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OpenStack為什麼要換名字?

11月的柏林秋風瑟瑟,滿街都是金黃的落葉,與我印象中6月的滿目蔥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這已是我第六次踏上日耳曼的土地,但卻是第一次感受柏林的冬天。慵懶的陽光、陰冷的空氣、肅殺的秋風,組成了我對柏林的印象。

解读:OpenStack为什么要换名字?

在許多人的腦海中,柏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前衛的音樂文化和兩次世界大戰留下的累累傷痕。但是這一次,伴隨著OpenStack峰會而來的,則是一股新鮮的科技氣息。到場的2800名與會嘉賓也讓本次柏林峰會迎來了新的篇章。

解读:OpenStack为什么要换名字?

當地時間11月13日早9點,OpenStack柏林峰會在位於城西北的CityCube正式拉開帷幕,OpenStack基金會執行董事Jonathan Bryce進行了開場演講。他宣佈從明年起OpenStackSummit將更名為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這一消息也讓所有在場者倍感驚訝。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的名字,對於其形象來說至關重要。那麼為什麼OpenStackSummit會突然改名字,新的名字Open Infrastructure又有何特殊寓意呢?這一切還要從OpenStack的發展說起。

解读:OpenStack为什么要换名字?

在眼見中,Jonathan表示,如今全球有75個公有云數據中心使用OpenStack,還有81%企業認為開源會成為公司的重要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講,開源不僅僅是OpenStack本身,更應該是從計算、存儲、網絡等多個層面開始進行。所謂Infrastructure更容易定義開源的層級,即在基礎設施層面實現開源。

來自九州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李開在會後的採訪中表示了對本次改名的認同——“OpenStack如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軟件平臺,其中融入了許多內容,因此只談OpenStack已經不足以描述整個開源行業。在更名為Infrastructure之後,OpenStack從原來的‘領頭者’變成了‘合作者’,更能夠體現出開放的姿態”。

這樣的結果就是,OpenStack成為啟動容器、邊緣計算、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CI/CD)項目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OpenStack已經推出了Kata Containers,一種安全容器方法;Zuul,一個CI/CD系統;Airship,Kubernetes的前端;StarlingX,一個邊緣計算雲堆棧。或許OpenStack首席運營官Mark Collier更直白的解釋了更名的意義所在——將那些不關注OpenStack同樣聚攏在一起。

解读:OpenStack为什么要换名字?

毫無疑問,OpenStack在更名之後覆蓋了更為廣闊的範圍,也更具備了“平臺”的性質,能夠為開發展或者技術從業者提供了更多層面交流的空間。與此同時,或許是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峰會第二天還披露了一個重磅消息——明年冬季的峰會也將遷移到中國舉行,但是具體的舉辦城市還沒有最終確定。

在Jonathan的演講之後,RedHat的發言人在演講中發佈了RHOSP 14版本。其實從最早的OpenStack競爭到現在,已經又無數企業湧入這個行業又紛紛退出,其中也不乏IBM、HPE這樣的巨頭。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RedHat始終堅持與OpenStack站在一起,如今它也成為了OpenStack領域的最大贏家。當然,前幾天傳出的IBM收購RedHat的消息固然驚人,卻也側面證明開源架構依然是大勢所趨。

本次大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梳理了目前基金會下屬的5大重要項目:

解读:OpenStack为什么要换名字?

Airship——提供基礎設施的生命週期管理;

KataContainer——提供安全、輕量級的虛擬化容器服務;

OpenStack——提供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統一管理,提供虛擬機、容器和裸機等服務;

StarlingX——提供邊緣計算基礎設施統一管理,滿足高帶寬和低延時的邊緣應用需求;

Zuul——提供靈活的CI/CD平臺,滿足開發測試的需求;

在峰會第二天現場的介紹中,演示Airship的是一家電信運營商,其提供了一個用於部署和管理OpenStack容器環境的平臺;而ZuuL則宣佈支持Kubernetes資源,包括Ansible將執行命令的容器分配。

當然這些項目的出現或者說變更為Open Infrastructure並不意味著OpenStack已經凋零,事實上從基金會分享的最新一組數據來看——OpenStack基金會會員去年增長33%,Rocky版本開發週期平均每天代碼提交182次(全球最活躍的3個開源項目之一),2018年全年超過70000個commit。這些數據都在說明,OpenStack還是一個非常活躍和影響巨大的項目。

針對這些變化,OpenStack基金會中國區大使葉璐則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多年來OpenStack一直在推動開源應用的發展,而在本次OpenInfra概念提出後,更多的則需要基金會來協調軟硬件一體化與協同合作的關係。在這一點上,中國包括BAT在內的許多企業都有定製化的硬件平臺,由此她也希望未來基金會能夠加強與硬件企業的溝通,定製出適合OpenStack應用的硬件產品,進一步優化開源應用。

在第二天的峰會上還宣佈了最新一代也就是第20版的OpenStack軟件名稱——Train。自從當年在溫哥華的會議上採用字母命名方式之後,如今已經進行到了字母T,這一版本也會在下一屆美國丹佛峰會上正式發佈。

解读:OpenStack为什么要换名字?

本次峰會還宣佈了超級用戶,這個殊榮最終被City Network公司獲得,這也是一家提供OpenStack服務的供應商。

後記:這是我第一次參加OpenStack峰會,也是第一次近距離了解開源社區的運作方式。相比其他企業的商業會議或者行業學術會議來說,OpenStack峰會在規模上、流程上和架構上都有很多的不同。

為了更好的加強溝通,本次峰會特別安排了中國媒體的採訪環節,屆時OpenStack基金會包括Jonathan Bryce在內的多位高管都將到場,也將面對面解答一系列的問題。後續我們將會對這次採訪進行深度報道,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