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哪個突防能力好?

qzuser


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更好一些。

例如俄羅斯的彈道導彈SS-18,這枚導彈再入速度是20馬赫,對於15馬赫以上的超音速目標,目前地球上還沒有任何國家有能力進行攔截。


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疏散人員迎接打擊了。


對於美國研製的薩德系統,目前也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其具備有效的反導能力。

至於美國的標準,也是差不多是0戰鬥力的。


因此對於一枚洲際彈道導彈來說幾乎是無可主檔。時間推移到海灣戰爭,伊拉克利用飛毛腿導彈對以色列進行打擊。當年多國部隊的確是部署了愛國者導彈。對這種老舊的短程彈道導彈進行攔截。


據當時報道說,愛國者導彈攔截飛毛腿的攔截率達到了90%,當然了這是心理戰的一個部分。以愛國者來說,目前最新型號是PAC-3,其在美國導彈防禦(NMD)系統實驗中攔截成功率也僅僅達到50%。因此,彈道導彈難於防禦的這個門檻其實現在任何國家都沒有跨過去的。

而巡航導彈,其實就可以理解成是一架無人駕駛的飛機。依靠翼面提供的升力在大氣層內部飛行。以戰斧導彈為代表的大多數亞音速巡航導彈,其飛行速度一般在0.7-0.95馬赫。

大部分巡航導彈是可以被地面或空中武力所擊落的。


而目前的超音速巡航導彈、隱形巡航導彈雖然在突防能力上有所提高,但是其速度還沒有達到彈道導彈那種絕對難以攔截的地步。


軍武數據庫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是現代戰爭中最常用的兩種導彈類型,在戰場上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雖然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在作戰應用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由於技術原理不同,這兩款導彈的性能也存在著比較顯著的差異。在諸多性能指標中,兩款導彈在突防策略上的差異表現得最為明顯。

彈道導彈是一種按照固定彈道飛行的導彈武器。在火箭發動機的推動下,到達空氣稀薄的高空後(乃至外層空間),彈頭與發動機自動分離,爾後彈頭在慣性的作用下飛向目標。在彈頭飛向目標的過程中,彈頭的勢能會逐漸轉變成動能,於是彈頭的飛行速度會越來越快。在末端突防階段,導彈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超高音速的水平,故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彈道導彈都有著無與倫比的突防優勢。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彈道導彈的突防優勢日漸削弱。現如今,美國等西方國家就已經開發出了多套導彈防禦系統,比如“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擴展的中程防空系統”等。不過隨著“盾”的加強,彈道導彈的突防策略也在發生變化。除了加強反偵察類突防手段外,彈道導彈還增加了反攔截類突防手段,比如多彈頭突防和彈頭機動飛行突防。整體而言,末端超高音速飛行是彈道導彈的突防優勢,但它也具有易被偵察發現的劣勢,尤其是在火箭助推階段,導彈的紅外特徵非常明顯,這就提高了導彈被發現的幾率。

巡航導彈的突防策略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低空突防策略,另一個是航跡機動突防策略。巡航導彈的飛行高度非常低,其最低飛行高度只有十數米,而這極利於採取低空突防的策略。受地形以及地球曲率的影響,雷達會在靠近地表的一段距離內形成盲區,從而導致雷達很難發現低空飛行的物體。除此之外,巡航導彈還具有紅外特徵不明顯以及雷達反射截面小的特點,這也進一步增加了雷達探測的難度。

與彈道導彈不同,巡航導彈的發動機並不會與彈頭分離,所以巡航導彈可以採用多變彈道飛行的方式進行突防。不僅如此,導彈還可以通過航空發動機,實現減速、加速、躍升、俯衝等機動操作,進而主動躲避威脅,提高突防能力。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很慢,一旦被鎖定很容易被攔截,但低空飛行以及航跡機動的特點不僅彌補了速度的短板,反而還進一步增強了它的突防能力。

綜合來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各有千秋,但相對於現如今的反導系統而言,難於探測的巡航導彈似乎更具優勢。因為一般而言,導彈越難於探測,所能採取的反導措施越少,相對而言導彈的突防能力也就越強。因此,巡航導彈攔截已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就連美軍也認為“防禦巡航導彈甚至比對付遠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還要困難”。


我是優質軍事答主戰情解碼,歡迎關注留言!

戰情解碼


用途不同,彈道導彈速度快、威力大,主要用於打擊敵方重要目標。巡航導彈發射後飛行高度很低,還可以根據地形飛行,這樣就不容易被探測到。它們的特點是:

一: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最大的區別就是,巡航導彈的運動軌跡是直線型的,而彈道導彈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形的。


二:巡航導彈所使用的動力來源是渦噴或發動機,這樣的條件限制,使得巡航導彈只能在大氣層中飛行,使得巡航導彈很容易被攔截的。


三:巡航導彈精確性是很好的,而彈道導彈它的靈敏程度不強,但是不太容易被攔截,所以很適合用來作為偷襲性武器。


四:彈道導彈一旦發射,中途是不可以改變飛行方向的。彈道導彈的發射命令必須做的非常的審慎,只能在最關鍵的時刻才會使用。


五:巡航導彈的精確度範圍和有效射程,例如我國東風-10有效射程2000-2500公里左右,在精確打擊上採用了精確制導加北斗衛星系統定位,精確度在0.8米左右,他的突防能力也比一般導彈要強。


秦皇見漢武


這個要戰爭區分。

首先就是要了解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區別。巡航導彈是指依靠導航系統,精準定位,大多數是以固定速度近地或掠海飛行,達到低空、高速、隱身的突防能力。但是由於彈體較小,攻擊距離和破壞力有限。而彈道導彈早期是以敵方大城市為目標,也就是固定地點,所以沒有應用導航系統,當然當時還沒有,所以攻擊誤差較大;後期升級的和新型的彈道導彈多是以導航系統精準定位,儘量減少攻擊誤差。以其高速、高空、高破壞力攻擊敵方目標。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兩種導彈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就速度而言,兩種導彈都在努力增加速度,以求縮減攻擊時間,但是巡航導彈很難突破10馬赫的速度值,但是彈道導彈因為高空飛行,處於平流層甚至更高,所以飛行速度多在12馬赫以上。所以在速度上彈道導彈佔有優勢。飛行空間上,巡航導彈以低空飛行,規避敵方雷達,彈道導彈高空飛行,可能更容易被發現,但是敵方即使發現也很難攔截,因為太高了。在隱身方面,巡航導彈基本上優於彈道導彈。在破壞力上,彈道導彈佔有絕對優勢。

通過以上對比,大家可以看出,雙方各有優缺點,所以光比較兩種導彈,沒有誰好誰壞之分,只有使用得當才是正確的。比如在常規戰爭中,巡航導彈更好一些,精準打擊,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最大的目的。但是一旦升級為大規模的全面戰爭,高破壞力的彈道導彈又是主力攻擊手段。兩者並存是有原因的。

要是隻談突防能力,就現在而言彈道導彈更厲害,原因就是速度快,你還沒有反應過來攔不攔截,導彈已經擊中目標了。再加上彈道導彈飛行的高度,很多防空導彈是打不到的。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的應用,也許以後隱蔽性更強的巡航導彈才是戰爭的主角。


雪中鶴鳴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被髮明的,德國是第一個使用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進行實戰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用V1和V2導彈對英國倫敦實施了轟炸。V1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V2就是最初的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的飛行模式和巡航導彈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彈道導彈要進入外太空再返回大氣層,而巡航導彈則是在大氣層內連續飛行,巡航導彈也被叫做飛航式導彈,這是一款利用空氣動力學進行飛行的航空器。

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就不一樣了,在剛開始發射的時候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然後當進入彈道的最高點就在大氣層外。彈道導彈按照慣性進入大氣層,然後再開始加速,在這個過程中是沒有動力的,完全按照彈道曲線來進行飛行。



彈道導彈的最高點就是勢能最大的時候,最終這些勢能就變成了彈道導彈的動能。從這個就看得出來,其實彈道導彈的速度遠遠超過巡航導彈,正常情況下巡航導彈都是亞音速的,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最快可達到20倍音速以上。所以相對來說,彈道導彈是比巡航導彈更難攔截的。因此就突防能力來看,彈道導彈是具備很強的優勢的。


航空君


首先要知道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最大的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彈道不一樣。

簡單來說就是:巡航導彈就是一枚裝了戰鬥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的無人飛機。

彈道導彈就是一枚裝了戰鬥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的運載火箭。這樣是不是比較好理解一些。

相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彈道導彈不具備打擊移動能力,但它速度快,一般導彈只能以0.8音速~4音速速度飛行,彈道導彈進入彈道後不僅飛得高,速度更是達到了5~9音速。這樣使彈道導彈的攔截幾乎不可能實現。不過美軍在18年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的攔截實驗,根據美軍的官方說法是實驗成功了,彈道導彈被成功攔截。但是現在各國關於彈道導彈的防禦還是沒有太大的應對方案。

巡航導彈一般是亞音速,速度較之彈道導彈差了一大截,容易被攔截。但巡航導彈也有其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它的彈道可以任意改變。

綜合來講是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比較強,主要還是因為沒有成熟的彈道導彈防禦方案。



武器與科技


目前世界上擁有製造彈道導彈防禦能力和系統的國家只有沒俄中。買來部署使用愛國者3,s400的購買國。

有防空系統的國家都有一定反巡航導彈的能力。

探測彈道導彈的雷達系統非常複雜,要求極高。攻擊的導彈,如“標準6”等也非常複雜和精貴,只有美俄中能生產。

所以說防巡航導彈比防彈道導彈容易多了。


縛仙砷


巡航導彈速度要慢一點,被攔截的幾率的大。彈道導彈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多彈頭加誘餌攔截可能性幾乎沒有。總之,用何種導彈還要看戰場形態和打擊目標。


在路上58239079


彈道導彈因為威力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