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中國式科幻,沒有超級英雄、主角光環,有的只是希望不滅如螻蟻一般的人和人們孤注一擲的勇氣。

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 流浪地球劇照

今年春節,有部電影搶了“春晚”的風頭,除夕上映的《流浪地球》憑口碑衝上了國內院線的票房榜首,並迅速突破30億!這個結果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 《流浪地球》電影主要講的是同名小說地球逃逸期與木星相遇時發生的故事

情理之中在於流浪地球在拍攝前就揹負了太多的包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式作品,據說中國電影票房第一人吳京不僅零片酬加入,還“帶資進組”。如此具有話題和開創性的電影,觀眾們想不去看都難。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一樣多:導演郭凡,名不見經傳,處女作是《李獻計歷險記》,第二部電影是《同桌的你》,豆瓣評分分別是6.4和5.9,評分並不高。而且郭導還非科班出身,29歲才拿了一個北京電影學院的管理研究生學位;電影的演員陣容,除了吳京以外,沒有一個當紅流量明星。(當然,回過頭看,這恰恰說明把資金放在特效上才是正道);回顧整個中國科幻電影史,幾乎沒有能拿的出手的作品來,以至於科幻類型在中國只能被定義成所謂“小眾”,幾年前,大劉的《三體》在科幻文壇和互聯網圈火爆,也影響到中國科幻電影的萌芽。只可惜電影版《三體》在眾人的期盼下胎死腹中,以至於失望的網友們喊出中國科幻必屬爛片的口號...

伴隨著諸多質疑和期盼,郭凡導演的《流浪地球》不負眾望,一炮而紅,從點映到首映,再到各大影院瘋狂增加排片率,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中國觀眾對中國科幻的如飢似渴的需求!

2不一樣的中國式科幻

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小也為了看《流浪地球》,四個月前就把大劉的原著看了一遍。說實話,小說的宏大敘事讓小編無法想象這個故事如何用電影語言來表達。好萊塢的個人英雄式主流科幻已經在觀眾的腦海裡早已打下了思想鋼印,很難想象,不是好萊塢拍出的科幻電影到底會是什麼樣子?

在小也觀影過程中,流浪地球每一幕催人淚下的時刻,不是劇情,不是特效,而是電影骨子裡透出的中國味道,和大劉小說獨有的宏大感。

影片裡的人物是渺小的,這樣觀眾們才能真正體味宇宙的宏大,正如《三體》第一部結尾裡大使帶王淼來到一望無際的麥田前,看到蝗蟲侵襲的壯觀場景,感嘆道:“蟲子,從來沒有被真正戰勝過”

中國式科幻,沒有超級英雄、主角光環,有的只是希望不滅如螻蟻一般的人和人們孤注一擲的勇氣。這種獨有的中國精神,無法模仿!

3好萊塢式壟斷

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 曾經被視為衝擊好萊塢壟斷最具希望的影片《星際特工》

在《流浪地球》之前,成功的商業科幻只有好萊塢能拍,這是不爭的事實。

2017年,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導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算是非好萊塢科幻的一次嘗試,獨有的法國審美,堪比《星球大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知名導演和一線演員,具備一切成功因素的《星際特工》還是失敗了,失敗的因素有很多,空泛的劇情,過度模仿好萊塢式的劇情,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本土特色等等...

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 《星際特工》擁有堪比好萊塢的品質,獨特的法國審美,但失敗在劇情的空洞乏味上。

萬萬沒想到,打破好萊塢式科幻壟斷的電影,來自中國,來自郭凡導演劉慈欣原著的《流浪地球》,不僅在國內好評如潮,還在北美一票難求。

《星際特工》所具備的優勢,《流浪地球》一個都沒有,有的只是骨子裡透出來的中國特色,和幾乎反好萊塢的敘事手法...

4再談文化入侵

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 《流浪地球》電影中地球發動機的設計

回顧我種花家的發展歷程,從工業大國,到經濟大國,再到軍事大國,一路開掛。大家給了我們各種口號和暱稱:世界代工廠、中國速度、中國威脅論...

種花家再強大,還是無法逃脫世人對其野蠻生長的映像。再快的中國速度,也補不了我們文化上欠的賬,文化不自信,如遺傳病一般,代代遺傳直到今天。

流浪地球,氦閃般的中國式科幻

▲ 《紐約時報》: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太空競賽。這場比賽,打的比任何一場都漂亮

《流浪地球》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局,大家都在說《流浪地球》代表了中國科幻元年。在小也看來《流浪地球》代表了中國文化元年!2月5日起,《流浪地球》在北美和澳新先行上映,上座率高於90%,單廳票房超過同期好萊塢大片......

有人說,貿易戰還沒停,咱們都開始打文化戰了...

也是,好萊塢式科幻小也我都看膩了,就不信老美們看不膩,是時候換換口味了。

希望文化不自信,早日藥到病除~

我是小也,我們下期接著和大家討論流浪地球!你的想法和意見也歡迎留言在評論區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