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不是我決定的,可是我享受它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界出現了一種觀點,認為兒童作為白皮書來到世界,人類的個性和成長只與環境影響和家庭教育有關。然而,隨著神經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發展,這一觀點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完全被推翻了。現在人們知道基因從根本上決定了人的特徵。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是一個有最終決定權的基因。


內向性格不是我決定的,可是我享受它


內向型

有個性的人喜歡自己充電。他們比性格外向的人在人際關係中更疲倦,所以他們並不十分需要人際關係。如果你問他們一個問題,他們首先會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尋找答案,然後表達他們的觀點。

外向型

有性格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的表達常常令人驚訝,有好有壞。他們喜歡在人群中充電,不喜歡單獨行動。他們需要比內向者更多的外部刺激,這會提升他們,增加他們的興趣。內向者對刺激更敏感,所以他們比外向者更容易受刺激。

因為性格外向的人和性格內向的人對溝通的需求不同,所以他們的工作方式也不同,這也會影響他們做什麼樣的工作。

一般來說,內向者選擇安靜的工作,而工作跳躍不是太強,所以他們可以致力於他們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幾小時或幾天)。

外向的人喜歡與外界交流。他們要麼選擇一份能滿足他們溝通需求的工作,要麼在努力工作之後,尋找虛擬的或者真實的人際溝通,這樣他們就能及時充電。

如果一個人天生性格外向,當他獨自一人時,他很快就會感到孤獨和無聊,這與他的教育,也與陰影和陽光的孩子無關。

此外,我們的敏感和恐懼是天生的,這決定了我們對自我價值的感知。有些孩子天生比其他孩子脾氣暴躁,有些孩子天生敏感,有些孩子天生很健壯和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孩子也不易受傷害。研究顯示,“未受傷”兒童的數量甚至有10%,艱苦的童年對他們幾乎沒有傷害,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也相對完整。


內向性格不是我決定的,可是我享受它


童年對兒童的影響與兒童的發展和父母的性格有關。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契合度。例如,如果一個天生敏感的孩子遇到了一個不能讓自己思考的母親,那麼這種適合會傷害孩子,如果這樣的母親匹配一個厚臉皮的孩子,情況會好得多。同樣地,如果孩子天生就愛吵鬧或過於活躍,父母就很難平靜地教育孩子,而安靜的孩子,父母就更容易教育孩子。

自然過度活躍的兒童很難調節他們多餘的能量,這往往導致他們撞到別人。所以他經常從其他孩子和老師那裡得到這樣的信息:你說的不對,你總是粗魯,你是個壞孩子!以這種方式,儘管他們的父母的愛,他們大多有低自我價值觀。影響孩子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其他人,比如同學、老師和祖父母。

童年的影響不僅與父母的教育有關,還取決於許多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但家長在這一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在家裡寵愛孩子,孩子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父母照顧好孩子,當孩子在學校被其他學生嘲笑時,他不知道如何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