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爭相入局!社交電商或成下一風口?

電商行業的流量紅利已經成為過去時,一眾巨頭們亟待尋找新的增長點,異軍突起的社交電商由此成為了一片兵家必爭之地。

依託微信生態誕生和發展的拼多多從2015年上線,到成為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再到赴美上市,只用了三年時間。

在互聯網流量池總體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流量紅利並非衰退而是遷移,微信生態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作為如今整個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流量黑洞,其坐擁10億月活用戶,更佔據了用戶群體55%的在線使用時間,微信生態本身就是新的流量紅利

巨头争相入局!社交电商或成下一风口?

社交電商在經歷了近幾年的發展後,不僅用戶認知和接受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相當多用戶群體的消費需求已經開始轉型升級,如對性價比的追求正在漸漸大於對價格的一味追求,從因為移動互聯網信息孤島而導致的盲目購買到更加註重品質等。

從微商模式進化而來的分銷型社交電商,官方的說法是S2B2C模式,他們多數採用購買199元-399元不等的入會商品成為店主(小B),小B可以自買,也可再發展一級下線或者直接開拓C端顧客。一來享受著社交流量的變現紅利,二來以“類傳銷”的方式在各地招商,分銷型電商開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之間大行其道,迅速收割了一大批用戶。

巨头争相入局!社交电商或成下一风口?

一個風口的形成,必定會有眾多的追隨者,集贊砍價、分銷返利……類似玩法的玩家眾多,當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社交電商競爭進入下半場,本身同質化現象嚴重,加上巨頭們的擠壓,如沒有模式和產品的創新,價格廝殺必然十分慘烈。

淘寶、蘇寧、小米、京東、國美……巨頭們的觸角已經伸到社交電商領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各家憑藉著自身優勢搶佔著社交電商的高地,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巨头争相入局!社交电商或成下一风口?

2月27日,國美在其“黑色星期伍”營銷活動上宣佈推出國美美店,正式進軍社交電商領域。此前,國美美店已低調試運營半年。自2018年7月到18年12月期間,美店已經吸納42萬店主,190萬累計服務用戶,20億年成交額。此次正式進軍社交團購,國美又拿出了2兩個億來吸引用戶,1億用於新客激勵,一億用於返利激勵。

2月28日, 360金融集團孵化了一個內部稱為之“360金融電商”的社交電商項目。該社交電商項目的模式分為F2C(拼多多模式)和S2B2C(雲集和貝店式分銷)兩種模式。據悉,拼團類社交電商產品3月1號正式上線,而分銷類社交電商產品上線時間會晚一些。

巨头争相入局!社交电商或成下一风口?

同樣是在近日,每日優鮮推出社交拼團電商平臺“每日拼拼”,正式對社交電商領域進行佈局。

除此之外,三大電商平臺也在持續對各自社交電商業務加碼發力。以蘇寧為例,2月26日,蘇寧易購召開全民煥新節發佈會,這是2019年業內第一個重量級大促,圍繞產品上新、以舊換新、服務用心上線三新計劃,全面搶跑3月,打造上半年雙十一。這也意味著,隨著一眾電商巨頭的紛紛入局,社交電商領域儼然已經是一片“千團大戰”的態勢。

巨头争相入局!社交电商或成下一风口?

時至今日,儘管用戶群體的消費習慣在不斷變化,新的商機也在不斷衍生,社交電商快速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社交的基礎是人以群分,以興趣或者主題為聚集人群的核心,這樣的前提決定了社交電商更加適合垂直細分領域

社交電商作為電商領域新的增長點,對於大多數玩家而言更需要做得到的是學會精細化運營,找準自身定位與切入點,在構建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之後才能真正在市場競爭中立足。

巨头争相入局!社交电商或成下一风口?

總的來看,隨著線上與線下的日益融合,新零售時代的到來都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而對於社交電商領域的一眾玩家而言,藉助遷移而來的流量紅利固然可以幫助電商平臺新玩家佔據一席之地,但既然是紅利,就終究會有消逝的那一天。

只有那些及時構建起全新供銷體系與模式,並能夠洞察滿足用戶群體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的平臺,才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笑到最後。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