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老五旅的戰旗迎風飄揚,所向披靡銳不可擋。桐柏星火映紅了戰旗,馳騁淮南百鍊成鋼。英勇轉戰蘇魯皖,血戰淮海大王莊。渡江殲敵創奇蹟,入朝作戰美名揚。千百次戰鬥英雄輩出,千萬裡征程功績輝煌,英雄輩出功績輝煌。”——“老五旅”旅歌

從7人游擊隊到萬人勁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74師(“老五旅”)前身為1939年7月由新四軍4支隊8團、挺進團等部在安徽定遠組建的新四軍第5支隊,司令員羅炳輝、政委郭述申,歸江北指揮部建制。1941年2月改為新四軍第2師第5旅,旅長成鈞、政委趙啟民,下轄第13、14、15團。1942年2月,15團撤消。1943年2月,5旅兼淮南軍區路東軍分區。同年9月,6旅17團劃歸5旅建制,改稱15團。10月,5旅改兼淮南軍區路西軍分區,增編巢北大隊。1945年1月,5旅免兼路西分區。12月,5旅調歸新四軍第2縱隊。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5旅。1946年7月,5旅又劃歸新四軍新2師建制。10月,5旅改稱華中野戰軍第11縱隊,下轄第31、32、33、34支隊。11月,11縱調歸華中野戰軍第7師建制,恢復5旅番號。1947年2月,改稱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第20師,師長殷紹禮、政委鄧少東,下轄第58、59、60團。1949年2月,20師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軍74師,師長張懷忠、政委鄧清和,所屬各團依次改稱第220、221、222團。

20師58團前身是創建於1936年1月的鄂豫邊區桐柏山紅軍游擊隊。1937年10月,改為豫南人民抗日軍獨立團。1938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後沿革為新四軍第5支隊8團、2師5旅13團、華中野11縱31支隊,華野7縱20師58團、25軍74師220團。該團為紅軍團,享有“老八團”盛名。部隊作風勇猛,戰鬥力強,為師主力團,也是25軍第一主力團。

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老五旅”第一任軍事首長羅炳輝。

20師59團前身是1939年2月以新四軍4支隊8團的第1營和特務連為基礎,加上合肥和鳳陽兩個地方遊擊大隊組成的挺進團。5支隊編成後,改番號為第10團。1941年2月改稱新四軍2師5旅14團,後沿革為華中野11縱32支隊,華野7縱20師59團。1947年3月,59團調給21師改為61團,19師57團調入改稱第59團。1947年8月,第二個59團拆分,充實58團、60團。1948年4月,以20師警衛營為基礎加上58團及60團偵察排和升級地方武裝組建了第三個59團。1949年2月改番號為74師221團。21師61團則改番號為75師223團,這個團後來又迴歸了“老五旅”建制。該團是從“老八團”分出來的,戰鬥力亦不弱。

20師60團前身是1940年3月由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第1大隊(原新四軍2支隊4團1營)與和縣、含山兩支游擊隊合編組成的新7團。同年6月,新7團和新9團第2營合編為江北遊擊縱隊第2團。1941年2月,2團改稱新四軍第2師6旅17團。1943年9月,6旅撤消,17團轉隸5旅改為第15團,後沿革為華中野11縱33支隊,華野7縱20師60團、25軍74師222團。該團有紅軍成分,基礎好,戰鬥力強,為師主力團。

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老五旅”第一任政治首長郭述申。

“老五旅”是一支歷史悠久、戰功卓著的老部隊,戰力強悍,戰鬥經驗豐富,曾是新四軍的甲等旅,也是三野少有的幾支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主力師。這支部隊經受了殘酷戰爭和艱苦環境的考驗,有著堅強的黨性和全局觀念,勇於擔負重大戰鬥任務,不怕傷亡,多次以少抗多、以弱抗強,特別能吃苦耐勞、連續作戰,是打不爛、拖不垮的鋼鐵之師。

它的最早淵源是中共鄂豫邊省委於1936年1月在信陽縣吳家山成立的紅軍游擊隊,隊長周駿鳴、指導員張星江、副隊長王國平,隊員汪心泰、康春、吳恆山、老汪等共7人,武器僅有漢陽造步槍、撅把子、八音手槍各1支。史稱“三把孬槍,七條好漢”。就是這麼一支小小的游擊隊,打響了開闢豫南桐柏山根據地的第一槍。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游擊隊百折不撓、艱苦轉戰,不斷充實壯大,抗戰期間,“老五旅”是堅持淮南根據地的中堅力量,飽經戰火磨練,先後參加了東山口、半塔集、火燒來安城、山子頭、桂子山、佔雞崗等著名戰役戰鬥,殲敵22900餘人。解放戰爭時期,又參加了蘇中、漣水、宿北、萊蕪、孟良崮、臨朐、萊陽、兗州、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戰役戰鬥,殲敵92000餘人。1949年2月全軍整編時,“老五旅”已發展成一支1萬餘人的主力勁旅。

漣水保衛戰

1946年9月,國民黨軍佔領兩淮(淮陰、淮安),打通了運河線,氣焰囂張。在順河集休整的新四軍第5旅奉命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11縱隊,第13、14、15團及淮南獨立5團依次改番號為第31、32、33、34支隊(各支隊番號未叫開,仍稱呼原各團番號)。10月17、18日,敵主力整編第74師將兩淮防務交與整編第28師,19日師長張靈甫即率該師全部和整28師192旅共4個旅3萬餘兵力,分3路進犯漣水,企圖鞏固兩淮和奪取蘇北全境。

為阻敵北犯,掩護華中後方轉移山東,11縱調至漣水,在10縱和淮南6旅的配合下積極組織防禦,該縱15團擔任堅守漣水城重任。敵重兵壓境,華中野前指命令11縱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堅守。同時,令主力1師、6師晝夜南下,決心將敵整74師殲滅於漣水城以南廢黃河兩岸。

22日拂曉,西、中、東三路國民黨軍在10餘架飛機配合下,同時發起猛烈進攻。中路敵51旅集中數十門火炮,對我漣水城南門渡口至城西南谷咀一線陣地進行猛烈轟擊,繼以一個連的兵力攜帶10餘隻橡皮船強渡廢黃河。我堅守該地的15團1、2營指戰員,在地堡、戰壕大部被毀的情況下,頑強抗擊,斃傷敵大部,挫敗敵兩次強渡。敵更加瘋狂地對我陣地狂轟濫炸,同時投入更多兵力強渡。我軍陣地上,濃煙滾滾,一片火海,地堡坍塌,戰壕被犁平,戰士們被泥沙埋沒。我傷亡很大,有的連排只剩下十幾個人。但勇士們從泥沙中掙扎起來,連傷口都來不及包紮就投入反擊,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槍托、洋鎬與敵拼搏。戰至下午18時,南門渡口陣地被敵突破,敵人像潮水一樣向北岸湧來,兇猛地向渡口兩側擴張,搶佔了北岸第一道河堤。我15團1營和預備隊獨5團立即向突破口反擊,從茭菱跑步趕到的13團全部投入戰鬥,封鎖突破口。立足未穩之敵慌忙收縮於渡口附近的河灘上,在南岸炮火支援下掘壕固守,並搶架浮橋。我軍也立即趕修第二道大堤和護城堤工事。

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漣水戰役烈士紀念碑。

在漣水城南門激戰的同時,東路敵57旅亦發起猛攻。22日上午,敵楔入我11縱14團2營陣地中央,將該營分割,進攻小茭菱之敵佔領我軍前沿陣地。14團以村落為依託,抱著“人在陣地在”的堅強決心,英勇抗擊。形勢稍緩,14團即奉命撤過河北,增援漣水城。我10縱接替14團防禦,當日晚組織反擊,將楔入陣地之敵逐出。在西路,我15團2營、3營連續打垮敵58旅多次進攻,將其阻於帶河鎮和谷咀。

我15團傷亡較大,當晚奉命向西收縮。南門渡口至雜姓莊一線由13團、獨5團接替。13團在城內西南角的妙通塔架設3挺輕重機槍,控制了全城制高點。

23日,敵整74師在飛機、炮火掩護下,繼續強渡廢黃河,猛攻我第一道大堤。北岸渡口之敵向西攻擊,谷咀方向之敵向東攻擊,戰鬥異常激烈。我15團3營在兩面受敵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傷亡漸增。9連陣地被突破,敵趁機向兩側擴張。我撤至第二道大堤堅守。敵繼續猛撲,我13團、獨5團、15團全力反擊,架設在妙通塔上的輕重機槍發揮居高臨下的優勢,切斷了敵後續渡河部隊。下午16時,張靈甫又調茭菱一線的57旅171團對漣水城發起總攻,我軍不少陣地展開了白刃戰。15團3營7連子彈打光後,甚至拿起農用的40多把鐵叉與敵拼殺,將突入陣地之敵擊潰。激戰至黃昏,敵突破我城南、城西南第二道大堤陣地,接近城垣,並有一個加強連的兵力,乘亂爬進城內。

漣水城危急萬分!11縱司令員成鈞命令剛從茭菱趕到的14團進入城內,作為反擊預備隊,又令其餘各團不惜任何代價,將敵堵在城下。此時戰鬥進入白熱化程度,輕傷員都拒絕下火線,拿起武器參加戰鬥。

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1946年10月《東北日報》刊登“漣水保衛戰勝利”。

23日下午,華中野主力6師18旅趕到漣水城北,當晚即與11縱共同組織反擊。18旅與15團由城西北、西南反擊;13團、獨5團向南門正面之敵攻擊;14團負責殲滅入城之敵。經激戰,我軍恢復了第二道大堤陣地。6師16旅趕到後,我東西夾擊將佔據第一道大堤的敵軍壓至渡口、吳莊一線河灘。14團1營亦全殲敵偷竄入城的一個加強連。

24日晨,我華中野主力1師、13旅、9縱等陸續抵達漣水城郊,此時,敵74師3個旅正全力進攻。雙方都拼死爭奪漣水城南門至谷咀、大關廢黃河大堤。從凌晨到下午16時,我打退敵數次進攻,敵退守灘頭陣地。是日夜,我軍主力對北岸之敵全線反擊,其中11縱和6師16旅正面向南出擊,經數小時激戰,敵整74師損失慘重,大部潰退南岸,南門大堤全部為我控制。25日拂曉,我軍又攻克帶河鎮,殲敵兩個營大部。此時,張靈甫將整28師192旅調到漣水城正面,集中兵力火力再次發起總攻。我軍在失去第一道大堤陣地後,誓不後退,奮勇抗擊,將敵擊退。

26日,敵無力再組織進攻,我集中力量於18時圍殲北岸橋頭堡和吳莊頑敵,至次日拂曉將其解決。至此,廢黃河北岸之敵被全部肅清。我乘勝向欽工、馬廠一帶進擊。敵全線潰退,張靈甫率74師逃回淮陰,第一次漣水保衛戰勝利結束。

這次戰役,我軍共殲敵9000餘人,其中11縱殲敵4000餘人,發揮了重要作用。“老五旅”打得英勇頑強,充分顯示出這支部隊在緊急關頭,不怕犧牲,前仆後繼,敢於同陣地共存亡的大無畏戰鬥精神。

萊陽苦戰

1947年12月初,為了肅清膠東內地殘敵,鞏固後方基地,進一步打開山東局面,華野山東兵團決心以第7縱隊,後加第13縱隊一部攻打萊陽。

萊陽是膠東半島之樞紐,敵我必爭之戰略要地。守敵為整編第54師36旅106團和108團第1營及105榴彈炮、75山炮各一個連共3000餘人,另有保安大隊、還鄉團等2000餘人,非常孤立。36旅為敵54師中戰鬥力較強的一個旅,美械裝備,曾參加過遠征軍入緬作戰,解放戰爭初期未受到過重大打擊,善於組織炮火,守備頑強。土雜部隊戰力較弱,但政治上極其反動。在我攻打萊陽前,守敵已修整防禦工事兩月有餘。

我7縱擔任攻城任務,並配屬一個榴彈炮連和13縱隊重迫擊炮連。部隊於12月3日逼近萊陽。4日黃昏,7縱發起突然攻擊,19師攻西關,20師攻南關,21師攻東關。我軍迅速截斷了外圍之敵與城內敵人的聯繫,但在掃清敵外圍據點和四關時,整整消耗了3天時間,付出了近2000人的代價。20師負責的南門,在解決守軍106團1個排和俘虜還鄉團500餘人後,遭敵106團1營迅猛反擊,甚至與我白刃搏殺。8日凌晨我軍終於佔領四關,除以一部兵力繼續肅清個別外圍據點外,主力進行攻城準備。

7縱因缺乏必要攻堅武器和手段,只能通過坑道爆破和炸藥包戰術攻城。第20、21師由城南、城東在城牆下進行坑道作業。敵不斷地集中炮火,輪番轟擊四關我方陣地。由於未重視防炮工事的構築,我傷亡1000餘人。

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7縱20師在萊陽戰役中向敵南門攻擊前。

敵援軍已經與我阻援部隊接觸,為爭取時間殲滅萊陽之敵,山東兵團首長不待坑道全部完成,即命令提前發起攻城。9日凌晨2時,7縱各師同時發起衝擊。20師先用坑道爆破,因坑道未達城牆,未發揮作用,突擊隊遂在火力掩護下強行登城,但遭敵密集火力阻擊,傷亡慘重。拂曉前,60團終於由南門以東突破,58團相繼突入,21、19師部隊也先後從東、西門突破城防,與守敵展開激烈巷戰。當日中午,20師攻佔了城內敵榴彈炮陣地,殲敵一個連,繳獲榴彈炮2門。萊陽城防被我突破後,守軍106團即收縮兵力,殘敵千餘人全部退入城隍廟核心陣地集中扼守。

城隍廟坐落在城東北角,地勢較高,可瞰制全城,其東北、正北至西北均環繞有丈餘深的大水塘,工事堅固,火力組織極其嚴密,可相互支援並有夜間射擊設施。敵在容易被進攻的南牆外正面和左右兩面挖了條又寬又深的幹壕溝,壕溝中央還建了個大碉堡。9日晚,7縱部署19師攻擊城隍廟西南之縣政府,20師由南向北,2l師由東北向西南,展開對城隍廟的攻擊。

10日凌晨2時,我軍對城隍廟發起總攻。各突擊隊從街頭的民宅中躍出衝過街道,以集束手榴彈開路,一個個縱身跳入壕溝,但在暗堡瘋狂火力下紛紛倒下,全部被敵隱蔽火力點殺傷。暫停一天後,11日凌晨,20、21師再度猛攻,這一次雖然越過了外壕,衝上了城隍廟的圍牆,但衝上去的戰士全落進了前後左右的交叉火力網,一個個掉下壕溝。7縱司令員成鈞眼看部隊傷亡過大,於拂曉下令停止進攻。在我軍兩次進攻失利、敵援軍又快速逼近的緊急關頭,11日晨山東兵團首長對7縱下了死命令:必須在晚飯前拿下城隍廟!7縱又組織兵力發動了5次攻擊,全部失敗,部隊受到嚴重損失。據20師60團政委謝雪疇戰後回憶,僅本團傷亡就達700餘人!

城隍廟屢攻不克,山東兵團決定調13縱37師接替7縱攻擊,37師自12日開始連續發起3次猛攻,在我炮兵全力支援下,集中所有輕重機槍、迫擊炮和大威力炸藥包,陷敵於火海彈雨中,我突擊隊雖傷亡巨大,仍前仆後繼,於14日凌晨終於攻佔了城隍廟核心陣地。守敵106團團長鬍翼烜僅率17人突圍北逃。

攻萊陽曆經10晝夜血戰,我全殲該城守敵5000餘人,自身傷亡高達7700餘人,可謂慘勝。7縱20師在戰鬥中殲敵2000餘人,損失超過敵人。在最激烈時刻,全師輕傷員全部投入戰鬥,視死如歸,衝鋒不止,表現出高度的英勇頑強精神。

血戰大王莊

1948年12月3日,華野7縱奉命進入大、小王莊以南陣地,參加總攻敵黃維兵團作戰。大王莊位於黃維兵團核心陣地雙堆集的南側,守敵為18軍118師33團(欠第1營),該團被稱為“老虎團”,全部由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作戰兇狠頑強。圍繞著這一村莊的反覆爭奪,成為淮海戰役殲滅敵黃維兵團的最慘烈之戰。

12月9日晚,7縱以20師58、60團向大王莊攻擊,同時以19師加強21師61團對據守小王莊的敵85軍23師也發起了突擊。17時,我軍開始炮擊。17時15分,炮火尚未向敵縱深延伸,58團4連即發起衝擊佔領大王莊西側第1個地堡群,接著同跟進的6連一道,迅速突破敵莊沿兩側主陣地,向縱深楔入。該團3營在向左迂迴的4連1個班配合下,迅速攻佔大王莊西側第2個地堡群,接著突破敵莊沿西北角主陣地,同2營並肩殺入敵縱深。60團3營9連和2營5連相繼攻佔大王莊西南和正南兩個地堡群,7連則從這兩個地堡群之間直接突破敵莊沿主陣地。接著,3營向北,2營向東,打通了與58團的聯繫。到19時10分,20師攻佔大王莊,俘敵3營營長以下700餘人。19時30分,20師以59團擔任大王莊守備,改造工事。58、60兩團集結在大王莊東北角,進行攻擊尖谷堆的準備。

攻佔大王莊,給黃維兵團核心陣地造成很大咸脅。10日0時30分,敵集中炮火向大王莊實施猛烈的火力反擊,40分鐘內落彈數千發,我20師部隊傷亡較大。接著,敵以1個營向大王莊反擊,59團將其擊退,俘敵50餘人。2時,經縱隊同意,20師決定暫緩攻擊尖谷堆,仍以59團堅守大王莊,師主力撤至大王莊以南,備戰敵之反擊。58團一部在周尹莊北側佔領陣地,監視趙莊之敵,並策應59團。統一指揮攻擊黃維兵團作戰的中野6縱首長為對付敵人的反擊,將16旅46團調來加強華野7縱,7縱將該團撥歸20師指揮,於l0日拂曉前開到周尹莊東側交通壕內集結待機。此時,19師攻擊小王莊陣地,在突破前沿向縱深發展時受挫,10日拂曉前停止攻擊,控制前沿地堡群與敵對峙。

10日7時30分,敵18軍軍長楊伯濤將118師堪用兵力悉數調上,連同11師1個團,在18軍全部炮火和85軍野炮營及7輛坦克的全力支援下,分3路向大王莊反擊。7時40分,敵從東、北兩面突入莊內。我59團同敵反覆爭奪,於8時20分將敵大部逐出莊外。在此之前,20師調60團l營和中野46團主力經馬小莊以北交通壕向大王莊增援,46團另一個營留周尹莊東側待機由西向東參戰。9時40分,敵兩個團再次向大王莊猛撲。我增援部隊尚未趕到,陣地被敵突破,59團力戰不支,被迫撤退,通向大王莊的交通壕為撤退部隊所堵塞。戰鬥中,59團參謀長周連三陣亡。10時20分,20師以46團首長統一指揮該團主力、60團1營和59團由南向北撤下部隊,58團指揮46團另一個營出西向東,對敵反擊。1l時前後,經激烈肉搏,由南向北部隊攻入大王莊內,恢復了莊南陣地。由西向東部隊打到莊沿,攻佔了大王莊西南半部,同敵對峙。15時,敵以坦克和火焰噴射器為前導,又一次向我猛撲。我各部頑強奮戰,因彈藥將盡,相繼退至莊外沿堅守。46團1個連被截留在莊內,60團1營被壓縮於莊沿幾個地堡群內,各自獨力堅守。敵反撲部隊精疲力竭,亦無力繼續衝擊。黃昏時分,20師重新組織60團主力反擊,敵倉皇撤走,大王莊重新被我奪回。

大王莊陣地的浴血廝殺,極大地震懾了堅守小王莊陣地的敵人。10日下午,守敵派人與我19師接洽投降,當晚20時全部放下武器。奪取了大、小王莊,等於在敵黃維兵團防禦核心陣地撕開一個口子,為全殲該兵團殘部做出了重要貢獻。

灣沚遭遇戰

1949年4月,我百萬雄師雲集長江北岸,待命渡江。三野25軍擔任皖南西起大套溝東至魯港段突破任務。主力74師(“老五旅”)為軍第一梯隊,在西起大套溝、東至茶棚村一線,突破對岸窯頭至油坊咀約7公里寬的江防。此處江面寬約2、3公里,守敵為88軍313師,沿江築有以地堡為核心的野戰工事。

74師組成兩個梯隊,220團、222團、75師223團為第一梯隊,221團為第二梯隊。4月20日晚20時30分,在我強大炮火支援下,220團1、2營,222團2、3營,223團1、2營登上一百多隻木船揚帆疾進。在強渡中,南岸敵機槍、炮火向我射擊,由上游逃往下游的敵艦也向我木船截擊、衝撞。我突擊部隊勇往直前,奮力還擊。21時,第一梯隊陸續靠岸,搶佔了灘頭陣地。220團4、6連最先涉水登陸,攻佔了大場和夏家湖江岸陣地,斃俘敵兩個連。此刻,敵人向汪家套退縮,6連積極主動,抓住戰機,在4連配合下,迅猛攻擊,激戰半小時,全殲守敵一個營,為後續部隊順利登陸起了重要作用。戰後,兩連被25軍授予“渡江模範連”稱號。佔領汪家套以後,我各突擊營相繼搶佔了灘頭陣地。21日拂曉,74師大部渡過長江,控制了橫山、嶽山等制高點。上午9時,佔領了羊山尖,勝利地完成了渡江作戰第一步任務。

4月21日夜,我軍全面突破長江防線。22日沿江守敵土崩瓦解,全線崩潰。按原定部署,74師經小淮窯繞道灣沚以南,攻佔灣沚,搶佔裡頭橋,協同友軍切斷由南京、鎮江南逃之敵退路。

灣沚鎮位於蕪湖通宣城的鐵路線上,此時成為敵我雙方矚目的焦點。23日下午,25軍副軍長詹化雨和副政委鄧少東直接指揮74師冒雨疾行120餘里,由芳山鎮渡過青弋江。午夜剛過,222團前衛1營到達灣沚以南地區,與蕪湖逃敵遭遇,在螺絲窩西側與之交火,殲敵百餘人。為察明敵情,1營繼續向灣沚搜索前進,沿途俘虜散兵500餘人。當我軍進至晏公廟時,又與敵主力遭遇。1營營長張登富組織力量頑強抗擊,掩護團主力在山頭上村、十八達等地展開,並佔領了有利地形。這時俘供:剛到灣沚地區的部隊系駐守蕪湖的第20軍和從南京敗退的第99軍等部,準備往宣(城)廣(德)方向撤逃。74師決心拖住敵人,待軍主力到達後,聚殲該敵。敵人依仗兵力眾多,用兩個團向我猛撲,企圖奪路南逃。密集的敵人黑壓壓的一片,一窩蜂似地向我衝過來,74師的勇士們頂著瓢潑大雨,不顧疲勞、飢餓,不怕傷亡,英勇作戰。堅守在螺絲窩、山頭上村的220團2營和堅守在十字路的222團2營頑強阻擊,給敵人大量殺傷,擊退了敵人數次猖狂進攻。敵人急了,用3個團的兵力連續衝擊,我軍沉著應戰,採取正面堵擊,兩側出擊的辦法,又打退敵人多次衝鋒。

赫赫有名的華東老五旅,血戰大王莊成為淮海最慘烈之戰,三野少有的既能打阻擊又擅野戰的鋼鐵之師

◆25軍74師渡過青弋江,繼續追擊敵軍。

24日上午10時,74師調整了部署,220團2營轉移至駱壩周和皂角樹一線,敵炮火猛烈轟擊,以3個多團的兵力向該陣地發起數次強攻,均被擊退。最後敵人在“督戰隊”的威逼下,蜂擁而上,我2營陣地情況危急。221團3營及時策應,沿潘家場向十字路迅猛出擊,將敵擊潰。在221團7連配合下,220團2營全殲突入之敵,鞏固了陣地。戰鬥持續至下午14時,敵已遭到重大傷亡。我25軍掌握有利戰機,決心指揮74師、75師聚殲灣沚之敵,令74師在正面堅決阻擊敵人,75師以最快速度直插敵側後,與74師形成合圍。下午14時,我軍各部冒著滂沱大雨,踏著泥濘的山丘小道,提前進入預定陣地,將敵團團圍於五裡墩、查山頭、老旗千、朱村、雙池塘等一帶方圓不過五、六平方公里的橢圓形山窪裡。15時總攻開始,我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猛烈壓縮攻擊,頓時灣沚上空硝煙翻滾,隆隆的槍炮聲、繳槍不殺的喊聲,交織迴盪在山谷中。敵四面受挫,傷亡慘重,激戰3小時全部解決戰鬥,共殲敵20軍大部、99軍一部、保安4旅、聯勤總部等官兵1.3萬餘人,擊斃敵20軍軍長楊幹才。

灣沚遭遇戰,74師在對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倉促投入戰鬥,打得很艱苦,出現多次反覆。但該師充分發揚了頑強阻擊、勇猛出擊之特長,頂住了多我4倍之敵,最後在兄弟師、團協同下,全殲該敵,創造了以少勝多、迅速殲敵的範例。

1952年7月,74師轉隸第24軍,進行整編。221團拆散,編入220、222團,75師223團(即調出的老5旅14團)調歸74師建制並改為新221團,27軍81師炮兵團改為74師炮兵團。同年9月隨24軍入朝參戰,在朝期間,參加了平康前線堅守、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等,共殲敵12000餘人,1955年10月回國。

和平建設時期,“老五旅”以高標準建設部隊,先後參加了華北抗洪、北京十三陵水庫建設、全軍大比武、唐山抗震救災、國慶35週年閱兵、赴滇對越偵察作戰、科技興訓、首都防空聯合戰役演習等重大任務,表現出色,樹立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正義之師的光輝形象。1964年全軍大比武中,湧現出參加全軍“步兵班十項全能”比武、獲總參一等獎的“徐國棟班”(222團7連7班)和榮獲偵察兵專業比武第一名、被北京軍區授予“捕俘技術標兵連”榮譽稱號的師偵察連等先進單位。1980年,郭述申、方毅、周駿鳴、趙啟民等老首長回“老五旅”視察,誇讚部隊“能攻善守英雄師,艱苦奮鬥仍保持”。

自1939年“老五旅”組建以來,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湧現出“一等功臣團”“渡江模範營”“開路先鋒連”“衛國先鋒連”等近百個英雄集體和以全國戰鬥英雄周建華、劉仁香、韓安才、華東一級人民英雄武廣臣、章永華為代表的400多名戰鬥模範和功臣。這支英雄的部隊不僅英模輩出,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軍事家、政治家、藝術家。據不完全統計,在“老五旅”工作過的老同志中有軍或省(部)級以上幹部100多名。僅1955年授銜,就有10多名中將、20多名少將。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