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看美日,低端在東南亞,被逼轉型的中國能否接下這一輪挑戰?

幾年前,"MADE IN CHINA"突然火了起來,這也是因為我們改革開放後發展的進程,以及中國的勞動人口也迅速增長。所以有能力承接全球產業大遷移,於是在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中,中國就這樣做了世界的製造工廠。

高端看美日,低端在東南亞,被逼轉型的中國能否接下這一輪挑戰?

在發展初期,我們承接的都是勞動力密集的產業,需要很多人力去完成工序。我們的產品物美價廉,像一些美、日等周邊的國家,他們用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製造的,中國製造也是很增強我們自信心的一件事。

但是我們只是世界加工廠的地位,有用的地方只有廉價的勞動力。而且,由於承接的產業都是發達的國家不願意要的產業,從接手到現在,我們的經濟雖說發展的很快,但是環境的汙染也是很嚴重的。

中國經濟發展後,第五次全球產業轉移

現在已經開始發生第五次全球產業轉移了,而這次轉移使得一些低端的產業已經開始往東南亞轉移了,我們平常穿的衣服也都變成了越南印尼造。

而這次轉移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通常來說,一個國家的產業都是要跟經濟發展相適應,原來的產業在我國已經出現不適應的情況了。

高端看美日,低端在東南亞,被逼轉型的中國能否接下這一輪挑戰?

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而現在勞動力的素質也是在不斷地提高,全國的求職者裡面受到過高等教育的部分明顯增加,這些人很少願意從事低端的手工製造業。

這幾年的各省的指導工資數是在不斷地增加,這些變化都說明了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所以企業的各項成本肯定都會增加,比如說公司租房用地的成本,招人的成本等等。

科技發展加速了製造業轉移

一方面,影響製造業的正是科技的發展。一方面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人們的需求改變了,之前的一些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已經很難再抓住顧客的心了,現在更加註重的則是顧客個性化的展示。

高端看美日,低端在東南亞,被逼轉型的中國能否接下這一輪挑戰?

在全球的手機排行榜,中國足足有七個手機品牌都在榜上。但是中國佔了這麼多的名額,大多數都是因為我們的製造業比較強,人口多市場比較廣而已,而美國和韓國則是因為自身國家的科學技術強大,在芯片和屏幕等方面的技術支撐自己的手機品牌。

有韓媒稱三星的手機大部分都是我國製造的,其中天津生產的手機是最多的。而在去年5月的時候,三星就關閉了深圳工廠,12月底則是確定關閉了天津的工廠。三星的這個選擇除了是因為手機銷量下滑,最重要的是在中國生產手機,員工的成本增加了。

高端看美日,低端在東南亞,被逼轉型的中國能否接下這一輪挑戰?

另一方面則是各種大數據的應用對傳統的製造業形成了有力的衝擊,像電商行業的發展,使得請工作發展艱難,更現實的就是輕工業產品的生意在線上根本不好做。

再加上人工智能興起,美日等發達國家有些方面的機器人取代了人工的使用,這也就使得一些企業重新迴流到了發達國家。畢竟勞動力成本高這一個缺點被科技彌補了,所以強國只會愈強。

美國總統實現自己競選的承諾,要讓製作業回到美國。

高端看美日,低端在東南亞,被逼轉型的中國能否接下這一輪挑戰?

現在美國境內留下的飛機制造、醫療器械、生物工程等都在世界上保持著領先地位,而日本目前國內是在發展精密儀器和光學元件,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幾乎都是高級創新的行業。

中國轉型之路

中國現在最迫切的問題依舊是轉型,但我們現在還是沒有更多的自主的知識產權,科技的進步跟不上經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這句話提出了好幾年,但是還沒有實現。

現在我們的發展基本上面臨著很嚴重的挑戰,低端的產業因為勞動力、房租等因素轉移去了東南亞,而高端技術我們目前還是不能和美日比肩,被他們拉回流的企業,我們也是沒法留住,所以形勢很嚴峻。

高端看美日,低端在東南亞,被逼轉型的中國能否接下這一輪挑戰?

面對產業轉移,我們自身要不斷地創新。國家這幾年也是在強調這一點,從大學生身上,就培養未來企業的創新意識,"三創"計劃的實施。以及對創新的企業大力扶持,政策上給與傾斜,這樣企業才能更專注於提高競爭力。

中國現在已經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買進中高端的戰略,我們應該一起為了這個目標去努力,爭取早日超過美日等國家。

大家對中國製造未來的發展之路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