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之間做到這四點,80%讓你們熬過“七年之癢”

這幾天又有一個朋友跟我抱怨說和男朋友分手了,兩人已經談了四年多將近五年,可以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經和對方融為一體了,萬幸是之前還沒有過結婚的打算,也算是沒有將損失放大到最大化。

真的挺遺憾的,正好也有身邊也有一堆模範夫妻,結婚了快10年,感情一如往昔,就討了討經驗,然後總結下來寫了篇文章:

-01-

給對方適當的空間

伴侶之間做到這四點,80%讓你們熬過“七年之癢”

兩個人的相處肯定是粘性很大的,醬油沒了你去買,床墊壞了你去換。可以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充斥著對方的氣息。

在剛戀愛那會兒,我們肯定是不在意的,甚至兩個人粘的越緊越好,可是在共同生活了好久之後,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會膩的。你不喜歡我清晨起來眼角的眼屎,我也不愛看你穿著大褲衩滿屋亂晃。不精緻、不精神,共同生活的家像是有了壓迫感,阻礙了我對自由的追求。

這時候我們就要給對方空間了,不是給對方出去找人隨便玩樂的空間,而是可以在家裡給他一個地方,給我一個地方。我們在一起吃完飯,在不討論油鹽醬醋的閒暇時間裡,每個人在自己的空間裡互不打擾。你玩你的遊戲,我看我的韓劇......

有粘性但也不會太過於歪膩。

還有一點是,不管自己的佔有慾有多大,都不要亂翻對方的手機,現代社會手機更像是我們的外置器官,就像小時候我們的日記也是不愛給爸媽看的,那是隱私。

有什麼話大可大大方方地說出來,但是不要緊縛住對方,給對方以自己放鬆娛樂適度自由的空間。

-02-

保持新鮮感

伴侶之間做到這四點,80%讓你們熬過“七年之癢”

這一條的道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瞭解。就像是很愛吃的菜,吃久了很快都是會膩的。這時候我們都得學會新的花樣,比如在食物上我們可以把紅燒改成清蒸,在生活裡也是。

比如在紀念日的時候,可以學會角色扮演。就像是《摩登家庭》裡面的克萊爾和菲爾,每在情人節和結婚紀念日那天都會扮演成另外一個人,創作一個重新認識的場景。

那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借鑑,重新扮演一下年輕時候的你們,重溫一下第一次見面的場景,一起去吃飯一起去看電影。又或者把自己扮演成另外一個人,甚至可以把自己扮演成“出軌者”,談一場“陌生的”、“不瞭解對方的”、“短期的”戀愛,滿足獵奇感與新鮮感。

-03-

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

伴侶之間做到這四點,80%讓你們熬過“七年之癢”

這一點其實還是蠻重要的,大部分人覺得在一段戀愛關係裡或者婚姻關係裡,有一個人依仗就可以了,凡事都聽主心骨的,我不能夠有自己的看法,這樣會引起矛盾。

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在一段關係裡如果一直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附和、依從,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附和的人會覺得自己活得越來越不自在,越來越沒有自己的世界;而被附和的人則會在長久的關係裡感覺到疲累,找不到能夠給自己合理建議的人,同時,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種習慣,覺得自己的另一方就該以自己為重。

直到兩人精疲力盡,找不到在一起時的共同話題,只能以分手為結局。

-04-

培養共同的三觀和興趣

伴侶之間做到這四點,80%讓你們熬過“七年之癢”

有很多戀愛關係是以一些平面的、基礎的理由支撐而形成的,在剛開始那個階段兩個人是沒有什麼共同的興趣與三觀的。僅僅依靠著剛戀愛的新鮮勁頭撐著。

但是長而以往這樣發展下去是不可以的。再好的皮囊都會衰老,再溫柔的心意都會厭煩。只有當兩個人有著同樣的價值觀,在一起時能夠談論同樣的話題,才能使關係走上一個良性循環。

打個比方說:兩個人都愛看書,那在雙休日的時候可以靜靜地窩在家裡不一樣的地方看看不一樣的書,我不打擾你,你也不打擾我,我們都知道在做這件事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狀態。看完後可以一起坐在沙發上針對自己所看的內容交換一下各自的意見。

這樣的兩人共有的興趣,在戀愛初期有可能是你們所沒有的,但可以在另一方的帶動下漸漸養成,同樣的,你也可以將你的興趣安利給另一方。

在興趣相投有同樣交談內容的情況下,可以使兩人的關係充實且有著一定的粘性。

你們在一段戀愛或者婚姻關係中有什麼好的想法或方法嗎?歡迎留言探討。

最後祝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