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叫停一切檳榔廣告背後:植入網劇冠名春晚,成當地納稅大戶

湖南叫停一切檳榔廣告背後:植入網劇冠名春晚,成當地納稅大戶

文 | AI財經社 曹憶蕾

編 | 華記

難以規範的檳榔行業終於給自己上了一道緊箍咒。

近日,湖南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發文件稱,為響應市場監管要求,從3月7日起,成員單位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在報紙、電視等媒介均不允許發佈檳榔廣告。

該協會會長楊勳向新京報回應,即便是已簽訂的廣告投放也必須強制停止。他強調,文件與“3.15”無關,主要為規範行業發展,讓企業形成自律。

近年來,檳榔廣告不僅登上了湖南電視臺的元宵晚會,還在熱播網劇中“露臉”。關於檳榔的定性問題,過去一直很模糊,是中藥也是食品。直到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致癌物”完整清單,檳榔果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然而,歷次的致癌疑雲並未將檳榔產業擊垮,在過去20年內,湖南、海南等地的檳榔產業不斷擴大。年輕化的檳榔品牌甚至登上了地方衛視的元宵晚會,被植入進熱播的網劇。

被檳榔毀掉健康的年輕人規模與檳榔產業的畸形發展,走向了兩條對沖的快速道。

割臉人與檳榔王國

舌頭被割掉,牙床被切除,手術傷口從上顎延伸到顴骨……這是一個口腔癌病人術後典型樣貌。同時,他們是檳榔的上癮者,成包成包被咀嚼掉的黑果子,帶領他們走入了病痛的深淵。這些因痴迷檳榔而患病的癌症患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割臉人”。

檳榔被推上風口浪尖並非一回兩回。

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醫院官網發佈了一條消息:“在口腔頜面外科 46 病室,現 50 位住院患者有 45 人患口腔癌,其中 44 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

湖南,這個並不生產檳榔果的省份,卻是檳榔產業的發展與消費重點區域,也是口腔癌的重災區。

2017年,刊登於《中國牙科研究雜誌》的一篇《預測檳榔在中國誘發口腔癌人數及產生的醫療負擔》論文,採集了長沙市包括湘雅醫院、湘雅二院、湖南省腫瘤醫院在內的五家大型綜合性醫院和腫瘤專科醫院的口腔癌患者數據。文章顯示,在過去12年裡,長沙市5家醫院的口腔癌病例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從2005年的305例,增長到2016年的2108例,總數已達11882例。


湖南叫停一切檳榔廣告背後:植入網劇冠名春晚,成當地納稅大戶


檳榔王國的“割臉人”,面對的是手術治療以及艱苦的放療化療,並且超過半數以上的患者治療後會因復發而死亡,五年生存率約為50%。如果慶幸存活下來,他們將帶著永久性損傷的面貌和嚴重的口腔功能障礙,在病痛的折磨下走入未來的日子。

禍源就是一顆拇指大小的黑色果子。

檳榔因為咀嚼時的快感令人上癮,同時其中所含的生物鹼、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成分含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粗糙的纖維會通過與口腔黏膜的摩擦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損傷。

2013年,由央視發起了一輪關於“檳榔致癌”的聲討,直接令湖南檳榔行業遭受重擊。這股妖風也波及到以檳榔入藥的A股上市制藥企業。天津中新藥業、北京同仁堂、哈藥股份等多家企業股票集體下跌,中新藥業甚至跌停。

輿論在數月後被擺平。央視財經改口稱致癌言論無科學依據,事態得到了平息。


湖南叫停一切檳榔廣告背後:植入網劇冠名春晚,成當地納稅大戶


湖南省口腔醫學會會長、中南大學口腔癌前病變研究所所長翦新春,在2014年發表的論文《檳榔致癌物質與口腔癌》中寫到,“咀嚼檳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化(以下簡稱 OSF),OSF是一種癌前病變,經過長期的慢性病理過程可惡變為口腔癌。”

檳榔與OSF之間有複雜的病理關係。並非所有嚼檳榔的人都會得該病,並不是得OSF的患者都會惡化成口腔癌。湘雅二院口腔頜面外科主治醫師賀智晶曾向媒體表示,“吃檳榔的人多了,得OSF的人自然就會多,而OSF病人癌變率遠遠高於正常人群,要讓這部分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

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致癌物”完整清單,檳榔果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檳榔的危害性被嚴重忽略了,甚至大眾被“檳榔不會致癌,都是謠傳”等話術矇蔽了。檳榔沒有被剋制宣傳,或者像香菸一樣被註明“吸菸有害健康”,反而被宣傳成“清神醒腦、返老還童”的靈丹妙藥。

這個近千億規模的檳榔王國沒有被輿論擊垮,在短暫的低迷之後,重新恢復增長的生機,直到新一輪質疑的到來。

地方保護下的支柱產業

檳榔,這顆黑色的果子,可以毀掉一個青年人的健康,也可以撐起一個地方產業。

湘潭擁有食用檳榔400年的歷史。根據《光明日報》報道,湖南省的檳榔產業總超值超過300億,約佔全國檳榔總產值的3/4。檳榔產業一舉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政府也出臺了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檳榔產業。

2017年8月,湖南湘潭出臺了《湘潭縣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稱,要打造中國檳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後實現 300 億元,五年後實現500億元的目標。

湖南不生產檳榔,只是製造檳榔。海南才是檳榔原料產地。自2010年,海南省檳榔產業進入快車道後,2017年全產業鏈總產值超過200億元,成為當地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湖南叫停一切檳榔廣告背後:植入網劇冠名春晚,成當地納稅大戶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檳榔企業避開了輿論危機,穩步上升,成為了當地的納稅大戶。湖南省天易經開區公佈了一組納稅數據:2016年,該區檳榔全產業鏈上交稅收近億元,佔全區稅收總額的10%,檳榔產業全產業鏈從業人員達6萬人,年發放工資約30億元。

入駐天易經開區的檳榔龍頭企業已經構成了湖南檳榔食品的第一方陣。截至2017年底,天易經開區全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10家,年製成品超過10萬噸,全產業鏈年產值超130億元。

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勳曾向媒體表示,近20年,湖南省檳榔產業不斷擴大,目前已有30萬產業工人,形成了包括加工、物流、倉儲、營銷等環節的全產業鏈。

湖南、海南等地的檳榔產業並未受其爭議的影響,出現萎縮或者沉寂。反而在一輪政府公開的辯駁後,繼續發展壯大。當地的經濟與檳榔不可分割,就業、納稅、產能……每一項經濟指標都與這顆小小的果子掛鉤。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檳榔產業難以被輕易撼動。

當然,也有人在算另一筆賬。

一篇名為《預測檳榔在中國誘發口腔癌人數及產生的醫療負擔》的論文提到,到2030年,檳榔相關口腔癌病例在湖南可能累計超過30萬,在全國保守估計可能超過100萬。檳榔相關口腔癌在全國造成的醫療負擔,以每例醫療費人民幣 20 萬元保守估計,累計可能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足以抵消其對社會的經濟貢獻。

25元創業的造富神話,汪涵口播檳榔廣告

剛剛過去的春節,如果你守在湖南衛視前觀看了春節聯歡晚會,一定會注意到這個品牌:口味王檳榔。

這是“口味王”第三年冠名湖南衛視的節目。2017年,湖南衛視當家主持人汪涵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喊出了“口味王,檳榔王”的口號。這個湖南本土檳榔品牌第一次被推到全國人民的面前。2018年,這個品牌又被冠以節日的溫情,同樣是汪涵,說出了“湖南人過年就吃口味王”。

18年前,郭志光白手起家賣檳榔時,手上只有25元,從12人的小作坊做起。兩年後,“口味王”拿下岳陽95%的市場份額。

2013年,“口味王”也沒有逃過輿論危機。檳榔價格整體從一年前的6元/斤,降到每斤1.2-1.4元。陷入困境的“口味王”開始變革。2015年,陳義加入口味王,從事銷售工作,此後任公司總裁。

湖南叫停一切檳榔廣告背後:植入網劇冠名春晚,成當地納稅大戶

2014年,口味王推出新品牌“和成天下”,主打無煙青果精製工藝技術,專攻年輕、高端市場。定價高達50元的“和成天下”明顯高於市場均價。口味王對外表示,該產品市場份額已達95%。他們引用尼爾森市場調研稱,在湖南,每賣出10包高端檳榔,就有7包是和成天下。

在湖南檳榔食品行業協會要求成員單位停止廣告之前,“口味王”連續三年贊助湖南衛視的春晚。在面向全國觀眾的時刻,檳榔褪去了應有的爭議與矛盾,站到了舞臺中央,成了主持人口中“一下子就讓你精神抖擻、返老還童,找回年輕的狀態”的靈藥。

為了獲得年輕人的芳心,口味王競得了《鬼吹燈》IP的網劇植入,甚至還讓劇中角色口播推薦檳榔。

湖南叫停一切檳榔廣告背後:植入網劇冠名春晚,成當地納稅大戶

佔領地方衛視、網絡平臺後,口味王也沒有放過公益這塊宣傳高地。2017年,口味王為益陽市希望工程助學行動捐資100萬。

儘管檳榔果已被列為國家一類致癌物,食用檳榔的生產以及食用標準仍是模糊地帶。但是對於產業的未來,“口味王”總裁陳義仍是信心充足。2018年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他預測這個行業至少達到千億級市場容量。

面對這個龐大的產業,有醫療專業人士呼籲,在檳榔外包裝上標註“檳榔有害健康”的字樣,對全民健康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