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河邊看釣魚

孩子下午有兩個興趣班要上,2點半到3點半做陶藝,3點半到5點練跆拳道。兩個班相距不過幾十米,陶藝上完後得趕緊給孩子換跆拳道服,趕下一場。我所住的小區離興趣班不到一公里,天氣好,於是步行送孩子去。孩子進了陶藝中心,我心想回家也沒事,剛好離河邊近,不如去那曬曬太陽,看人家釣魚。走在路上,突然想起一件事,上個週六下午,下著小雨,最高氣溫只有六度,我打著傘送孩子去興趣班,穿得不多,時不時地打著冷顫。快出小區的時候,有一個鄰居穿著雨衣,揹著釣魚包,拎著釣箱,大踏步地從我們身邊走過。我看了他一眼,難理解,又敬佩。他知道我在看他,於是面帶笑意,自顧自地走了。

雖然小雪節氣已過,但今天溫度挺高,沒有風,猶如暖春。我敢肯定河邊釣魚的人肯定特別多,前兩天夜裡去河邊散步,發現夜釣的人也有不少。到了河邊一看,果不其然:往南看,密密麻麻的一排人,往北看,人比南邊還多。我找了個地方坐下,正前面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人,衣著樸素,他擺了四根海竿,一會忙活這根,一會忙活那根。網兜還在岸上,沒有半點收穫。都收拾完後,他席地而坐,悠閒地看著水面。其他的人用手竿的居多,看來魚口還不錯,大家紛紛提線。我遊目騁懷,看到有提線的趕緊追蹤,要是魚竿彎起,我也立馬跟著激動起來。這些釣魚人年齡各異、裝備各異、神色各異,有的聚精會神,有的瀟灑隨性,有的談笑風生,有的靜默無語。

看了大概四十分鐘,沒見有大魚出水,小鯽魚和小白條比較多,但這絲毫不影響釣魚人的心情。我也是個釣魚愛好者,技術不高,只求釣魚之樂。小時候沒事便帶著魚竿,跟玩伴們一塊,在池塘邊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去年比較清閒,夏天沒事也來河邊釣魚,有時中午也不回,外賣直接送到河邊,邊吃邊釣。我一看時間到了,趕緊去接孩子。馬不停蹄地接完,給他換道服,送他去跆拳道館。任務完成之後,又沒事了,等一個半小時後再來接他。這次我打算往南走,去南邊的大橋上看看風景,俯瞰這些釣魚人想必也有趣。南邊有一個跨河大橋,約有七八百米長。

我到了大橋上,竟發現橋上也有很多釣魚的人。之前是沒有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裡也成了釣魚聖地。大橋東西方向,河中央離橋面十餘米。橋的南面,河中心的位置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釣魚人,欄杆被趴得乾乾淨淨。我從西走到東,大致看了一遍,釣魚人年長的滿頭白髮,大概六七十歲的樣子,年輕的一二十歲,愛美,頭臉都包住了。他們用七星漂,魚線一二十米直接垂到河中央。多數人用蚯蚓,有的人一個魚鉤掛蚯蚓,另一個魚鉤掛餌料,邊引邊釣。這裡的氣氛跟河邊完全不同,你能清晰地感覺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他們真是來釣大魚的。至於漁獲,每個人都不同,有的人空軍,有的人釣了些小鯽魚,有的人釣到了大鯉魚,有的人釣到了一斤多的大鯽魚。

我站在一個老先生身邊,他釣了四條大鯽魚,最小的那條也有七八兩重。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期待著,突然一條大鯽魚躍出了水面,就在條條魚漂之間,看到的人不禁笑了起來。沒過多久,另一個老先生中魚了,看樣子不小,我趕緊過去看。他把魚兒拉出了水面,竟中了兩條。老先生很沉穩,慢慢地搖動手柄,有些吃力,旁人也不敢去幫忙。快上來了,他用手扯住魚線,緩緩拉了上來,小的是個白條,大的是鯽魚,大概有一斤多。天色漸暗,橋面依舊大車飛馳,鳴笛不斷。我抬眼望去,日落西山,霞光萬道,河面波弄新輝。波光中,有幾個人乘舟垂釣,如此意境,應該不比獨釣寒江雪差吧?我該走了,回望橋面,釣魚人依舊自得其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