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到協同,邊緣計算這三年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邊緣計算峰會,從2016年開始。

在2016年,“邊緣計算”這個概念剛剛萌芽,而即便是邊緣計算應用最廣泛的製造業,對於這個概念也處於探索階段。不過隨著雲計算、大數據、AI等應用的逐步擴展,到了2017年的時候,“邊緣計算”的概念就已經深入人心了。

从智能到协同,边缘计算这三年

直到今年,你可能在諸多領域中都聽到了“邊緣計算”的名字,物聯網的應用也讓邊緣計算大行其道。其實從規模上,今年的大會相比之前2年也擴大了不少,600人的主會場座無虛席,來自歐洲、美國和中國的政府高層、協會領袖、頂級行業專家、學術帶頭人、媒體和分析師以及邊緣計算產業生態夥伴匯聚一堂。

其實這3年邊緣計算的發展,從峰會主題變化就可見一斑。2016年,峰會的主題叫做“產業協同,智贏未來”;2017年,峰會的主題叫做“萬物智聯 邊緣智算”;而今年,峰會的主題又變成了“邊緣智能、邊雲協同”。從智能化到產業化再到協作化,邊緣計算經過了自身不斷的完善,經過了與合作伙伴的協作,也從工業領域擴展到了諸多行業之中。

過去這3年中,整個邊緣計算的應用規模和領域得到了迅速的壯大。“去年大概有40多家加入了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現在聯盟已經超過200家會員”,在談到這一年發展成就的時候,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理事長、華為網絡研發部總裁劉少偉如是說。

从智能到协同,边缘计算这三年

作為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副理事長,劉少偉一直致力於推動邊緣計算在各個領域的成長。除了會員的增長之外,測試床數量的提升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內容。“為了推動邊緣計算行業的應用,聯盟又繼續發出九大測試床,至此已基本完成覆蓋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慧水務、智慧照明、TSN+OPC UA以及邊緣雲平臺等典型領域和技術的測試床的部署與發佈”。

這可謂是ECC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將測試床的數量增加到了30個。不僅如此,在過去一年中,聯盟成員在邊緣計算相關創新技術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華為邊緣雲服務、具備業界領先集成AI處理能力的邊緣產品Atlas 500智能小站、輕量級邊緣計算實時操作系統LerOS;英特爾用於對深度神經網絡推理加速的視覺處理芯片Movidius Myriad X VPU;以及中科院沈自所首個面向工業的邊緣計算平臺“物源”等。

从智能到协同,边缘计算这三年

在這次大會上,劉少偉宣佈了邊緣計算的3.0版本框架,相對於上一個版本來說,它從之前的節點、行業等水平架構變更成為了雲端、邊緣端等垂直架構,更適合行業應用的特點,也更能夠從商業視角進行解讀。

全新的邊緣計算架構解析了邊緣計算產生的背景與需求,強調了邊緣計算的概念與價值,從功能視圖/實施視圖到商業視圖/使用視圖等多維度,展現了邊緣計算參考架構3.0,並分享了邊緣計算在梯聯網、工業機器人、能效管理、軌道交通裝備預測性維護、能源網和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商業實踐,為邊緣計算的技術創新、應用研發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同樣進行發佈的還有《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協同白皮書》,這也是ECC和AII共同發佈的內容。《白皮書》指出,邊緣計算與雲計算並非是互相替代的關係,而是要協同放大價值,實現相互協作,邊雲協同將放大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價值,並從邊緣計算業務形態的維度,闡述了邊雲協同“三層六類”的能力與內涵。這也是業內第一次對邊緣計算與雲計算的關係展開論述,同時劉少偉還表示,在2019年將會有2-3個基於白皮書標準的測試床落地。

从智能到协同,边缘计算这三年

OPC UA over TSN測試床是本次大會介紹的另一個重點,也是ECC和AII合作的又一個亮點。OPC UA over TSN是一種通訊協議(TSN與OPC-UA的融合),它同時也是工業互聯網通信的核心內容。如果我們換個方式理解的話,OPC UA over TSN除了具備開創性之外,更在於其將OPC UA與TSN結合的普遍適用性,使得工業互聯網應用進入了全新的時代。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OPC UA over TSN開放互聯網絡能夠獲得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頒發的“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獎”,因為它的確在通信層面實現了多種應用的融合,也使得邊緣計算在網絡層面具備了進一步的領先優勢。對於用戶來說,這些已經證明有效的OPC UA over TSN測試床可以快速的部署於實際的生產環境中,而不是向其他新興技術那樣需要不斷的試錯和檢驗。

“基於OPC UA-TSN+SDN的模式將會是我們邊緣計算力推的網絡結構,這種基於TSN+OPC UA的作為一個底層的物理層的連接方式,可以提供很好的實施性和社會的互聯的方式,通過軟件任意網絡SDN的方式,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全網的管理的方式”,在本次大會上,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李棟如是說。

除了技術的領先性之外,產業協同也是本次大會關注的焦點,並且已被寫入主題當中。這次大會上,我們看到了來自於華為、英特爾、沈自所、中國移動、大華等多家單位的成員代表,其中類似中國移動這種新晉成員的加入也讓聯盟煥發出更多的生機(中國移動加入ECC成為常務理事單位)。對此,劉少偉表示——“運營商有大量的邊緣計算的訴求,中國移動的加入也讓我們發現了很多新的應用場景。”

从智能到协同,边缘计算这三年

在本次大會上,ECC還與IEEE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希望基於IEEE全球標準化平臺和ECC在邊緣計算技術、架構以及實踐上的探索實踐成果,加深雙方在邊緣計算相關標準、技術、測試床、品牌和市場等方面的合作,創建與產業相關的開源機會,加速邊緣計算產業孵化,推動邊緣計算產業的蓬勃發展。

從成立到現在也不過只有2年的時間,邊緣計算聯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邊緣計算聯盟已經凝聚了200多家行業會員,也完成了30多個測試床的方案,包括華為、英特爾、大華在內的多家業內頂尖公司都參與其中。

按照著名市場諮詢機構IDC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22年將會有超過500億臺終端和設備聯網,超過75%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被分析、處理與存儲,屆時邊緣計算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過去的三年,邊緣計算呈現了完美的答卷;相信在下一個三年,邊緣計算更是大有可為,遍地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