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味中藥——敗醬草

敗醬草又叫菥蓂、遏藍菜,是罌粟目菥蓂屬 下的植物,生於山坡草地、路旁。為草本植物,味辛、苦,用於中藥熬煮時有濃烈的腳臭味,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等功效。

每天學一味中藥——敗醬草

藥材鑑別:

全草長15~55cm。根細長圓錐形;表面灰黃色,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莖圓柱形,直徑1~5mm;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有細縱稜;質脆易折斷,折斷面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葉多碎落。

每天學一味中藥——敗醬草

氣微,味淡。以色黃綠、果實完整者為佳。

每天學一味中藥——敗醬草

入藥部位: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的乾燥全草。

性味:性涼,味辛、苦。

歸經:入肝、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祛痰排膿。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適量。

禁忌:脾胃虛弱者慎用。《本草匯言》:“久病胃虛牌弱,洩瀉不食之症,一切虛寒下脫之疾,鹹忌之。”

炮製方法:夏季開花前採挖,曬至半乾,紮成束,再陰乾。

每天學一味中藥——敗醬草

臨床應用:

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

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

2、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3、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4、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

每天學一味中藥——敗醬草

5、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本品辛能散結,寒可洩熱。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6、用於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敗醬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