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北京紫禁城的四個城角上,每個角上有一個城樓,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四個角樓,像故宮的衛士,又像瞭望眼,時刻關注著紫禁城四面八方的動靜。如此精美講究的建築,當初是如何設計、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是誰腦袋這麼靈光,竟然設計出了這麼好看的角樓來? 這裡面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明朝時期,燕王朱棣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便想著好好給自己蓋一處皇宮。既能顯示皇家範兒,又能住著舒服。經過一番考察,他把皇宮的地址定在了地形好、風水好的北京城,還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的老地方。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有了這個想法後,朱棣立馬派大臣去北京修建皇官。大臣臨行前,朱棣親自叮囑他說:“你一定要在皇宮的外牆,也就是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這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我封你為管工大臣,你一定要盡心修建,如果建不好可是要殺頭的!” 管工大臣聽了皇帝的話,心裡別提多緊張了,皇帝親自開口說角樓要蓋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活啊!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第二天一大早,管工大臣就出發來了北京。剛下轎子,就馬不停蹄地叫來了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向他們詳細說了皇帝的旨意,限令他們必須在三個月之內把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給蓋出來,否則格殺勿論。 這些工頭、木匠聽了都戰戰兢兢,趕緊湊在一起想辦法。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可一個月過去了,他們查了幾百本書籍,考察了幾百個角樓,做了無數個樣本,都沒有理出一點頭緒。恰好正值酷夏時節,天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加上心情煩躁,這些工頭、木匠無不唉聲嘆氣,真是茶也不思飯也不想。這時候有一個木匠師傅實在待不住了,就上大街溜達散心去了。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走著走著,木匠師傅便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叫聲,其中夾雜著一聲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木匠師傅心想: 反正心煩也解決不了事,到最後該死活不了,該活也死不了,聽天由命吧!先買個好看的籠子,玩會兒蟈蟈。他就朝老頭兒走過去,見到老頭兒手上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非常討巧,做工非常精緻,就跟畫裡的一座樓閣似的,裡頭幾隻蟈蟈正在那兒呱呱亂叫呢,於是便買下了這一籠蟈蟈。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木匠師傅把這籠蟈蟈拿到施工現場,大夥兒見了,都圍過來看。其中一個師傅特別不耐煩地說:“大家都這麼煩了,你竟然還有心思玩這個。這幾個蟈蟈吵得人更煩了,真不知你怎麼想的!” 木匠師傅笑著說:“我也煩得慌,見大家都沒精神頭,就想著買個好玩的逗逗大家,你瞧著蟈蟈叫得多歡實。這籠子……“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好看呀! 可是他還沒說出嘴兒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他急忙擺著手說:“你們先別看了,讓我琢磨琢磨。”他把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夥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師傅數完了蟈蟈籠子,高興地跳了起來,對大傢伙喊:“你們快來看快來看,這籠子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麼!”大夥聽他這麼一喊,都忙過來看,可不是嘛!不多不少,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大傢伙別提多高興了,忙參考蟈蟈籠子的樣子、創作出了皇宮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 相傳,那位賣蟈蟈的老人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能工巧匠魯班化神。

你們知道北京故宮角樓為什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嗎?

一則傳說,逗個趣,但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故宮角樓就座落在那裡,六百年來屹立不倒,足見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 如今,隨著故宮的開放,遊客儘可登上城牆,近距離一睹故宮角樓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