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雖然歷史久、人物博,但被改朝換代的戰火焚燒過一遍一遍,很多地上古蹟蕩然無存。但在河南焦作,有一座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古村,儘管在這裡發生的戰爭故事,遠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紂,近可以回望到解放戰爭,但這裡卻保存了大規模的明清古民居,在全國都極為罕見,堪稱河南版的“大宅門”,這就是寨卜昌村。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寨卜昌,這個念起來有點拗口的村名,追根究底,與周武王打天下的歷史事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相傳,武王伐紂時“八百諸侯會孟津”,向東進軍來到這太行之陽、沁水之北的地方。姜太公觀天象,踏方位,佔了一卦,卦顯示“昌”,暗示此地乃風水寶地,日後必定繁榮昌盛,遂曰“卜昌”。從此,這一帶便稱之為“卜昌村”,村名由此而來。

到了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一帶遷到卜昌附近定居的有大姓八族,分別是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喬卜昌、馮卜昌、劉卜昌等。因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喬卜昌三村相鄰,為了防匪患,在咸豐、同治年間修築寨牆、寨溝,三村同寨統稱“寨卜昌”。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古村寨牆周長2500米,今南面寨牆已毀損,東西北三面保存的1500米的寨牆基本處於斷壁殘垣狀態,有的甚至被夷為平地。有資料說寨卜昌的寨牆高10米,下寬8米,頂部3米寬,但現如今看起來,已經不是那麼高大厚重了。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寨卜昌東西南北曾各有寨門,分別鑲嵌著長1.5米、高0.75米的青石匾額,並刻有名人題詞。東門為“納春融”,南門“攬榮光”,西門“挹秋漿”,北門“迎疊翠”。現如今寨門已不復存在,寨門上的青石匾額只保留下了東門的“納春融”保留在村中一處庭院中。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寨卜昌村的古民居多為王氏所有,從明末到清朝同治年間,隨著王氏家族的逐漸興盛,豪華住宅已達300多座、1000多間,寨卜昌村的明清民居群落至此形成。之後,由於多種原因,王氏家族逐漸衰敗,致使豪宅有減無增。現存建築130座400餘間,除少量屬明末清初建築外,大部分建築為清朝乾隆、嘉慶和道光時期所建。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寨卜昌村古民居建築形式基本相同,大門前簷置磚雕墀頭,大門為板門,置抱鼓石門墩。房屋建築的基礎為條石,牆體為條磚砌就,樑架斗栱上刻龍鳳花鳥人物並加以彩繪,屋頂為灰布筒板瓦覆蓋。民居中保留有大量的石雕、磚雕和木雕,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民居五號院大門口的兩幅楹聯,主聯高4.25米,寬38.5釐米。內容是“門外擁珠旗報國曾持三尺劍,庭前羅玉樹傳家惟有五車書”, 刻工精細,氣勢宏偉,是目前已發現的華夏民居中的最大石對聯。次聯為:“燕翼貽謀纘承世澤,圭璋器重黼黻皇猷。”兩副對聯將其家族的文武豪氣烘托出來,更顯示出其家族鼎盛時期的氣派。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三號院可以說是寨卜昌民居中的精華了。原為清末武舉人王大漠故居。造此處建築的時候,王氏家族正走向沒落。此處建築初建時為東西並排的三座宅院,前客後樓,相通相連,兼有北方四合院與南方樓閣式建築風格。

1938年5月,寨卜昌遭日軍放火焚燒,西邊跨院全部毀壞,現已成平地,主院及東邊跨院的後院也遭到毀壞,現在保留下來的為主院及東邊跨院。1947年8月15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在寨卜昌成立,九縱司令部就設在三號院內。作為革命歷史紀念建築,院內文物得以完好保存。現三號院被闢為寨卜昌文物保護辦公室。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院內五間正房,兩側的廂房沒有建造起來,能看到的是剛剛起步的臺基。正房的門戶,全為實木所作。門窗相連一體,為鏤空格局,各種圖案整齊排列。這種工藝不僅好看,能夠彰顯王氏家人的高貴典雅,而且利於室內採光和空氣的流通。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院內東側臺基上陳列有餵馬槽、石磨和假山等物。相傳因馬槽上刻有似龍非龍的紋樣,在乾隆年間有人拿這馬槽狀告王家欺君,後終因紋樣似龍非龍而沒有給王家定罪,但皇帝下令從此以後不許民間在馬槽上雕刻此類紋樣,這個馬槽才得以保存下來。馬槽長有3米多,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寨卜昌村三號院屋內陳列了一些關於九縱的宣傳資料。66年前,寨卜昌村因九縱在此成立而轟動一時。隨後,在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下,在第二年解放鄭州的戰役中就嶄露頭角,並從此征戰大半個中國。

九縱成立後,司令部就設在今天的寨卜昌村八號院。八號院是清末舉人王應堂的宅院,為一進二四合院。當時的九縱司令員、後來的開國上將秦基偉就居住在這裡。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建於乾隆三十年的王氏宗祠裡,沉澱著王氏家族的昔日榮耀和顯赫身份。王氏宗祠裡矗立著5塊保存完好的聖旨碑。清光緒、道光、嘉慶皇帝多次下聖旨褒獎王氏族人,聖旨碑上記載了王氏家族歷代先人所受的皇恩內容。院內存有家訓碑刻一通,上書“早作夜思,量入為出”八字。這種治家方略使泰順家族歷經十代、興旺200多年之久。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這座古村堪稱河南版“大宅門” 連一口馬槽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90多座院落,400多間房屋,雕樑畫棟,古韻流香。悠悠歲月給古老的村落留下太多的印跡,行走在一排排青磚灰瓦的房舍間,駐足於靜謐的深深庭院中,彷彿聽得到自歷史縱深處傳來的低吟淺嘆和悄聲笑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