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津古渡:我国最古老的飞架在悬崖绝壁之上的铁索桥——霁虹桥


1、云南霁虹桥位于永平西南部,横跨永平县杉阳乡与保山市水寨乡的澜沧江上。素有“西南第一桥”的美誉。霁虹桥是云、贵、川、藏、陕五省区存世的铁索桥中最古老、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桥梁。

2、霁虹桥,史称兰津桥,以西汉"兰津渡"得名。在南诏时就已建有竹索吊桥。元代曾换成木桥,明成化年间改建铁索吊桥,名"霁虹桥"。霁虹桥是西汉的兰津古渡,东汉曾流传“渡博南,越兰津”的歌谣。此处古为舟筏渡口。

3、丝绸之路出现前两世纪,从四川西昌起,经云南姚安、下关、保山,进入缅甸、印度等国的“蜀·身毒道”已形成,霁虹桥就是这条道上的咽喉。

4、霁虹桥全长约106米,宽约3.7米,净跨60余米。全桥结构由九股18条铁链组成,铁链重量约20余吨,其中底索16根,成二四四四二的形式排列。

5、铁索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岸的峭壁上。铁链扣环直径约为2.5至2.8厘米,宽约8至12厘米,长约40厘米。桥的两端分别建有桥亭关楼。两岸筑成半圆形桥墩,铁链两头铆死在两岸桥台上,西岸为徒崖,东岸是险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险要。

6、1922年的霁虹桥。

7、1930年代中期,从山上拍摄到的霁虹桥与摩崖石刻的远景。

8、1930年代中期的霁虹桥。

9、1930年代中期的霁虹桥与摩崖石刻。

10、1930年代中期,在西南第一桥霁虹桥上留影的三位游客。

11、崎岖的西南丝道。

12、霁虹桥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上,曾有历代朝廷派将卒、使臣开发这条西南必经的关隘要道,桥上曾经设有税所和办案机构,并驻有精兵把守。

13、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清代康熙皇帝,意大利马可.波罗都曾到过此桥。

14、霁虹桥的近景。

15、霁虹桥摩崖石刻雄峙于霁虹桥西岸崖壁上,高约30米,宽约25米,刻着杨升庵、张含、张学庠、孙人龙、汪如祥、顾纯、担当和尚等500年左右名家骚人墨客、政商人士的真迹,最早刻于明代中期,最晚刻于民国后期。现存题刻计30余幅,有石刻、题记、诗、对联、碑文等。

16、桥南普陀岩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要塞天成”、“沧水飞虹”、“天南锁钥”等题字。

17、从内容上看,霁虹桥摩崖石刻有题颂长虹卧波的,如康熙年间的“霁虹桥”,明成化年间督学使吴鹏的“西南第一桥”及“沧水飞虹”。

18、霁虹桥摩崖石刻有赞美古渡天堑的“天南锁钥”、“悬崖奇渡”、“壁立万仍”,还有“兰津渡、金齿咽喉、要塞天成、悬岩奇渡”等。

19、霁虹桥摩崖石刻有称颂劳动人民的“人力所通”题词。

20、1986年10月12日,霁虹桥上游150米处的燕子岩因暴雨滑坡,截断江水15分钟,洪水以高出桥面7米的洪峰直泻而下,铁链被冲断,当年桥两端的桥亭关楼也被冲毁,铁索落入江中,历代修桥碑记和桥头古树荡然无存。但目前仍有不少游人慕名至此,面对巍巍群山,滔滔江水,发思古之幽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