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埃塔諾·普尼亞尼

加埃塔諾·普尼亞尼

普尼亞尼

朱利奧·加埃塔諾·傑羅拉莫·普尼亞尼(Giulio Gaetano Gerolamo Pugnani 1731-1798)都靈人,但他出生於1731,要比他的小提琴老師索米斯晚了45年。普尼亞尼是索米斯最有影響與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很早就跟隨索米斯學拉小提琴而且l0歲就開始在樂隊裡工作。

1749年普尼亞尼被送到羅馬並在那裡耽了一年向維琴佐·錢皮(Vicenzo Ciampi)學習作曲,回都靈後就又在那裡的樂隊拉小提琴普尼亞尼作為小提琴演奏家的聲譽部分是通過他的旅行演出活動建立的,特別是他1754年的巴黎之行,他在聖靈音樂會上演奏了自己的協奏曲,成功的演出給他帶來了法國聽眾與批評界的承認,而且他的第一個作品集是在巴黎出版的1767年至1770年普尼亞尼不在故鄉而是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的邀請去倫敦指揮歌劇。1770年他回到都靈並被任命為宮庭樂隊的首席小提琴,就是他的老師索米斯過去的職位。1776年他成為器樂總監(direttore generale della musica strumentale),這個工作的職責是對所有的器樂進行指導,普尼亞尼擔任這個工作直到1798年在都靈去世。

普尼亞尼與太多數別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一作曲家的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在作曲方面要來得更廣泛些,他不但創作小提琴作品而且也創作室內樂,甚至交響樂。他的室內樂與交響樂作品已不再是後期巴落克風格的,新的傾向,即“華麗風格”( style galant)已以很多細節處顯露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普尼亞尼是一位其作品體現了正好在早期古典主義之前的風格的意大利作曲家。生活在海頓與莫扎特正在將古典主義推向其顛峰的時代,普尼亞尼不能被認為是一位具有時代最新思想的作曲家,但他確實體現了當時意大利的一種新的傾向,從他的作品裡人們可以知道當時意大和音樂發展的狀況,尤其是l750年以後的。

普尼亞尼為小提琴寫的作品大多數是奏鳴樂從這些奏鳴樂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極有創造性的充滿生氣的作曲家,對音樂中的樂思要比技巧手法看重得多,從純技巧的觀點看,大部份這類作品都寫得不太困難,雖然有時三度和六度的雙音還是用的。普尼亞尼的奏嗚樂出版與演奏都很少,因此要恰當而充份地評價普尼亞尼的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這方面還需要做好多進一步的工作。

作為一個小提琴演奏家普尼亞尼受到同時代人的高度讚揚。來自各處不同來源的評論一致認為普尼亞尼的右手技巧特別優秀,無論音量還是對各種微妙層次的控制都是極佳的,加之他的左手技巧提供了準確的音準他的演奏不但有力而且非常有說服力,尤其是在歌唱性的段落,這也是運弓特別優秀的小提琴家的特點。時人稱之為“arco magno”(寬廣,壯麗,或者宏偉的運弓),可能這也暗示著他喜歡用多用弓而不是增加壓力的方法來得到宏大的音量。

普尼亞尼喜歡用的是一把耶穌·瓜爾內裡小提琴,他通常用能經得往他壯麗的弓法的較粗的琴絃,正如同好幾個別的同時代的偉大的小提琴家那樣(塔爾蒂尼,維奧蒂)普尼亞尼還為弓的發展貢獻了他自己的想法,他用的弓要比同時代別的小提琴家用的弓來得長些也更直一些,而且甚至還有個螺絲可以控制弓毛緊張的程度。普尼亞尼在法國旅行演出的時候有機會見到老圖爾特(1754)與弗朗索瓦·圖爾特(1772~1773)。作為一位右手運弓技巧特別優秀的小提琴家,他可能把自己的感覺告訴了圖爾特父子,而他的學生維奧蒂據說是第一批在公開場合使用圖爾特弓的小提琴家之一。

雖然普尼亞尼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和傑出的小提琴家,他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教學的領域裡作出的,在這方面他很像自己的老師索米斯他的弟子數量很多。包括焦阿基諾·特拉韋爾薩(Gioachino Traversa)、路易吉·博爾吉(Luigi Borghi),安東尼奧·巴爾託洛梅奧·布魯尼((Antonio Bartolomeo Bruni),費利切·亞歷山德羅·拉迪卡蒂(Felice A—lessandro Radicati).喬瓦尼·巴蒂斯塔·波萊德羅(Giovanni Battista Polledro),以及最重要的喬瓦尼·巴蒂斯塔·維奧蒂(Giovanni Battista Viotti)一這位偉大的小提琴家在完成了跟普尼亞尼的學習並在都靈工作了幾年後選擇了巴黎作為自己以後藝術生涯的舞臺。維奧蒂後來對法國學派的影響是隨便怎樣估計都不能算過份的。通過維奧蒂和受他強烈影響的巴約(Baillot)、克魯採(Kreutzer)、羅德(Rode),然後再通過馬爾西克(Marsick),維尼亞夫斯基與克萊斯勒;科雷利的傳統與影響即使在今天都還能感覺得到。如果能意認到這種跨越了時代與邊界的連貫性,就會更好地認識到普尼亞尼在小提琴藝術發展史上曾起過何等重要的作用。儘管他的名字和歷史上很多別的小提琴家的一樣現在似乎默默無聞,但曾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