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功敗垂成一瞬間,意在指某個不經意的想法變動或行為,而導致前期功績煙消雲散,甚至留下遺憾。縱觀史河,遺憾者很多,多數遺憾者都是緣於大業未成。封建統治多年,似乎能做到大一統或者王朝盛世的,都有共性,而最大的共性就是都為漢人政權。你可能反駁,西夏與金國不算啊?

但事實,漢人政權依然是主流,另外這裡強調的是一統。你可能又會反駁,那還有滿清啊。是的,當時滿清確實能夠算在列,也是一統。但是已經是偏向於後期了,而在較滿清很多年前,其實也有一個少數民族皇帝,他本來有希望做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少數民族,但卻因一個失誤而錯失統一機會,最終遺憾病逝。

他叫耶律德光,可能你不熟悉,但是其父阿保機你一定是熟悉的,畢竟契丹政權就是這個人建立的。而這個德光就是隨後的繼承者,雖然繼位的是他,但是在伊始,他並不是名正言順的。因為在其之上還有耶律倍,而通過政權鬥爭,以及內部殘殺,終於這個本不該繼位的人卻坐上了大寶。

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事實隨後卻證明,他的繼位是明智的。因為耶律德光的努力,當時的遼可謂是做到了全領域發展。從內部的官僚系統入手,他將朝廷做到了從沒有穩固;而在農業領域的入手,他也將當時的契丹經濟抬上了新高度。當然最值得提的還是他的軍事付出,因為他的支持,後唐被滅。而後後晉成立,成立者我們也是熟悉的,就是石敬瑭了。出於對耶律德光的“知遇”恩情,這位後晉的領導者也是極其屈辱了。

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石敬瑭一方面埋頭稱臣,從此這個契丹政權居然凌駕於中原之上;另一方面石敬瑭還不忘拿出實際付出,實際付出就是割地,而所割之地我們也是極其熟悉了,就是“燕雲十六州”。但是契丹還沒享受好“父國”待遇,石敬瑭就離世了。而後雙方惡化,惡化根源當然是新君不滿這種“君臣關係”。

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隨後遼太宗盛怒,畢竟享受過了“父國”地位才知突然失去後晉的“痛苦”,由此戰爭開始。後晉雖然骨氣很足,但是實力卻不足以支撐這樣的骨氣,不久後晉亡。此時的耶律德光也可以大搖大擺的入中原了,並來到了當時的後晉都城。儼然此時的北方已經是唯他耶律德光獨尊了,而他也極盡帝王氣,不僅各種施政,還恩施百姓。

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如果意外不出,或許他真的就一統中原再席捲南方。但是軍需問題又一次成為了他失敗的根源,由於從契丹而來,所以不可能由家鄉來解決軍需了,由此就必須從當地搶掠。先前搶掠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先前的身份是侵略。但是此時他等同於統治者了,如果再搶掠就是暴政了。

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因為這樣的搶掠,所以自然會有不滿產生,而產生的結果就是起義。由此,各地幾乎都出現契丹人被殺或被圍情況。這還不算,當時的後晉還不算全完,有一個守將,即為劉知遠還在。而他的手上依然掌握著讓契丹頭疼的重兵。不巧的是此時的劉知遠也看到了局勢變動,遂起義。

本可一統中原,成首位少數民族皇帝,卻因這而遺憾病死

由此耶律德光可謂是內有百姓為患,外有劉知遠威脅。無奈之下,他選擇將當時的汴梁洗劫了一遍。洗劫過後他只能選擇離開這個本可以屬於自己的中原,還沒回到心心念唸的契丹便離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