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水分”:酒水、口水和油水

某書法家寫了一個高39米,寬13米,達507平方米的"壽"字,堪稱"世界榜書之最"。此前的世界紀錄創造者也是他,作品是一個276平方米的草書"龍"字。"榜書",古稱"署書",出現於先秦,"以大字題署宮殿匾額也"。有一句俗語叫"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可見,字大如鬥已是極致。諸多文化都以大為美,藝術也是如此。然而,藝術之"大",不在體型和噸位,而在意境。如果按面積來算,這個"壽"字能換多少幅《清明上河圖》?換《蒙娜麗莎》,就更多了。於是,我想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比這個有趣,也比這個好玩。

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水分”:酒水、口水和油水

1759年,一個名叫吉尼斯的人創辦了一家啤酒作坊,開始生產"吉尼斯"牌啤酒。"吉尼斯"牌啤酒慢慢發展成世界名牌,人們在喝酒時,喜歡爭論世界之最的問題。吉尼斯公司為了招徠顧客,便印了一些小冊子來回答這些問題。1951年,公司的執行董事休·比佛爵士在一次聚會上與人爭論"歐洲飛得最快的鳥是哪種"時,突發奇想,要編一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1954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出版公司在英國倫敦成立。第二年,出版了首本《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立即成為當年的暢銷書。

後來出版公司被多次轉手,如今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有限公司總部象徵性地留在倫敦,經營中心則"移民"到了美國。我們看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出生時帶著酒氣,伴著口水,領著歡樂,一路走來,目的當然是為了經濟利益。"吉尼斯"一聽便知是舶來品,"世界紀錄"誒,這很符合天朝子民的口味和路子。有一檔電視欄目叫《吉尼斯中國之夜》,我看過幾集,很有驚心動魄的感覺。人都有獵奇之心,吉尼斯世界紀錄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

2015年10月23日,一份重達4192公斤的"世界最大份炒飯"刷新了吉尼斯紀錄。隨後網上曝光炒飯被工人任意踩踏,大量成品被裝進垃圾車運走,為了平息輿論壓力,該紀錄被認定無效。還有萬人搓麻將,萬人合唱,萬人旗袍秀,萬人洗腳等等,我們有十三億多人,想要創造千百萬個吉尼斯世界紀錄都不成問題,問題是這些紀錄究竟有多大意義?比如某人以2.36米的身高兩度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有趣嗎,我們都知道那是巨人症。某明星所轉發的一條微博評論超1億,這值得驕傲嗎,不過是一場喧囂。

還有一些比較奇葩的世界紀錄,比如身上沾勺子最多,指甲最長,握手時間最長,臉上夾衣夾最多,拔火雞毛最快等等。西方人強調個體精神,奇思妙想似乎也總比我們多,吉尼斯世界紀錄便是其中之一。天生異稟(舌頭最大之類的也算),或是勤練絕技(不一定是有用的技巧),無可匹敵時去認證個吉尼斯世界紀錄,博君一笑便好。我們呢,很容易一本正經,把吉尼斯世界紀錄當成事業來做,目的當然是透過酒水和口水,去撈油水,這就不好了。

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水分”:酒水、口水和油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