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存在感可能並不存在

先來講個故事,內容七分實,三分虛,不必對號入座:某地級市,房地產市場有過幾年混亂期,多數樓盤都是五證不全,建個售樓部就敢賣房。某樓盤,延期交房兩年,業主們決定聯合起來維權。房地產商滿口託辭,說上頭出證效率慢,他們也沒法,也想盡快辦證交房。不少業主都是剛需,急等入住。業主群裡大家紛紛獻言獻策,歃血為盟,約定時間前往房管局反映問題,企求公道。房管局從中調停,叫來了地產商負責人,與業主們當面協商。經過談判,地產商答應近期交房,業主將首付比例提高到60%,剩餘房款由銀行代收,房產證5年內辦理。於是,皆大歡喜,業主們可以收房了,地產商又收了大筆房款,主管部門也為民服務了。

但是,倘若這一切都是地產商做的局呢,業主代表是他們的人,房管局也提前打過招呼?如果他們直接跟業主談,再交30%,並且必須答應五年內辦房產證,就給你交房,業主們肯定不會同意。那就不談,我就不交房,你去折騰一圈,最後自鳴得意、心甘情願地接受我的條件,反正我早晚是要交房的。業主們收房了,多交了錢不說,徹底地陷進坑裡了。房產證遙遙無期,孩子上學都成了問題。當初群情激奮,非要爭個結果,事後來看,無知且可笑。有一本很有名的心理學著作名為《烏合之眾》,大致內容講的是:作為個體,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智慧水平也高。當無數個體組成群體以後,群體的智慧和能力反而明顯低於獨立個體的,群體中的人也會出現智力的倒退。

混跡網絡久了以後,你會發現網絡的烏合之眾屬性更強,網絡中的個體更容易被人迷惑,被人左右,被人利用。今天看了一個短視頻,薛之謙說自己粉絲270萬的時候,決定買30萬粉絲衝破300萬大關。花了錢以後,27萬粉絲很快就到位了,但這27萬都是殭屍粉,請客都不帶理你的。其實不然,殭屍粉也有它的價值,我們在瀏覽文章時,覺得文章寫得還不錯,本來想關注;但一看作者的粉絲很少,還是算了吧,假如作者粉絲數量很多,我們往往就點了關注,這跟買東西去人多的店性質一樣。明星也是如此,如果一個明星的粉絲數量一直在增長,代表他人氣上升,事業也處於上升期,要是粉絲數量一直不動,說明過氣了。

在網絡中,每個人都有話語權,都有存在感。這本是好事,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很可能被人利用呢?個體意識越強的人,越容易被鼓動,被忽悠。有的網絡大V粉絲幾千萬,想把某件事炒成熱點易如反掌。之前曝光的某些大V造謠,勒索,謀取不義之財,便是很好的例子。現在想出名也很容易,刷幾天熱點,全國人民就都知道你了。想讓公眾改變對某人的看法也簡單,找好素材,放出大量水軍,質疑的聲音完全可以被忽略,誰都知道網絡暴力的可怕。我們不是局內人,不可能快速分辨真假或瞭解曲直,當你認為事情就是這樣,並覺得與你有關,很可能已經入了圈套。我本人有一個大致的原則:有損國家的堅決反對,情深似海的一般不看,走向神壇的鬼才信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