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限制企業購房,海南樓市又要變?

從此前的菏澤取消限售、珠海5年社保變1年、多城首貸房利率下調……在“因城施策”下,有不少人認為2019年的樓市會趨向鬆綁。

而2019年海南樓市的第一槍,卻“趨向分裂”:海口房地產調控升級。

1月8日,海口市政府下發《關於嚴格落實瓊辦[2018]29號文件精神進一步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宣佈暫停企業購買住宅。同時,文件明確要求,2018年4月22日後的落戶人口只能購買一套住宅。另外,文件還針對限價等政策發佈了持續調控內容。要求商品住宅項目按照一房一價從嚴管理,不得擅自上調;商品住宅價格經物價部門備案後,6個月內不得擅自調高備案價格。

海口限制企業購房,海南樓市又要變?

海口限制企業購房,海南樓市又要變?

海口限制企業購房,海南樓市又要變?

加碼前的購房政策

在這之前,海南的限購政策為:

1、海口、三亞、瓊海已實行限購的區域,非本省戶籍居民,需累計60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2、上述區域之外,非本省戶籍居民家庭購買住房的,須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在海南省累計24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限制企業購房,海口不是“第一個吃螃蟹”。

此次調控加碼,顯示了海口堅決落實“房住不炒”調控決心。

事實上,在對個人購房進行限制的背景下,借公司名義買商品房,在深圳、杭州等城市不足為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底,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46.23%,持有市值上萬億,同比2017年增長近兩成。

除了上市公司為自身增加業績外,企業和機構的炒房行為,也因為長期遊離於樓市限購政策的監管之外,兇猛程度甚至不亞於“聲名遠揚”的溫州炒房團。

為促使樓市平穩發展,2018年6月24至26日,西安、長沙和杭州相繼出臺文件,規定在限購區域暫停企事業單位購買商品住房。這其中,長沙限制更加嚴苛:要求已購買的商品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5年後方可轉讓。

此次海口樓市加碼,可以解讀出海口樓市以下的調控思路及走向:

因城施策下調控目標不動搖

在“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的調控政策下,2019年,海口對於房地產調控的決心與目標不動搖。

強調房子的居住特性

此次加碼限售,規定住宅只能售給個人或家庭,強調了住宅確實是用來住的,堅持了“房住不炒”目標。

堵死繞道炒房可能性

此次限購利劍劍指企業購買住宅,這也說明,企業購買住宅存在的“潛規則”已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因此重拳出擊從源頭上遏住住宅另做他用的流通性,堵死了部分投資者可繞道限購的可能性。

那海口此次加碼調控樓市,對海口甚至整個海南樓市,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01

需求外溢,帶動房價上漲

海口區域發佈限售,會導致需求外溢至海口周邊片區,帶動其他地區房價上漲。

02

帶動其他城市加碼調控

外溢的需求會引起房價的上漲,沒有發佈限售令的城市如果出現房價快速上漲,勢必也會出臺限售令。而海口作為海南省省會,加碼調控,這也可能會引起三亞等城市加碼房地產調控的可能性。

03

資金流向其他非住宅房產

此次限購併沒有對以企業名義可以購買的辦公樓、商鋪、公寓、商業營業用房等類型。堵住一個流通口,需求就會外溢至其他非住宅類型上,資金流向這些地方。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海口商品房銷售面積549.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87.27萬平方米,待售面積186.74萬平方米。全省辦公樓銷售面積為18.10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68.42萬平方米。此次加碼,或許會讓這些數據在2019年有較大變動。

04

對個人購房者是好事一樁

對個人購房者來說,佔據了更多主動性。住宅限企,對開發商來說,缺少了一個炒房渠道。

資金回籠的速度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這一政策對供需結構緊張的城市來說利大於弊。海口因為限價及限購政策,開發商壓著許多樓盤未放出,導致剛需的住宅市場更加緊張。限制企業購房,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壓力,對於剛需購房者,是件好事。

>>>更多房產資訊請關注品房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