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不當國防部長也罷 “鋤頭一響,不愁吃穿”......

連載:元帥的最後歲月——彭德懷在大西南

作者:王春才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鋤頭一響,不愁吃穿”

1959年7月中旬,在黨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根據他深入群眾、實地視察的所見所聞,對“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給國家帶來的困難,為民請命,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意見未被接受,反而受到了錯誤的批判,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緊接著便被免去了國防部長等職務。

彭德懷回到北京後,中共中央開了一個月的軍委擴大會議。全軍高級幹部1000餘人對彭德懷的批判剛結束,彭德懷就讓妻子浦安修去找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提出他搬出中南海的要求。他對妻子說:“我沒有工作了,中南海也沒有活動的地方,再住會玷汙黨中央的聲譽。你說我請求找個能勞動的地方住,實現我對毛主席的保證:‘勞動生產,自食其力’。”

中南海這個明清兩代王朝的帝王之居,從1949年以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核心領導人物的住地,是搏動著黨和國家心臟的地方。彭德懷在這裡住了7年多。從11歲離家給富農劉十六家放牛以來,他的一生是在謀生的奔波與戰爭的搏殺中度過的。中南海,這是他從小離家以來駐留最久的地方。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週年的前夕,彭德懷舉家從中南海永福堂遷出。新的去處是北京西郊頤和園附近的掛甲屯吳家花園。他從不曾想到今天是在這種情況下離開這個地方。

幾天前,他把嶄新的蔚藍色元帥服、狐皮軍大衣、幾件軍裝、幾枚勳章、一幅辛亥革命元老廖仲愷夫人何香凝繪贈的猛虎圖,上交給了黨中央。留下書籍、必要的換洗衣服和日常用品,還有幾件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東西:一支左輪手槍,一枚紅星勳章、一包歷史資料、八塊紅軍時代保存下來的分“伙食尾子”所得的銀圓。他將要開始一種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生活——離群索居,閉門思“過”,勞動,自食其力。

彭德懷被罷官之後,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談他今後的打算是,讀一點馬列主義著作,做一些社會調查,參加一些勞動,以自食其力。毛澤東對前兩條表示同意,對第三條則認為他年紀大了,不必了。

掛甲屯這個地方,傳說楊家將中的楊六郎北征遼邦時曾在此掛甲歇息過,因而得名。真是歷史的巧合,時隔近千年後,像彭德懷這樣一位在漫長而艱難的中國革命史上戰功赫赫、叱吒風雲的人物,被撤銷國防部長職務後,也在此掛甲。所不同的是,不但掛甲,而且歸田。

至於吳家花園,雖稱“花園”,早已荒蕪,亭臺廊榭,大都破敗。按照清廷規劃,它本是圓明園的一個分園,後因戰亂,財源拮据,終於沒能與圓明園接通。正因兩園相隔一段距離,英法聯軍入京焚燬圓明園時,此園得以倖免而殘存下來。為何叫吳家花園呢?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大將吳三桂任遼東總督,駐守山海關,闖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後,吳三桂暗引清兵入關,偷襲京都,一舉鎮壓了農民起義軍。爾後納京城名妓陳圓圓,藏嬌於此,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故後人稱此園為吳家花園。由於年久失修,無人居住,園內雜草叢生,蛇鼠亂竄;屋內陰暗潮溼,蛛網密佈。它分南北二院,彭德懷住的是南院。

跟隨彭德懷多年的有三位工作人員:警衛參謀景希珍,秘書綦魁英,司機趙鳳池。搬家之前,彭德懷讓綦魁英和趙鳳池打前站觀看地形。面對這荒涼破敗之象,綦、趙二人心裡涼了半截,埋怨彭德懷看也不看便選中了。回去向彭德懷報告,建議他另選地方。彭德懷聽後哈哈大笑,說:“好!好!開荒種地,這正是我要去的地方!”

中央同意彭德懷遷居吳家花園,指示北京衛戍區一師清理大院,並負責以後的警衛任務。一師很快從友誼賓館警衛連抽調一個班,穿上便衣,由副連長帶隊進駐。還沒等警衛班清理完畢,彭德懷就匆匆忙忙把家全部搬來了。戰士們正在平地、剷草、運送垃圾,彭德懷一下車便走進人群幹開了,然後把“家庭成員”集合起來,向戰士們一一作介紹。他讓夫人浦安修拿些錢給綦魁英買些瓜果飲料慰勞大家,又交代景希珍去購買鍁、鎬、鋤頭、糞桶之類的農具,並特意囑咐他,別忘了“請”一張毛主席像回來。

這時,副連長運垃圾回來,仔細打量著彭德懷,十分內疚地說:“首長,我們還沒清理打掃乾淨,您就搬來了,還和大家一起幹,我們可真有點過意不去。您是上了年紀的人,這活兒,說啥也不能讓您幹,這是我們的任務。”

彭德懷握住他的手說:“副連長同志,你可不能這麼說喲,我現在只是這個‘家’的主人,請你們來幫忙我就夠感謝的了,哪有自己不幹的道理呢?還是咱們一塊幹痛快!”

彭德懷很快巡視了一番前後院子,接著給他的“家庭成員”分了工:他與景希珍和警衛班負責打掃前院,綦魁英、趙鳳池、浦安修和其他幾個人包後院。繼而又宣佈了住房分配方案:老兩口住前院南屋;吃飯、會客、娛樂設在北屋;綦魁英、景希珍住西屋;趙鳳池及其他人員和警衛班住後院。

吳家花園空房不少,彭德懷緊縮住房,留下東屋給外單位備用。他對工作人員講,這裡比永福堂住房寬大多了。在永福堂,彭德懷住的三間北屋,也不過50平方米。三間南屋住著任弼時的夫人陳琮英。兩間東屋住著彭德懷一直撫養的侄女彭鋼和著名將領左權的遺女左太北。永福堂住了這麼多人,確實夠擠的了。

彭德懷領著大家忙了幾天,總算把家安頓好了。他把院子前後空地規劃了一番,哪裡種菜,哪裡種果樹,哪裡種麥子,接著就幹開了。

他高興地對工作人員與警衛班戰士說:“鋤頭一響,不愁吃穿!”從此,他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田園上,帶領大家開荒、種樹、種菜、養魚。

這年國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大慶。中央辦公廳派人送來一份大紅請柬,邀請彭德懷參加天安門國慶觀禮。彭德懷對毛主席沒有忘記他十分感動,但一想到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這種場合不去為好,便讓景希珍打電話告訴中央辦公廳,他不參加國慶觀禮了。

10月1日這天清晨,彭德懷比往日起得更早。景希珍醒來,發現彭德懷不見了,忙向後院跑去,只見彭德懷正在荒地裡剷草。彭德懷對景希珍說:“土地荒了多可惜,把野花、野草剷掉,擴大耕地面積,種什麼都行。”景希珍從彭德懷手裡搶過鐵鍬,也幹了起來。這時,綦魁英、趙鳳池和警衛班的戰士都來了。人多好乾活,一片片荒草、野花很快倒下了。吃早飯時,彭德懷一手抓著饅頭,一手端著雞蛋,來到警衛班,把雞蛋分給戰士們,自己卻拿起筷子夾了他們的鹹菜往饅頭裡一塞,邊吃邊對大家說:“今天是國慶節,放假休息。早上我帶頭違犯了紀律,向大家檢討。10點鐘,你們打開我的電視機,看毛主席檢閱遊行隊伍。中午,我出錢買些肉,大家改善一下伙食。”

戰士們不知說什麼才好,一個個眼裡都閃著眼花。浦安修又讓景希珍買了些蘋果讓戰士們吃。戰士們說有紀律,不肯收,請示副連長。副連長向彭德懷敬禮報告說,革命軍人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蘋果不能要。彭德懷哈哈大笑:“我可不是群眾喲,我是彭德懷。三大紀律第一條,一切行動聽指揮。你們必須把蘋果拿回去,不夠再來拿。再過幾年,還要吃我們自己親手培植的蘋果呢!”副連長與戰士們都笑了。彭德懷目送著戰士們把蘋果拿走,自言自語地說:“他們是院子裡最辛苦的人,該慰勞啊!”

彭德懷就這樣與戰士們朝夕相處,在吳家花園從事生產勞動。為了便於計算畝產量,他專門種了一分地的小麥。他捲起褲腳和大家一起下池塘挖淤泥積肥,還蓋了一個土廁所,備了一些糞桶,讓警衛班戰士積聚肥料。由於精心管理,小麥長勢喜人。麥穗快要成熟時,他成天拿著一根竹竿在地邊守護,不讓麻雀兒偷嘴。收割時他要大家特別細心,搬把捶麥,曬乾揚淨,顆粒歸“筐”。最後一過秤,90來斤。彭德懷高興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按照這樣的收成,一畝地八九百斤,就算我們功夫不夠到家,再加一倍,畝產兩千斤,我看是頂天了!什麼畝產萬斤、幾萬斤,那是神話。”

他又在大院裡種了葡萄、蘋果等果樹,還常到北京東北義園拜師學藝,請教果樹嫁接的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努力,他和大家一起栽種的核桃樹、桃樹、蘋果樹,都長得枝繁葉茂;一到收穫季節,株株果實累累。彭德懷總是將摘下來的果品分給工作人員、戰士及其家屬。大家吃到自己和彭總一起用汗水換來的成果,感到特別高興。一次,朱德來吳家花園看望彭德懷,兩位老戰友緊緊擁抱在一起。彭德懷向朱德講了自己的學習、勞動情況後,就領朱德去參觀他的“試驗田”、蔬菜棚、飼養室和果園。他興致勃勃地對朱德說:“總司令,等這些鮮貨一下來,我給你和恩來、小平、陳雲他們送去,讓他們也嚐嚐我的勞動成果!”參觀完畢,朱德又與老戰友下了一盤棋,這才互道珍重,握手告別。

彭德懷除了勞動之外,就是看書、看報、看文件。每星期還抽出時間,參加高級黨校學習。中央黨校校長楊獻珍很愉快地接收了這位學習用功的“學員”,並派了兩位老師進行輔導。就這樣,彭德懷以頑強的毅力,讀完了馬恩列斯和毛澤東的九部經典著作,並系統地學習了政治經濟學、中國近代史。他不僅自己學習,而且也要景希珍、綦魁英、趙鳳池刻苦學習,安排他們在學校學習文化課。吳家花園在彭德懷帶動下,不但成為一個生產勞動的場所,同時也成為一所培養幹部的學校。

彭德懷越學越感到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1961年,國家遇上了災害。從外地來吳家花園看望戰士的親友越來越多,他們中大部分是災民,謀生無路,只好投親靠友,乞求一口飯吃。彭德懷看到這種情景,心如刀剜。對戰士的親友還可以設法弄些糧食來,暫時解救。但對全國千千萬萬在災害中掙扎的老百姓又該如何幫助他們?他決意到群眾中去作些社會調查。

一天,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來看望他,他便提筆給毛澤東寫了一封短信,要求去湖南家鄉看看,瞭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他將信交給楊尚昆,請他代轉毛主席。很快,中央辦公廳通知,毛澤東在他的信上批示:可以,去什麼地方都行。因為彭德懷安排綦魁英留守,楊尚昆特意派中央辦公廳的金石做彭德懷的臨時秘書,還從北京醫院抽調一名護士做保健工作,又給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通了電話,對彭德懷的衣食住行做了安排。

1961年9月16日,彭德懷第一次遠離吳家花園,登上了南下的火車,回故鄉進行考察。彭德懷穿著打補丁的黑布衣服,在湘潭市區轉了一圈,就匆匆趕到荒蕪的烏石寨。消息傳開後,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看他,一連四五天人流不斷。彭德懷為招待大家,自己花錢買了500斤大米和300斤麵粉,很快就吃光了。烏石寨旁邊有個黃泥坪,方圓幾十畝,一直是一片荒蕪之地。

這次彭德懷帶領村幹部和鄉親們終於把這片荒地開墾了出來,播進了種子。他一邊揮鋤一邊對鄉親們說:“解放後,我提出不當國防部長,想當農業部長,毛主席不同意。現在我解甲歸田了,想在這裡落戶,你們同意嗎?”頓時響起了一片歡呼聲:“歡迎彭老總!”彭德懷自然身不由己,不可能在家鄉落戶。但他每年都要寄100元給烏石寨,作為開發黃泥坪的投資。彭德懷在家鄉住了近40天,走訪了4個公社9個大隊和一座礦山,在煤油燈下寫了4份近9萬字的農村專題報告,交湖南省委轉給中央。他在報告上聲明:“如有錯誤,歸我負責!”11月16日,彭德懷才返回北京吳家花園。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了擴大會議,總結經驗,統一認識,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切實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參加會議的有七千多人,故稱之為“七千人大會”。“七千人大會”結束後,一批經過甄別的同志相繼恢復了工作。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經甄別後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唯有彭德懷不但未被邀請參加“七千人大會”,也沒有甄別平反。彭德懷十分不快,他一邊勞動,一邊給毛主席寫了一封長信,即有名的八萬言書。寫完信,他病了,讓趙鳳池幫他謄寫。信分10個部分:

一、童、少年遭遇

二、走出當兵

三、平江起義

四、反“圍剿”戰

五、抗日戰爭

六、解放戰爭

七、抗美援朝

八、國防部長

九、廬山會議

十、人物評價

他在信中特別申明:他在黨內從未組織過什麼“反黨小集團”,請求黨中央全面審查他的歷史。寫信的日期為1962年6月16日。

信上交後,彭德懷坦然地等待著中央的回應。

罷官以後,在吳家花園,別人對他怎麼看,他從來置之度外。他的心中裝的是人民。鄰居李家的奶娃沒有奶吃,他就將供應給自己的牛奶送去。他經常到掛甲屯附近的村民家中走訪,成了村民的知心朋友和長者。誰家辦喜事,他登門祝賀;誰家有困難,他安慰救濟;誰家屋漏,他去查看;誰家有病人,他去探視。他還用自己的薪金,給村裡裝電燈,接自來水管,修下水道,給孩子們買學習文具。每逢院內放電影,他就親自擺好凳子,請村民進院看電影,村裡人都親暱地稱他為“好村長”。

這種庶民生活,一晃就過了六年。實際上,這六年來,彭德懷的心裡始終裝著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對個人的得失進退看得很輕。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請您通過私信平臺向我們提問,具體說明您所需要的法律問題的事實以及問題,小編將竭力為您解答,但意見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