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如果讀書人不看這本書,我看你還是算了!PART-IV

  • 敲黑板!如果讀書人不看這本書,我看你還是算了!PART-IV

  • 正式開始分析閱讀了。

  • 先說書籍分類,這也是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你要先知道你讀的書是哪一類的,最好在你開始閱讀前就知道。

  • 虛構的作品-小說、戲劇、史詩或抒情詩,非虛構的作品,如論述性的書籍。

  • 論述性書籍主要是為傳達知識,如果書裡的主要內容是由一些觀點,理論,假設和推斷組成,並表明了作者的這些主張是有明確依據的,這應該就是一本論述型的書。

  • 此處需強調一下,作者從書名中傳遞的消息已經足夠多了。但對於作者提出的訊號視而不見的人,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 如《羅馬帝國衰亡史》,在與25歲左右受過高等教育的很多人溝通中,他們都知道這本書,但為什麼書中並未提及羅馬帝國最輝煌的時段,他們一直不很理解。請諸君注意,此書名為“衰亡史”,所以不會談及最光輝的一部分。

  • 除了把書籍分為虛構及非虛構外,還有一個分類是實用性及理論性的作品。

  • 實用是有某種有效的做法有關,不管是立即或長程的功效。而理論所關注的卻是明白或瞭解某件事。(或某種規律性的存在)

  • 做法(或是行動)怎麼會和論述性的書籍有相關性呢?當然有啊,明智的行動就來自於知識啊!

  • 要讓書本上的知識變成實用,就要有操作的規則。我們當把“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轉化為“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應該怎麼利用它”的時候,知與行就結合了。多年前“知道不做到等於不知道”的理論,在這裡得到驗證。

  • 質疑某件事的有效性是理論的,質疑任何事的目的是實用的。按傳統分類,理論性作品被分為歷史(紀事性文字)、科學(定律或通則)及哲學(一般的真理)。贅述一點:哲學家提出的事實或觀察,一般不會超越你的生活經驗。哲學家用一個普通人能看到的事實證明或支持他說的話。而科學家一般用特定的事物(或過程)的觀察結果證明他說的話。從某個角度說,哲學家以思考為主,科學家以觀察為主。

  • 規則II-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 每一本書都有骨架,分析閱讀者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骨架。

  • 任何一本值得一讀的書都會有整體性與組織架構,否則,就是一本爛書。

  • 一本書就是一個藝術作品。一本書是一個有特別技巧的人所做的成品,他創作的就是書。就一本書而言,除了外觀精緻外,它還要有更接近完美的、更具有滲透力的整體內容。這個道理可以適用於音樂、美術、小說及戲劇。所以,書也是藝術品。

  • 規則III-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 就像一棟房子多少可以居住一樣,一本書多少也是可以閱讀一下的。可讀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達到了建築學上最完整的整體構架。最好的書都有最睿智的構架。一位好的作者,都會常常想幫助你整理他書中的重點,只是作為讀者,很多人並不注意前言/序/書名。

  • 分析閱讀第一階段總結:

  • 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做分類。

  • 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論什麼。

  • 按照順序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 找出作者的問題所在,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