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晚,拳功莫等闲!

一 要素

现在的人如果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性情,那么学习和练习太极拳是并不困难就可学到的,只要姿势正确,动作协调优美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要想练有所成,感受其中的理趣那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其中需要具备如下要素:明师的指导,刻苦的锻炼,较高的悟性。

而所谓的“明师”者,绝对不是有名的“名师”。我们说“名师”当中的确有具备真实功夫和教学能力之辈,而名声在外,名气响亮。但在当下的商品经济社会也不乏很多依靠自己吹牛和炒作,运作出来的。其虽功夫平平,可通过理论上的道听途说,在自己也没有体悟的情况下就自欺欺人,误人误己。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明师”则不然。他们既能对太极拳古论精研通透,又具备与之匹配的实实在在的太极功夫。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说得明白,演示明白,教得明白,让人学得明白。否则,光是自己明白,无法让人学得明白仍然算不得真正正正的“明师”。

而所谓的“苦练”是指要远远大于常人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得需要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做为安心学习的后盾。所以古时的人非常有经验的总结了一句话:穷文富武。另外,很多人对苦练二字往往停留在下苦功夫,吃苦的思维意识上,而不知真正的苦是那种一人独处,甘于寂寞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乏味的。和锻炼身体活动活动就够了的心身舒泰完全不同。

而所谓的“悟性”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解力,一个是模仿力。太极拳具有非常高的哲学与科学原理。没有过人的智慧是很难理解上去的。所以,在古代文献《太极拳论》小注中写有:“此论句句切实,并无一字敷衍陪衬,非有夙慧,不能悟也。”除此之外,学习太极拳的人还必须有极高的模仿能力。要想太极拳练的有所成就,不具备以上三点是无法办到的。

二 内容

以上的三个要素在务实的习练当中是通过盘架子和盘手(推手)得以进一步实现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盘架子是进入盘手的前提。只有拳架子盘到一定功夫程度之后才允许进入盘手的学习和练习。古人尝有三年不问劲儿之说。即指通过盘架子先将运动当中不合乎拳理的地方都给捋顺定型之后再学习盘手(推手)。否则,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盘手习练是无法得以体现的。而盘手则是对盘架子的实践和检验。通过盘手反过来又能够加深盘架子的深度和厚度。从而才能使得盘拳愈盘愈精,盘手的功夫也愈盘愈高,最后则功夫达到上乘。

长河落日晚,拳功莫等闲!

三 阶段

而要想将内容加以实现,还得需要一个类似一节一节登台阶的过程。其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的练习,必须先要从古传的太极十三势的习练做为介入。通过十三势而将盘架子当中所需要的诸多要求开发出来。然后再开始学习拳架并正确的掌握拳架姿势。正确的拳架姿势包括定势和动势。而无论是哪种势态都必须要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裹裆护臀。以及开合适宜,中正安舒。

在动态的拳架练习当中,必须以胯做为下肢虚实变转的关键。这样才能避免扭腰抽肩。否则就会导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身体前进时必须要松腰落胯屈膝,臀部微下沉。临近动作结束时要把脚下借地之力通过膝,胯,腰,背的节节贯穿向手上传导。

另外,每一动身体重心都要完全落实于一腿后,另一腿经胯根轻柔缓提,再轻柔缓落。在虚脚脚掌充分踏实后,身体重心再向迈出去的这条腿方向移动。如果迈出的腿尚未落地而身体已向迈出腿方向移动,这就是错的了。而这种情况在当今却比比皆是!除了以上这些大致要点以外,还必须做到两手要越练越轻,动作也是柔和匀称。

第二阶段的练习,在前面达到要求之后,开始将十三势当中所开发出来的其根在脚更加深入的落实到盘架子当中。具体的练法是:凡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均须由脚底对地面的反作用力来带动实现。这样练习越久则周身会越发的松而轻灵。因此,太极拳所有的力都会由脚底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而出。正所谓所谓“劲起于脚”是也。在经过之上阶段一年时间的练习后,便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了。

长河落日晚,拳功莫等闲!

第三阶段的练习,发劲。如果说之前的盘架子是意在化掉一身的僵力,调理原有的身体杂乱。进而形成蓄劲。那么在这阶段就要进入发劲的练习了。发劲有两种练习方式。一种是抽出单独的式子根据式子的使用原理进行原地站桩式的反复发劲的练习。另外一种就是在盘架子的时候每个式子将要完成之际的瞬间。这叫做“柔行气,刚落点”。因为有了之前的基础,所以发劲的原理和过程都能合乎规矩的。只是,其中又分长劲和断劲,明劲和暗劲。

第四阶段的练习,试劲。当发劲练了相当时日之后必须由“明师”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从而来测定劲的整个运行路线和发放质量是否是那么回事。能否作用到对方身上而使其双足离地跳起即为印证的一法。试劲没有问题了,太极拳的功夫也就会日益精进了。

第五阶段的练习,归虚。如果说之前阶段的练习都是有形有相,实实在在的形体行为。那么,这一阶段却都是完全用意念来完成的。其方法是用逐步加强意念的想象来替代原来的劲路。最终变成全部用意念,纯是神行。如果说,开始从学拳的无劲到有劲属于无中生有,那么这个阶段就叫做返本还源。仍归于无。但是这个时候的无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好像从穷(无)到富(有),然后有舍下万贯家财的大魄力,这个时候的无却是内在的更高级的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的练习才能体验得到什么叫做空气中游泳。练到如此阶段,继续持之以恒,再次通过盘手(推手)的实践,就能达到上乘了,就是所谓的阶及神明。

长河落日晚,拳功莫等闲!

四 盘手

盘手在第二阶段的正确姿势已经形成,已能做到诸般要求后开始介入。按照顺序先从单盘手开始。在单盘手当中就要注意粘沾连随,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的强化练习了。具体的练习是,两个人手心朝向自己,彼此单手于手腕处轻轻相搭。双方你来我往只是各自用掤、捋二法进行盘圆走动。整个过程要求,劲起于脚,催动两胯来带动身子和手。这样即可实现手上没有力点,也不用拙力,但仍有一推动力来进行做功。这种小劲儿的轻柔灵巧也叫做“琉璃瓶劲儿”。

粘沾连随,不丢不顶的功夫通过单盘手熟练后就练双盘手。双盘手熟练以后再练四正盘手,四正盘手要求必须认真——掤、捋、挤、按四劲分明,才能实现门户不开,疆土不丢的目的。这在古谱里称作:“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它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四正盘手的粘沾连随功夫练到相当水平后,结合盘架子后面的两个阶段的练习内容就可渐渐掌握听、化、拿、发四劲以及各种手法。进而再研习活步、大捋,行门子等等,方可进入实战阶段的习练。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