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國電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流浪地球》還是好看的。

我給5分。必看。

影片故事給了我們一個解決現實問題的有趣的可能性。

影片的一些視角是前所未有的,是用電影來闡釋的。值回票價。

然後,我想這部電影同樣是可以挑毛病的,對吧。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時至今日,中國人完全可以格局大一點看電影兒了。

網上的評論裡面有個笑話,說外國網友不明白,地球不適合住人了,難道不應該去開發新的星球嗎,幹嘛要帶著地球走呢?

中國網友怒懟,我們中國人在地球上有套房子容易嗎?

的確有點點好笑。但是影片並沒有說帶著地球走是唯一的計劃啊?外星開發計劃並不是在這部電影裡才出現的,稍微有些常識,都知道人類早已開始了外星探索,中國最近還去了月球背面。所以影片裡面這個帶球過(銀)河的流浪計劃,應該說是人類自我拯救的房車計劃!

還有美國網友說,這裡為啥沒有美國人?

我覺得美國網友格局可以大一點也。

影片當中有暗示的嘛!中國人不是說,“有人比我們先到,成功了”嘛!

只不過那個先到的活兒沒幹漂亮。

最後的最後還得是吳京老師當董存瑞,開著太空站去炸火星,才最終解決問題。

先到的是哪個部隊的?二戰中有情結的可以自己往裡填一下。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關於影片的故事,或者說文學,我覺得上升空間還是很大的。

整部影片看下來,還是中國這類電影的老問題,見事不見人。

吳京老師,吳孟達老師,以及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男主角少年,還有那個收養的妹妹,再就是那個槓几几指揮官,這些人都是完成任務的環節,人物刻畫不存在的。這個我們還是要在美國電影面前客氣地學習一下人家的,我在評《湄公河行動》的時候做過拉片式解讀,這裡就不綴墨了。

《流浪地球》看起來像是一部報告文學,工作彙報。中國人都是工作狂,所以他們不會有什麼時間聽音樂,和朋友交往什麼的,從頭到尾就是分配任務,完成任務,犧牲,完美。影片看完之後我們無法針對哪一個人物得到比較好的畫像。這對於影片的藝術性來說,是非常減分的。

我想這可能是有很多人不同意這部電影達到了什麼什麼水平的原因。

我們喜歡美國電影,因為美國電影善於造夢,而且善於造人。

比如很多文藝青年討厭的漫威宇宙吧。

漫威宇宙並不是由礦物質星球組成的,而是一個個前世今生曲折,奇技淫巧疊加,親友關係複雜的神人組成的,價值觀卻又是統一的,所以故事才好看,才引人入勝。

我們一直在追的夢,其實是我們一直在追的人。

那些人,能說我們無處去說的話,能做我們無可奈何的事。

相比之下,我們還是應該謙虛吧。

自稱追夢人,其實這三個字是很準確的。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在《流浪地球》裡面,有些具有進步意義的場景,是令人感到欣喜的。

比如地下世界的概念和場景,主角的幾個場景切換和銜接,這在以往的國產片裡面我不記得有。更有趣的是,在地下,我們中國人十分地留戀舊時光,對下一代的教育顯得很模糊,難道他們是在學古文嗎?看似一種地下封閉狀態的大倒退。教室外的模擬場景可能會因為技術故障而消失。這些有意思的設計,令人回味無窮。

再就是幻想中的冰凍勝景。北京的東三環中央電視臺,上海的電視塔等,都成為了地球流浪途中的遺蹟。這裡也有個問題出現,就是槓几几運送火石的車隊穿越上海大裂縫兒的一段戲,我覺得有些長,這部分如果弄短點兒,全片控制在兩小時,會好一些吧。或者把這個時時長用來刻畫人物,也會好很多,而且還能省點兒錢也許。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中國要在世界上有領導力,我覺得不是靠工作狂精神和電影中才會有的吳京版叛逆人物。

中國要讓自己的電影活起來,讓自己的文藝有活力,讓自己的話語和世界對接,而不是隻能有少數的一些人可以和世界說話。希望中國可以強大到這個程度。

《流浪地球》裡面各國人民溝通無障礙,希望這個局面的出現,不是因為地球快玩兒完了逼的。趁地球還美好,中國人,能不能抓緊時間,和世界更充分地更多元地溝通,用更開放的溝通來引導?

影片裡吳京老師與聯合政府代表對話,出來講話的是法語。

有人問過我:

你們是不是都說美國不行了?

你覺得呢?

我媽對《流浪地球》的評價,是有代表性的。

我媽:作為中國電影,拍成這樣很不錯了。

我媽也就評了這一句。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需要和世界好好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