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各省的工資指導線有漲有跌?

為什麼各省的工資指導線有漲有跌?

工資指導線調整啦!

近日,工資指導線迎來了密集調整期。全國已有甘肅、海南、天津、山西、江西、福建、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陝西、吉林、安徽、雲南、上海等15個省份公佈了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

請看數據:

為什麼各省的工資指導線有漲有跌?

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基準線?

基準線是國家給的一個標準,舉個例子:假如你在天津,2017年的年收入是20萬元的話,按照天津當地的工資指導基準線7.5%,那麼,你2018年比較合理的收入就是21.5萬。

現在就可以來看啦,比較一下這15個省份去年跟今年發現,今年各省市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預警線\保底線有所上調。

另外從基準線來判斷,國家推動中部振興的戰略意圖明顯。東部發達地區如天津、內蒙古、山東、四川、吉林、海南等6個省份均有所下降。山西、河南、陝西、安徽、甘肅等5箇中部省份對基準線進行上調,其中河南上調最多,由去年的7.5%上調至12個百分點。

預警線和保底線是什麼?

預警線和保底線是國家對全國人民收入進行監控的一個數據標準。所謂預警線,就是工資收入上漲的名義上限,而保底線就是工資收入上漲的保底下線。

當然,預警和保底都不是對個人說,而是針對企業說的。

預警方面,江西和上海均不設上線。

保底方面,內蒙古和雲南都有下調。

為什麼各省的工資指導線有漲有跌?

怎麼看待工資指導線?

是不是工資指導漲,企業就會對員工漲工資?是不是工資指導跌,企業就會對員工降工資?

當然不是!

因為,工資指導線的重點在於幫助企業建立工資合理增長的規制。而基準線、預警線和保底線都只有指導意義,而不是強制執行的命令。

明白了嗎?工資指導線既不能讓用人單位給員工漲薪,也不能讓用人單位給員工降工資,工資指導線不是一個具有行為約束力的一項制度。工資指導線,事實上是政府向企業發佈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屬於指導性信息,並不具備強制約束力。雖然,工資指導線不具備強制約束力,但多地要求加強對企業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工資怎麼漲,才算漲?

大家都知道,央行每年的M2是根據一定比例上漲的,而我們當年的收入增長速度一定要超過M2的同比漲幅,不然的話我們的收入其實是降低的。

經濟學家夏斌曾經距離一個例子:1949年到2008年這60年間M2累計增長47.5萬億;

而2009到2012年那4年,央行推行QE寬鬆政策,M2一共發了幹了50萬億,基礎貨幣增長了一倍。這也就意味著,假如你在2008年的工資是每年5萬,那麼你在2012年的年收入如果沒有達到10萬的話,你的收入在本質上是下降的。

再往下看,2013到2017年,M2又發了70萬億,貨幣總量也變成了167萬億,基礎貨幣增長了70%。這也就意味著,假如你在2012年的年收入是10萬元,那麼你在2017年的年收入如果沒有達到17萬元的話,你的收入也是事實上下降的!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比如2018年,國家發的M2基本上是按照每年8%的速度在增長,而今年各地的工資指導基準線的增長大部分並不超過8%。

為什麼各省的工資指導線有漲有跌?

從圖上來看,甘肅、上海、江西、福建的工資指導增長與M2同步,海南、雲南、吉林、陝西、四川、山東、內蒙古、天津的工資指導增長低於M2增長,事實上的工資指導增長是負的。

當然只有山西、河南的基準線增長高於M2增速。

寫著一段,就是想解釋一下現在到處漲工資,而事實上對收入差距的感知卻越來越大的現象。

努力吧,Fighting!讓自己的工資收入每年都能超過M2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