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筆記︱金特河內再會:半瓶滿還是半瓶空?

2018年6月12日,特朗普總統與金正恩委員長首會新加坡,發表了一份措辭模糊的聯合聲明:雙方承諾建立新型美朝關係、在朝鮮半島建立持久穩定的和平機制;承諾致力於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就搜尋並移交朝鮮戰爭期間的美軍戰俘和失蹤人員遺骸進行合作。

新加坡峰會之後,美朝恩怨情仇瞬間轉換,雙邊關係似乎前景可期。

然而,冰封數十年的美朝關係並沒有因為新加坡的一陣兒暑熱融化。峰會20余天後,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談話稱,美國提出了“強盜性的無核化要求”;金正恩沒有會見來訪的蓬佩奧(Mike Pompeo),而是去視察了三池淵的工地、農場和土豆粉廠(Potato),雙方關係狀態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朝鮮向美國移交55具美軍戰俘和失蹤人員遺骸之外,雙方後續外交接觸進展緩慢,工作層級談判更是止步不前,雙邊關係改善乏善可陳。

在這種背景下,當美朝宣佈舉行金特再度相約越南河內,各方均寄予厚望,期待兩國首腦通過峰會解決那些工作層級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幻想一攬子解決涉及朝核的所有重大議題。第二次峰會的確可能定調雙邊關係走勢,畢竟美朝互動形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金正恩在新年致辭中曾明確表示,如果美國不“改弦更張”,朝鮮有可能“另覓他途”。

2月27日,特朗普和金正恩單獨會面並共進晚餐,氣氛上佳,進展很好。28日,各方本期待特朗普和金正恩共進午餐,並舉行協議簽字儀式,但雙方在關鍵議題上難以妥協,特朗普選擇退出會談,金特第二次峰會在眾人厚望之中以無協議的方式宣告結束。

美朝會談中發生了什麼?是哪根“稻草”壓垮了“駱駝”?美朝對談判中的分歧各執一詞。

特朗普在28日下午的記者招待會上稱,簽署協議的條件仍然不成熟:朝鮮希望美國取消所有對朝制裁,但不願意在棄核問題上更進一步,美朝決定“好聚好散”,但這不是“分道揚鑣”。

28日午夜,朝鮮外相李勇浩緊急召集記者招待會,提供了峰會未能達成協議原因的另一個版本:朝鮮並沒有要求取消所有制裁,僅希望取消11項涉朝制裁中的5項涉及民生和經濟內容的制裁;美國在棄核問題上提出了超越寧邊的額外要求。

如今,金特“揮手自茲去”,誰更多“是”,誰更多“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沒有協議的金特河內峰會該如何評說?

河內峰會沒有達成協議,但為未來談判奠定了積極的基調。從1994年的《美朝框架協議》到2012年的“2.29協議”,美朝之間有非常漫長的“不愉快”談判史,每次失敗都意味著互相推諉、相互指責。但這次有別既往,美朝剋制而客氣,雙方都沒有用“輸”與“贏”的視角看待沒有協議的峰會。

特朗普與蓬佩奧、李勇浩與崔善姬的記者招待會都是說明和解釋,即雙方在談判中提出了什麼要求、做出了何種退讓,儘管沒有談成協議,但並沒有“明確”指責對方。特朗普稱談判取得了真正進展,雙方立場接近,未來有望突破,期待以後取得真正好的結果。朝鮮《勞動新聞》的基調同樣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報道稱“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會晤成為進一步增進相互尊重和信賴、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新的階段的重要契機” 。美朝雙方都對未來的談判持積極、樂觀態度,這種姿態罕見、難得。

河內峰會沒有達成協議,但特朗普未來與朝鮮的外交接觸有望獲得更多國內支持。特朗普執政後不循舊例,經歷了2017年對朝的“烈焰怒火”後,2018年初不附加條件地答應與金正恩舉行美朝歷史上的首次峰會,啟動首腦外交。然而,新加坡峰會收效極為有限,美國國內各派政治力量指責他被朝鮮“耍了”;美朝後續外交接觸沒有進展更讓他倍感壓力。

當特朗普決定與金正恩第二次見面,美國國內批評聲音更加激烈,擔心他對朝鮮退讓過多而收益過少。河內峰會之前,美國國內質疑聲音日隆;當峰會以沒有任何協議的形式終結,特朗普反而獲得了美國政界各種力量的支持和肯定。“沒有協議勝過一項糟糕的協議”,他們認可特朗普的說法和做法,這種轉變或更有利於美朝未來的外交談判。

特朗普執政以來,美朝鐘情峰會模式處理朝核問題,但河內峰會表明,峰會有風險,談判需謹慎

首腦峰會這種自上而下的外交模式可以節省時間,減少官僚機構之間的低效和推諉,優勢明顯。但是,要解決無核化這種巨大而複雜的挑戰,既需要首腦會晤,更離不開工作層級的對話和談判。因為無核化不僅涉及政治關係,而且涉及技術、法律、金融、經濟和貿易等各類問題,工作層級的對話、磋商和談判不可或缺。

通常情況下,首腦峰會是儀式性的活動,主要內容是握手、簽字、擁抱和拍照。即使談判中的個別問題需要雙方首腦定奪,那也僅僅是極少的一部分。兩國外交官應通過頻密的工作層級談判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而不應讓首腦談判大部分議題。

在籌備河內峰會的過程中,雙方都過於迷信首腦會晤的效用,認為經由最高領導可以拍板所有核心問題,可做一筆“大交易”。據報道,美朝外交官2月21日赴河內籌備峰會期間解除多邊制裁才成為核心議題,而直到金正恩登上專列、特朗普乘上專機,雙方的分歧仍沒有縮小。

河內峰會本應該將前期雙方達成的共識轉化為可由首腦簽署的協議,設定合理目標,緩步推進雙邊關係和無核化進程。在此過程中,部分人道主義相關的單邊制裁本有望解除,由於雙方對解除多邊制裁的分歧過大,這本不應成為峰會議題,但圍繞該議題的討論卻成了左右峰會結果的麻煩。

河內峰會再次證明,美朝談判的道路千萬條,務實謹慎第一條,欲速則不達。朝核問題存在三十餘年,圍繞此問題的談判歷經多個總統、多種形式,包括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三位總統各自兩個任期,雙邊公開和秘密談判、三方、四方、六方等多種會談模式,迄今各方仍在探索解決之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指望兩國首腦一兩次會晤解決問題,這如果不是無知就是幼稚

目前,雙方已經在多個議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美朝討論了終戰宣言、設立聯絡處等重要議題;朝鮮承諾停止核導試驗,美國承諾停止聯合軍演;朝鮮表達了凍結甚至拆除寧邊核設施的意願,而美國在制裁問題上暗示了一定靈活性。如果雙方能夠將這些單邊的意思表達轉化成可執行、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朝核問題的解決雖然可能緩慢,但仍然有望通過外交的方式談判解決。

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可遵循如下路徑:從鈈項目入手,逐步延伸到濃縮鈾項目;從公開可見的核材料項目延伸到可能的秘密核材料項目;從核材料生產項目擴展到裂變材料庫存問題;從核彈頭延伸到運載工具;最後安置核導項目的從業人員。

美朝雙邊關係改善需要同步進行:首先宣佈雙方結束戰爭狀態,兩國互設聯絡處;美國放開涉及人道主義的單邊制裁,允許朝鮮與他國特別是與韓國之間開展不受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限制的經濟合作;中美朝韓四方討論朝鮮戰爭停戰協議到和平條約的轉換;中美朝韓日俄六方共同討論未來東北亞的地區安全架構以及與該安全架構相關的東北亞美國軍事同盟這樣的冷戰遺產;美國與安理會其他成員國討論有針對性地解除針對朝鮮民生和經濟項目的制裁;美朝提升外交關係,聯合國安理會取消涉朝多邊制裁決議;美朝關係正常化。

未來圍繞雙邊關係改善和無核化的談判必須循序漸進、同步推進、務實謹慎、由易到難,將雙邊關係的改善與放鬆制裁相匹配,將朝核問題的解決與東北亞地區安全安排相結合

美朝河內峰會沒有達成協議當然不能算大獲成功,但細緻分析,雙方在河內進行了頻密的對話和談判,各自清楚了對方的談判最高目標和能夠退讓的最低限度,無協議的河內峰會也不能說是失敗的。雙方的積極姿態為今後談判可能取得進展並達成協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鑑於朝鮮核導項目已達相當水平,而美朝之間類似2017年的互動容易擦槍走火,外交解決或許緩慢,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各方都能接受的其他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