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可憐的皇上,狠心的甄嬛

《甄嬛傳》:可憐的皇上,狠心的甄嬛

太后死的時候,皇帝跪在一邊說:皇額娘,快睡吧,好長大,長大把弓拉響。這樣的兒歌,您從未..從未給兒子唱過。您能為我唱一遍嗎…給我看的淚奔了。他跟甄嬛第一次相遇時假稱自己是果郡王,自稱是“我”的時候,還猶豫了一下,平時皇帝自稱都是“朕”,可是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完全沒有一個君王的意識,只有濃厚的孺慕之情,就像一個孩子對著媽媽撒嬌一樣。

《甄嬛傳》:可憐的皇上,狠心的甄嬛

其實皇帝是全劇當中,最可憐,最命苦的人。從小就媽媽不疼,爸爸不愛。媽媽一心撲在老十四身上,爸爸一心撲在老十七身上。劇中皇帝多次提到過,自己的騎射詩書都不如老十七,因為老十七是父皇手把手教出來的。只有一個純元溫暖過他的年少輕狂,是第一個真正疼愛他的人,還被人害死了。也正是因為純元之死,皇帝才會把自己內心的柔軟全部封死了。這也是為什麼之後他從未認真的愛過一個人。其實我還是比較站皇帝和甄嬛這一對兒的, 尤其喜歡看前面皇帝和甄嬛初相遇,談戀愛的那幾集。最讓我感動的橋段就是雷雨夜皇帝聽見雷聲,便冒雨去找甄嬛的那個場景。甄嬛後來接受果郡王,也是因為甄嬛從甘露寺被趕出來,淋了大雨發熱,果郡王脫了外套去雪中把自己涼透給甄嬛降溫那時候。要知道皇上可不是王爺,他是擁有三宮六院的一個皇上,當時他半夜離開華妃住所,去找甄嬛,對於華妃來說是多大的羞辱?他當時沒有顧及那些,甚至把什麼年大將軍什麼的都拋之腦後去了。天知道第二天的早朝,會有多少大臣參奏?年羹堯又會出什麼么蛾子?皇帝為了甄嬛任性這一次,會承受多大壓力,這些都是劇中沒有表現出來的,而甄嬛也就真的沒有當回事,只是感動一下就過去了。

《甄嬛傳》:可憐的皇上,狠心的甄嬛

後來甄嬛失子,皇帝去碎玉軒,發現甄嬛什麼都沒帶走,只帶走了長相思琴,皇帝再一次流淚了。只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皇帝心痛不比甄嬛少,他不僅心疼孩子,更心疼受苦的甄嬛。我相信如果他只是一個王爺,也必殺毒婦之後快。可皇帝是皇帝,他的邊關都是靠年羹堯駐守下來的。邊關破,丟了這王位事小,戰亂一起,則百姓苦,天下死傷之人無數,甚至朝代覆滅,他不能不權衡。而甄嬛並未站在皇帝的角度,體諒過皇帝的苦衷,只一味要求處死年世蘭,為死去的孩子報仇。這也就是甄嬛跟純元最大的區別,都說甄嬛對皇帝是失望之後死心了,可皇帝難道就不失望嗎?皇上臨終之前,最後的一個願望,也只是聽甄嬛再喚他一聲“四郎”而已,因為喚他四郎的那個甄嬛,是全心全意為他著想,會說出:皇上要做明君,嬛嬛要做賢妃,可晚上卻睡不著,輕吟湘妃怨的那個滿心滿眼都是皇帝的甄嬛。皇上最後死的時候死不瞑目,表面上看來是怒氣所致,實則還有更深一層:他雖恨嬪妃出軌,但甄嬛說孫答應的事時也並無太過激的反應,只是大罵:賤人,立刻五馬分屍。說到沈眉莊的事的時候,已經說不出話來,當時的心理則是真正的感受到自己被玩弄的屈辱和怒氣,壓垮他最後一絲稻草的話,則是甄嬛說的那句:自從回宮之後,每一次的和你接觸,都讓我覺得無比噁心!瞬間擊垮了他。不得不說那句話:能傷害到你的人都是你在乎的人。甄嬛以為皇帝不愛他,以為果郡王對她才是真愛,殊不知,皇帝對她的愛何嘗少過果郡王的呢。如真不愛,何苦調查,何苦遇事反覆求證。皇上只是想聽他想聽到的那個答案而已。如果皇上一開始就只是一個王爺,未必不如果郡王多情。所以甄嬛最後一句話算是說對了:那年杏花微雨,你自稱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一切便都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