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戰背後:短視頻的社交金融夢

平臺欲借春節紅包實現拉新及探路社交、金融;分析人士稱,短視頻承擔更深層次任務仍需時間。

伴隨央視春晚的移動視頻化,視頻紅包也在逐漸演變成新的年俗。

眼花繚亂的視頻紅包背後,是各短視頻平臺希望藉助春節紅包實現用戶下沉的願望,更是希望通過發紅包這一社交行為完成獲取新用戶(拉新)的訴求,更深一層來說,是通過春節“答謝”的方式,實現短視頻平臺向社交甚至金融領域的探索。

紅包戰背後:短視頻的社交金融夢


但分析人士認為,視頻紅包的用戶教育過程已經基本完成,人工智能和AR(增強現實)技術也將拍攝門檻降到了最低,視頻紅包更大的效用依然是在拉新、促活方面,要想承擔更深層次的社交和金融任務,仍需時間和社區氛圍。

如果說春節是國人最重要的節日,那麼央視春晚則如同筵席上的餃子一般不可或缺,只是隨著移動視頻技術的發展,春晚逐漸變成了直播平臺密集彈幕下的“背景”,變成了微博上段子手剪輯短視頻的“素材庫”,甚至是抖音上用戶互動的“挑戰”項目。

綁定央視春晚的短視頻平臺也有自身考量。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觸屏手機的誕生,用戶越來越無法滿足“你傳我受”的單向度傳播方式,即便如央視春晚般的強勢IP(知識產權)也需要尋找更易於接觸年輕受眾的方式。如微博、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臺也需要進一步下沉,獲取更多用戶,這讓它們與春晚的結合顯得順理成章。

紅包戰背後:短視頻的社交金融夢


紅包之爭始於2014年春節,今年已經是第六個年頭。在過去的五年裡,阿里旗下支付寶和淘寶,騰訊旗下微信和QQ,兼具社交、媒介屬性的微博,創造了春節線上紅包這一新年俗,更以春節紅包為切入點打通了在線支付,完成了線上線下的連接。

如今,傳統圖文紅包的使命已基本完成,短視頻平臺則希望藉助視頻紅包,完成促活、拉新的願望,甚至延展社交、金融的邊界。

除攜手央視春晚外,抖音新近推出的視頻社交軟件“多閃”在利用視頻紅包拉新。同樣處於短視頻頭部位置的快手則採用“短視頻+直播”的多重模式。處於後起追趕位置的微視,沒有選擇與春晚合作,甚至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宣傳,而是希望藉助微信、QQ兩大社交平臺向自身引流。

紅包戰背後:短視頻的社交金融夢


截至目前,除微博公佈了除夕及春節期間日活數據外,快手、抖音、多閃、微視等並未透露春節紅包活動對其運營數據的影響。第三方互聯網分析師唐欣分析稱,春晚(紅包)對於平臺的普及和擴散有促進作用,但不是絕對的。微信支付的成功其他因素更重要。對於視頻平臺開展紅包活動,它的作用沒有微信這麼明顯,因為其社交屬性並沒有像微信這麼重。

唐欣認為,社交關係也是影響短視頻紅包發展的重要因素。“視頻平臺最大的問題就是社交的關係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紅包則是一個高度社交化的功能,這是最大的難點”。相對社交氛圍,唐欣並不擔心各平臺的支付牌照問題,“最基本的紅包功能其實是可以不受影響的,可以藉助其他的支付渠道,現在這方面資源還是比較多的”。

多位互聯網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對春節紅包市場的爭奪,體現出了短視頻平臺向金融平臺和社交平臺轉型的努力趨勢,但未必會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