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西安在狗年即將結束的時候火了一把,先是在西安地標鐘樓附近的“兵馬俑人臉燈光互動裝置”引起了一番熱潮,後來“現代唐人街”以一場獨具特色的燈光秀點亮最美小年夜,讓西安在大眾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課堂君帶來一份“西安印象”,從“西安年,最中國”出發,看西安的發展。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麥青

北京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

資深品牌營銷專家

文化IP品牌專家

大唐文創IP研究院 院長

HBG全球品牌增長研究院 院長

美妝博物館 館長


“西安變化可大啦,越來越閃亮了!”這是近兩年家鄉親友最常給我說的話。


從18歲考上北大之後,我就很少回家鄉,大概兩三年才回一趟,又一直在北京、香港、首爾、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學習和工作,從外企,跳槽到民企,再到自己做,時光倏爾消失,轉眼公司已過七八年,開了幾個城市分部。直到去年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個西安分公司,才開始真切的感受到西安的變化。

以前我對西安的印象,可能和外地人區別不大,都停留在“灰頭土臉”的“土城牆時代”,西安好比是一個守著歷史的金山銀山卻無力也無心發掘的耄耋老翁,任由新時代的政策東風吹了一遍又一遍,卻仍舊“我自巋然不動,任爾東西南北風”。

所以,換作兩年以前,我是不敢回老家做事業,畢竟無論是城市環境、商業氛圍、人才素質、商業思維、以及政府作風,西安和一線城市的差距都非常明顯。

然而,這兩年的變化確實大,尤其是以“西安年·最中國”這個大型城市營銷Campaign為代表,讓諸多如我一樣的外地遊子感觸頗深。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首先,對西安政府能有“城市營銷”的破局開拓思維,覺得非常不容易。

我畢業於北大的區域經濟學,這是一個專門研究城市經濟發展、城市營銷的專業,當年我們課題組主要是研究沿海區域的城市營銷規劃。

在10多年前,全中國範圍內,真正有“城市營銷”概念的,可能也就是沿海區域。其實當年,我就非常遺憾,不明白為什麼老家西安不重視城市營銷,難道是覺得自己已經很有名了,所以不用做?

有名≠有名聲。有名,也可能是“壞名聲”。

城市也是品牌,也需要認真營銷和運營,才能獲得更大的知名度、更好的美譽度、更多的GDP轉化。這個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守著老祖宗寶藏就能發家、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所以,近兩年,西安能夠舉全城之力,發起“西安年·最中國”等城市營銷活動,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破局開拓舉措!

這一改西安暮氣沉沉的城市形象,極大提升了西安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與美譽度。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其次,西安年·最中國的燈光秀,確實符合“單點突破”的營銷戰略思維。

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P&G寶潔——這個號稱全球營銷屆的黃浦軍校,確實教會了我很多品牌營銷規律。

一個城市如同一個品牌,可以營銷的方面非常多,但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賣點”,從單一角度,集中力量去突破,才有可能突出重圍,這就是經典的“單點突破”營銷戰略思維。

做戰略,就是做選擇。而且,不是選擇“做什麼”,而是要選擇“不做什麼”。

從這個角度而言,西安年·最中國選擇了“燈光秀”這個整齊劃一的活動形式,確實是有大戰略思維。畢竟西安可以宣傳的賣點太多了,如果每個都大張旗鼓,就會變成大雜燴,誰也記不清到底西安代表什麼。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第三,西安年·最中國“燈光秀”背後的文化內涵,到底是什麼?

10多年前我做城市營銷規劃時,導師經常會一個問題:“你期望自己規劃出來的城市,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後來畢業了做企業品牌營銷,也會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我的品牌到底和別人有什麼區別?”

城市如人,都是有生命和個性的存在。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城市也是一個品牌。作為一個品牌,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和個性,而非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

西安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顯然在全國範圍內,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獨特先天優勢——文化。

提到西安,人人都會說“哦,十三朝古都、有歷史,有文化的城市啊!”

其實,能把“文化”這張大牌打好,就很不容易了。

我們要做的,並非是拋棄歷史,拋棄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而是要好好翻新。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從這個角度而言,西安年·最中國“燈光秀”背後的文化內涵,確實讓人有一點費解。

燈光秀並非新鮮的做法,廣州每年都有燈光秀,而且基本都有文化主題,群眾也喜聞樂見。但這種形式引入西安後,估計連廣州都沒想到,西安能如此豪氣——滿城盡帶黃金甲、blingbling亮瞎眼。美則美矣,但用力過猛,整齊劃一,很難感受到獨特的文化內涵。

前兩天有個外地企業家朋友好奇的問我:“你們西安人,是不是出門都自帶燈效的?聽說你們西安都變成大唐燈具城了,而且是江浙滬包郵的那種?”

第四,西安年·最中國背後的城市文化IP塑造,可以更加體系化。

城市營銷,和品牌營銷的規則是一致的,都是要有內涵、有宣傳、有引流、有落地、有產品——首先找到獨特內涵,進而提煉城市宣傳賣點,再進行全媒體大傳播,並落地到一場場營銷活動,進而引流到城市產業/產品,從而形成一個營銷閉環。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體系化的專業運營戰術。

從這個角度而言,西安年·最中國的戰略雖然棒,但戰術上可以更加體系化。比如:

1、西安年·最中國,到底代表的是什麼樣的獨特內涵?

如上所說,讓人有些費解,是為了體現西安很亮?西安很多姿多彩?西安很熱情?還是很單純的目的——我就全城開燈讓你好好看看我大西安是不是嘹咋了?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2、宣傳火力很足,但宣傳稿件千篇一律。

所有的宣傳稿件都像是實習生寫的通稿,而且都是圖多於文,讓人看一遍圖,卻不能理解內涵,缺乏對豐富內涵的挖掘、缺乏體系化的運營。

3、 應對負面口碑還是欠缺經驗。

從2018年的無人機危機事件,到今年的燈具城調侃,鐘樓的人臉兵馬俑的燈光互動,引起了本地人的口碑反彈。其實應對負面口碑,在專業營銷領域,都是有一套專業的危機處理方法,但顯然西安還是缺乏經驗,不知道是哪家營銷Agency在服務家鄉政府啊?只是堵和刪,其實沒有太大用,可能反而會進一步消耗群眾信心。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4、還可進一步加強“引流”和“落地”。

大量的旅遊到底引流到了哪裡?遊客在當地除了門票消費外,還消費多少?來了之後還想再來第二次嗎?有沒有稱得上爆品、顯檔次的伴手禮帶走?有沒有形成產業閉環?遊客大數據到底落到哪裡?

其實引流和落地無非就是兩個關鍵詞——大數據、實體產業。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5、如果缺乏實體產業閉環,投資回報率會非常低。

有不少外地企業家和本地朋友都在疑惑——西安年·最中國是否是個“面子工程”?有沒有衡量投資回報率?是否對陝西本地經濟、本地企業、本地就業有實際價值?

我個人覺得,肯定不是面子工程,因為實實在在讓大家感受到了西安城的變化,也確實讓西安成為網紅城市。可能只是大家還不清楚,這個Campaign的“產業閉環”結果到底如何?投資回報率到底如何?帶動多少本地經濟和實體產業發展、帶動多少本地就業和企業發展?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第五,文化IP是城市營銷升級的核心,期望明年的西安年·最中國更內涵、更體系、更閉環。

從專業角度來看,“西安年·最中國”確實非常有大戰略思維——從單點突破,塑造城市文化IP。其實,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國內城市,還是非常少的,但在歐美日韓,其實城市營銷早就開始“IP化”了。

但也存在戰術弱項——這一切源於,可能我們對於“城市文化IP”的理解還不夠,還不知道具體怎麼做。

其實,城市文化IP塑造,只要把握好3個關鍵詞——文化內涵、體系化、閉環。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1、深刻洞察文化IP的核心內涵是第一步。

文化IP的核心,並非外在的LOGO、雕塑、卡通形象、或者燈光秀,而是價值觀和文化內涵。

西安年·最中國所傳遞的是價值觀,可能不止是“西安自信”或者“回長安過年”,這些都是表面上的口號,很難激起人心深處的情感共鳴,更多讓人產生衝動,卻不是感動,不會永遠銘記於心。

真正長久且打動人心的文化價值觀,應該是與人類普世情感相關聯的。具體西安又代表了是什麼文化內涵,值得深入探討。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2、 其次,提煉傳播賣點。

確實,西安的賣點太多了,能夠提煉出“西安年·最中國”已經非常棒。假如想要更加豐富內涵,可以通過細分主題的形式,這樣可以更加體系化的展示西安城市IP魅力。譬如:

西安年·最歷史——歷史底蘊

西安年·最創新——創新智造

西安年·最時尚——時尚美麗

西安年·最溫暖——溫暖浪漫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3、最後,文化落地實業,形成商業與文化完整閉環。

日本熊本熊的城市文化IP給全球的城市IP塑造,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縣政府圍繞“熊本熊”這一個城市IP形象,再借助體系化的IP運營方式,延伸到實體產業當中,讓文化落地實業,從而形成經濟與文化的共生共長。

“西安年·最中國”其實最後也是要落地到實體產業——而這絕不僅是靠燈光秀吸引遊客消費一次就萬事大吉了,也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幻想把寶潔京東阿里總部招商引資過來。

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最終還是要回歸實業的本質邏輯——通過營造一個良性透明的實業氛圍,吸引更多的人才能夠迴流西安,培育更多的當地企業發展,留得住、活得長、百花齊放、自由競爭、優勝劣汰、進而產業會自己向上下游延伸,形成非人為規劃的真實產業集聚,最終,城市也就有了自己的獨特產業體系,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貿易體系中,有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如此才能長久發展。


除了“燈光秀”,還能如何打造“西安年·最中國”?


作者|麥青Mandy

內容來源|麥青雜文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