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选好班子、配强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决条件。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宝鸡麟游县贫困发生率从24.2%下降到1.6%,整县脱贫退出指标全部达标,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县和革命老区县,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奋力拼搏、辛勤工作,面对特殊的地理条件,他们付出了超常的汗水与牺牲。

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做实点点滴滴

  他成了高庄村群众的亲人

  2016年9月,32岁的曹帅被麟游县发展和改革局选派到招贤镇高庄村驻村,2017年3月任该村“第一书记”。面对新的环境和岗位,他立足村情实际,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川道种蔬菜、半山养牛羊”的产业发展致富路子,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36万元,流转土地332.66亩,建成收购大棚1座,扶持45户贫困户种植架豆王341.66亩,实现累计收入62.4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2017年6月起,全村建成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两个,50头肉牛养殖场1个,发展十头以上规模养殖户7户,全村养牛存栏893头,养羊450只,养鸡7000余只,2018年收入200多万元。同时,由他牵头向有关部门积极申请、争取项目,建成了高庄村160kW联村光伏电站,使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分红。

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三年如一日,曹帅不仅在高庄村产业扶贫上下足了工夫,还始终把贫困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2019年春节,正在休假的曹帅接到村里一位贫困户的“求助”电话,说自己的女儿要去上学,因为刚下过雪路不好走,可能赶不上车了。挂完电话,他便开着自己的车往返一百多公里山路,将这位贫困户的女儿接到了县城。正月初六,正是春运高峰期,麟游县城发往西安的班车非常紧张,到达县城后,眼看着排不上队,在得知有朋友要驾车回西安后,他又拜托朋友将这位女儿安全捎到西安。朋友说曹帅太敬业,他却说,群众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能想到他,是他的荣幸。

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舍小家顾大家

  他主动请缨坚持驻村扶贫

  冯宏兴是麟游县人社局就业股股长。2018年初,他主动请缨,向局领导班子递交了驻村帮扶工作申请书,来到离家100多里的丈八镇石家庄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舍小家顾大家,冯宏兴一直心系贫困群众,落实帮扶责任,但他却忽略了自己家人的感受。2018年10月份,母亲因病住院做手术,当时正是村上脱贫攻坚迎接检查最忙的时间,不能去医院照顾的冯宏兴,每天只是从微信视频上看看老母亲,便一直坚守在扶贫工作岗位上。因长期驻村饮食不规律和工作上的压力,他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家人多次让他回家看病,但他就是不同意,只是带着药坚持驻村。还有一次,他的妻子在上班途中因意外导致左脚骨折,他也只是请了几天假,在妻子骨折还未好转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赶回了村上。

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落实政策做好引领

  他们都在用心用情扶真贫

  贫困是块“硬骨头”,“啃下来”不但要有干劲、有韧劲,还要有办法。中国西电集团西变组织干部处副处长杨佳,2018年5月驻村以来共入户走访贫困户67户210余次,发展产业项目、开展结对共建、医疗扶贫、消费扶贫、帮助外销农产品……2018年8月18日,经过一个月的施工,由中国西电捐建的万家城村幸福院饮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幸福院洗澡间同时投入使用。2018年10月,西电医院与万家城村卫生室建成西电医院远程互联网会诊平台,平台安装当天就实现了网上诊疗。2月28日,和记者谈起村里的基本情况,任职不到一年的杨佳如数家珍,俨然一副“老书记”模样。

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和曹帅、冯宏兴、杨佳一样,把任职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主人的还有九成宫镇铁炉沟村“第一书记”王文超,两亭镇叶家塬村“第一书记”田文渊,常丰镇郝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选民等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在基层一线,他们跑遍了麟游的山山水水,踏遍了麟游的角角落落,为了帮助群众改变贫穷,从找真贫、定计划到抓党建、促项目、兴产业,大家都在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任职工作,把群众放在心上,摸透村情民意,掌握好到村任职的第一手资料,制订好规划计划和落实措施。同时,他们还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优势,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协调,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为群众办成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干部是群众的引路人,扶贫工作要真正形成合力,扶贫攻坚干部作风是关键。”麟游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石宝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为夯实基层基础,建强攻坚堡垒,进一步激励和引导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真帮实促,麟游县在“四支队伍”中全面推行积分星级管理制度,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陕西农村报 记者 边浩 韩小珍)

言论

一个人的精神带动一片

  “县级主要领导要跑遍所辖乡镇的每一个村,乡镇领导要跑遍所辖村组的每一户,村级干部要跑遍所在村的每一人。”这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总要求,也是麟游县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具体实践。用麟游县县长李武发的原话说,那就是:“我最喜欢出现在全县最偏远的村庄。”

  试想,县长工作作风如此,各级干部的作风就可想而知了。

  领导实抓,是脱贫攻坚的政治保证。在麟游县,上至县委书记、县长,中至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下到乡镇干部,他们真抓实抓、不摆架子、不走过场;身体力行、低调务实、不事张扬。结合县域实际全身心地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之中。

干部作引领:最偏远的乡村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干部实帮,是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的引领关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全党上下干部作风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四个意识”“四个全面”,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实施脱贫攻坚与贯彻省委“五个扎实”紧密融合,为我省追赶超越只争朝夕。他们帮村上定计划、帮贫困户出主意、帮老百姓支实招,用他们的工作热情、朴素感情形成了一种精神,从而使他们拂去昔日心头的愁云,拨开以往眼前的阴霾,树起今天脱贫的风帆。

  群众实干,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基础。有了领导的实抓、干部的实帮,原来等待、观望的人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过去“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从而在各级扶贫干部的率领下,苦干、实干、快干,一个个都纷纷摘掉了过去长期戴在头上的贫困户“帽子”。一个人的精神带动一片,每个干部的汗水没有白流,正因为有了奋战在麟游山山岭岭、沟沟峁峁、梁梁岔岔的各级一线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真心付出,麟游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才取得了成效、走在了前列、赢得了掌声。 (陕西农村报 姚骏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