重的文學功底,用感情渲染傳遞一種美好的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詩人與眾不同的非凡的智慧和高超文字處理技術,是我一輩子受益的精髓。

《雷鋒之歌》《十年頌歌》則是以時代脈搏跳動的詩句。他是階梯式的筆法有一種大海洶湧彭拜的氣勢,讀起來朗朗上口,就像在品賞一塊剛出爐的糖葫蘆,鮮豔光澤,熱氣騰騰:人啊,應該這樣生,應該這樣行---多麼親切。多麼讓人回味,詩歌氣勢磅礴熔議論與抒情於一爐,詩歌中的爆發力和凝聚力在我讀過的文章裡是一絕,是時代的凱歌。

在《西去列車的窗口》朗讀著:呵!我親愛的老同志!我親愛的新戰友!現在,允許我走上前來吧,再一次、再一次拉緊你們的手!西去列車這幾個不能成眠的夜晚呵,我已經聽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我不能、不能抑止我眼中的熱淚呵,我怎能、怎能平息我激跳的心頭?!

	在《三門峽—-梳妝檯》上傾聽著豪邁的: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

文革期間儘管正常的生活被沖淡了,學校上課也淡漠了,只有忙裡偷閒要想看書還是能看到的,儘管書店書少的可憐,但民間藏書不少,只要你有心,零零碎碎還是可以找到的,這個時期我讀了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苦鬥》《敵後武工隊》《難忘的戰鬥》《海島女民兵》《上海的早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形形色色的案件》《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等幾十部名著,尤其對柳青的《創業史》拜讀了三遍,浩然的《喜鵲登枝》到《金光大道》我基本全都讀了,那個時候讀書只注意故事情節,像讀《橋隆飆》和《第二個春天》《樟樹灣》《陳玉成》等作品幾乎是一氣呵成,對一些故事描寫緩慢的看的就有點煩躁像《春潮急》。讀的最多的就得《放歌集》有一種鍾情藏在心裡,總是有空拿出來看一眼,百讀不厭。

《放歌集》在我身邊保存著,也有人想借,開始自己編個瞎話不願意把自己的心愛之物借給別人,時間久了,別人說我小氣,只要借給別人看,這一借就沒有再回來。後來,我在圖書室看到了這本書,就借了出來,借了就沒有還,以搞丟了為由把自己的圖書給圖書室捐了二十本,就算完事了。後來走上工作崗位,被同宿舍的人拿去看,再也沒有回來。

前不久在舊書攤上看到了這本書,以五元價格買了回來。再一次讀《放歌集》,當年的情景如同過電影一般歷歷在目。

一本書的力量只有讀進去,與你的情感融化在一起時,才顯示出它的巨大魅力。讀書使人智慧,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使人生活的更加美好輕鬆。正如高爾基所言:書是人類的朋友。

再讀《放歌集》重溫火紅年代的激情歲月

再讀《放歌集》重溫火紅年代的激情歲月

再讀《放歌集》重溫火紅年代的激情歲月

回延安

【作者】賀敬之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迴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進親人懷。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裡,

天南海北想著你……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上坐。

滿窯裡圍得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眼眶裡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

白頭髮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千萬條腿來千萬隻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

革命萬里起浪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

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軍,青年團,紅領巾,

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雲,

再回延安看母親!

1956年3月9日, 延安

賞析

詩歌《回延安》,賀敬之作,選自《賀敬之詩選》。1956年發表。抒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時的喜悅之情,讚頌了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貢獻和建國後的巨大變化。採用陝北信天游形式,語言質樸,感情熱烈。

《回延安》分為5個部分

第一部分可簡稱:回延安, 是寫回延安的激動喜悅;

第二部分: 憶延安, 回憶當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 話延安, 是寫親人歡聚暢談的熱烈場面;

第四部分: 贊延安 , 是寫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 展延安, 歌頌延安光輝歷史和展望未來。

賀敬之,一個深具民族脊樑精神的大詩人、大劇作家,他的驕人成就,已經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國界,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以其卓越的藝術天才思維,寫就了中國第一部革命現實主義大型新歌劇,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戲曲傳統,奠定了中國新歌劇的發展里程碑,幾十年上演不衰,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並被譯為多種外文,在許多國家上演,在國際上博得了崇高的聲譽,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同時,他也以其傑出的詩歌成就,畫下了中國詩歌時代的又一個高峰,他的作品一直傳誦至今,影響了幾代人。他在文學創作上的巨大影響,她的平易近人的為人風範,一直深受人民群眾愛戴,被稱之為“時代的歌手、人民的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