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freejumper——B+C+TPU的開端

這款鞋在我心裡,就是“李寧的aj11”。

“習慣跳得高”我想很多有一定經歷的鞋迷都有印象,當時這個宣傳語以及它的平面和電視廣告都讓我耳目一新,這些廣告的主角就是freejumper,當年李寧最高端的籃球鞋,也是李寧籃球鞋開始走專業化籃球鞋道路的開端。

2004年9月應該被所有李寧籃球人記住,它如同1993年7月一樣,對李寧籃球品類而言具有跨時代意義。伴隨著freejumper的發佈,李寧的“雙密度緩震科技”正式對外公佈。反彈技術Bouns和吸震技術Cushio分別運用在freejumper鞋前掌和鞋後掌部位,構成的“雙密度系統”在幫助運動員增加彈跳力的同時,又給予落地時的必要保護,避免衝擊傷害。同時結合了中掌TPU抗扭轉板的配合,讓整雙鞋的性能更加完善。

這雙鞋的代言人是當年的CBA扣籃王——胡光,張勁松也在比賽的時候穿著freejumper征戰過賽場,但是它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簽名鞋,胡光也只是代言了這款產品,用他扣籃王的形象對這雙球鞋進行了加持罷了。李寧的第一雙簽名鞋不是籃球鞋,而是2003年為足球明星李鐵推出的鐵系列足球鞋,還專門為李鐵推出了個人logo,當時李寧本人還和李鐵在發佈會上做了“腳模”。

Freejumper當年的售價是688元,這在2004年並非是一個低價,一改大家對於李寧品牌“中低端”的市場定位。當然這款鞋的市場銷售情況並不樂觀,李寧首次籃球品類專業化之旅並非輕鬆,但是我很感謝李寧當年的堅持,並未因為市場情況不好而放棄專業籃球品類的策略。比起當年李寧人的堅持和戰略定力,2010年後的李寧真的應該好好學習一下當年的自己。而也是從freejumper開始,B+C+TPU的組合成為了李寧的鞋類經典中底配置。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工兵”籃球鞋

“工兵”籃球鞋融合了戰鬥機機翼的刀鋒曲線,體現籃球運動的速度感與面對敵人時所散發出的壓迫感。這款鞋的前掌運用的是BOUNS,後掌運用的是氣墊。這款鞋的還有一款比較經典的是鄭海霞的專屬款式。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POTENZA”

這個鞋的名字來自於意大利語,英文意為“POWER”。簡約而流暢的設計,豐富的顏色搭配。足弓採用了TPU支撐,鞋面為全皮面並加衝小孔增加透氣性。大底設計以杯狀凹形截面圖案外延外張,類似於章魚吸盤,對地面有牽引作用,以達到在籃球場地木地板更好的抓地力。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TOP GUN“飛翼”與“鷹爪”

不得不說04年前後的李寧的營銷和市場做的真的很好,很多產品時隔十多年,已讓另大家記憶猶新。“難道不是焦點就是青蛙”這句廣告語確實是讓我一直記著,說實話我也挺為青蛙抱不平的...廣告中青春的女主角也另我印象深刻。咳...聊歪了...

TOP GUN和freejumper一樣,都是鄭永先的作品,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飛翼”籃球鞋了。鞋面設計簡潔大方,中底同樣採用了B+C的當年李寧最高端的科技配置,鞋面用大大的“X”形狀的TPU為球鞋做了一個穩固支撐,既美觀也很實用。之後李寧還以“飛翼”籃球鞋為模板,打造過同系列的休閒鞋款。TOP GUN系列的“鷹爪”也是當年與“飛翼”的同門兄弟。

“飛翼”當年一共推出了3個配色,之後還復刻過牛皮質感的深棕色,而“鷹爪”一共推出了4個配色,二者均為2005年7月份上市。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虎鯊”來襲

“虎鯊”我想是許多“檸檬”心中的記憶,它的設計靈感源自海洋殺手“大虎鯊”,虎鯊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閃電般的速度和獨特的魚鰓!“虎鯊”籃球鞋流線型的鞋身線條使鞋子整體造型體現出很強的速度感;側幫模仿魚鰓的結構設計不但有效的提高透氣性能,同時在側幫起到保護踝骨的作用!

底部設計方面:前掌採用水波紋結合吸盤設計使鞋底具備良好的抓地力,前掌內側的圓角結構/外側橫向止滑結構的設計使瞬間啟動更加迅速靈活!鞋底的前後掌分別內置了Bounse和Cushion,有效的提高了彈跳和減震性能。

當年的零售價同樣是688元,鞋面採用頭層皮真皮鞋面,不得不說當年的李寧的用料真的很紮實,鞋側的TPU也採用了漸變色效果。當時一共發售了4款配色。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FIVE系列

可能大家熟知的李寧FIVE系列是2008年的那一代,但是實際上FIVE系列的起源是2006年。

Five系列是李寧公司2006年打造的一個系列理念,它的初衷是為籃球場上的不同位置的球員分別打造適合他們各自位置需要的球鞋,所以five系列分為中鋒、大前鋒、小前鋒、攻擊後衛、組織後衛五個部分,每個部分每一季度都有一雙代表球鞋,由這五個代表球鞋組成一代five系列。這個是李寧專業化道路的一種體現,更是一種運動品牌理念的提升。

第一批“FIVE”系列應該是控球后衛“馭帥1”,大前鋒“震天”,中鋒鞋“霸鼎”,得分後衛“穿楊”,小前鋒鞋“疾刃”。

第二批“FIVE”系列分別為中鋒的“雷霆”(這款我前一段時間還看見閒魚有三百多在賣)、大前鋒“擎天”、小前鋒“疾刃2”、攻擊後衛“流雲”以及控球后衛“馭帥2”,不過馭帥1的鞋墊也已經有了FIVE系列的logo。

第三批“FIVE”系列為:中鋒的“金剛”(也叫霸王槍)、大前鋒的“擎天2”、小前鋒的“翔龍”、組織後衛的“馭水”和攻擊後衛的“迅雷”。

2008年以後的“FIVE”系列我想大家都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到了。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鬥牛系列

“鬥牛”,我想聽說過這個系列的人要不是和我差不多的“老檸檬”,要麼就是對李寧籃球產品線比較關注的人。“鬥牛”系列是李寧專門為“打野場”而推出的戶外籃球鞋,應該也是第一次專門為打野場的消費者推出的外場籃球鞋系列。“鬥牛”系列推出的時候,李寧剛好和米其林展開合作,而鬥牛系列也採用了米其林的合作鞋底。目前可考證的“鬥牛”一共出過3代,之後也有專門推出的戶外籃球鞋。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李寧與米其林攜手合作)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新科技籃球鞋——F2

李寧當年推出的所謂的“新科技”系列還是蠻有意思,從鞋的材質來看,更像是類似於cross的那種樹脂材料,但是我不是材料學的,不知道具體材質是什麼。當時除了F2籃球鞋外,還有多款跑鞋,不過這個鞋的腳感有點磨腳,雖然隨鞋都附送了襪子,可是因為其性能上的缺陷,還是沒有延續下來。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馳弓科技的第一次運用 ——羽箭

現在“李寧弓”科技被重新定義了,但是剛剛推出的時候“李寧弓”是分為“弦弓”和“馳弓”兩種的。第一雙“弦弓”科技的籃球鞋是鍾馗,第一雙“馳弓”籃球鞋則是“羽箭”。“馳弓”科技由縱橫兩個弓結構構成,以應對不同方向的著力衝擊。而“羽箭”的名字來源於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整雙鞋設計靈動不失大氣,不得不感慨一下當年的李寧產品設計。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環弓的經典作品——追獵者、雷電

第一雙李寧環弓的鞋是2011年7月第一次在跑鞋中運用,而環弓運用在籃球鞋產品上到目前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回顧最初的環弓籃球鞋,我想“追獵者”和“雷電”應該是很多人的記憶。提到“環弓”,它是在傳統的弦弓基礎上,將既有的“拱、弦”結構減震原理,將現有弓結構微縮至“模塊”,這一改進讓落地時更為平穩。而“追獵者”和“雷電”誕生的年份是在2012年前後,也是首批環弓科技籃球鞋產品。在現在看來,當時的中底科技還是有提升的空間,但是在當年算是一次不小的突破,從比賽中看,這兩雙鞋的表現也都不俗。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國潮李寧籃球鞋25年曆史回顧(二)——專業化道路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