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命,也能給世界貢獻善美

來到民勤,我們的生活規律依然沒有變,依然是五點起床,首先修行,然後寫作的寫作,工作的工作,到了早飯時間,就集合出去,吃民勤的涼麵。

太陽剛升起不久,民勤街頭已經很熱鬧了,很多小店都開門了,街上有一種熙熙攘攘的味道。雖然我們很喜歡那種水洗般的清新,還有那種透徹的寧靜,但民勤小城的勤勞,和民勤人的積極向上,還是讓我們非常感動。比起甘南藏區的一些小城,這個城市的面貌都顯得更加積極,它沒有懶散,沒有陰霾,沒有箭在弦上的緊張,沒有灰濛豪的氛圍。在這裡,我們雖然感覺到了濃濃的煙火味道,但沒有那種讓人不舒服的渾濁氣息。這裡的陽光也很美,非常燦爛,天空是清澈的蔚藍色,沒什麼雲,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

我們隨便找了一間小店,叫了幾碗涼麵。

民勤涼麵跟涼州不一樣,它是一種滷肉面,湯底是用蘿蔔熬製而成的,淡淡的,白白的,加了點滷肉,非常香。因為吃素我們沒有要肉,光吃了清湯涼麵,但味道還是很不錯。

從小店裡出來,時間還早,我們就在街頭散步。

民勤街頭已經很喧鬧了,不遠處,傳來一些非常尖利的機器轟鳴聲。原來,那裡有幾間專門刻石碑的小店。小店的外牆上靠著很多石碑,看起來手工很好。據說,很多民勤人一旦年老,就會為自己做一個天然青石的墓碑,以免真到了那個時候,會措手不及。一個石碑四百元,這是很不錯的收入,所以民勤有很多石刻工人。

小店的外面,有幾個石刻工人正戴著口罩,開著一部響聲非常刺耳的機器,在石碑上刻字。石粉紛飛,但工人們仍然很專注,似乎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都集中在“刻”的動作上。他們非常敬業。孩子們有一種可愛的遐想,他們說,此時,如果有人為這些工人點撥一下,其中是不是就會出現幾個成就師呢?畢竟,古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中,就有很多類似的人物。

在漫天石粉中工作,顯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工人們時不時就會停下來,拿個水龍頭沖走石頭上的石粉,但作用其實很有限。因為,就在他們刻字的過程中,飄在空氣裡的石粉已經進了他們的肺,日積月累,就會讓他們的肺產生病變,到了年老,很多石刻工人都會查出矽肺病,但是,這對民勤的石刻行業似乎沒什麼影響。

他們定然知道在粉塵中工作意味著什麼,但他們沒有選擇。生活近在眼前,家人的溫飽是最揪心的事,很多時候,貧窮已經讓人失去了選擇的權力。所以,他們明明知道自己很可能會有怎樣的結局,但他們不得不這樣選擇。有時,生活是非常殘酷的。

生活的殘酷之處在於,很多時候,你不想承受一種東西,你明知道前面是個巨大的黑洞,但是你不得不承受。

比如,那些石刻工人也不想在粉塵中工作,他們也知道粉塵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他們也定然會感覺到身體的難受。他們面對自己的妻子孩子,面對自己的父母,心中也會有一種複雜的情緒。一個人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想到自己的未來,想到有一種可怕的疾病,可能會奪走他們的生命。那是一種說不出的恐懼。他們在電視裡,很可能也看過很多相關的報道,他們不可能掩耳盜鈴,但他們沒有選擇。他們定然喜歡看到家人的笑臉,定然想給孩子多買幾本書,定然想讓孩子有一個讀書——甚至上大學的機會,他們多麼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能有一個相對自主的命運。他們也肯定喜歡看到父母的笑臉,喜歡給妻子買點小禮物,這是他們非常簡單的幸福。在每一天的機器轟鳴聲中,在枯燥而糟糕的工作環境之中,這也許是他們心靈力量的源頭,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有了一種不一樣的味道,那是愛的味道。質樸的老百姓不會說愛,但他們的行為中,明明充滿了愛。他們也可能會安慰自己,說“沒事的,也有不得病的人”,但明天究竟會怎麼樣,他們不可能不擔心。也許,西部人獨有的人生觀會淡化這種擔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喝涼水”“頭掉了不過碗口大的疤”,但命運中潛在的危機畢竟還在,年輕的心不可能不疼痛。

但,這是他們的選擇。

古浪的某個村子裡,曾有一百多人去金昌某礦場打工,過了一段日子,這些人全都患上了塵肺病,他們正當壯年,卻集體面臨死亡。於是,其中就有病人在網絡上求助,希望找到能幫助自己和兄弟們的人。他說,他的兄弟們正在一個接一個地死去,他坐不住了。於是,我們就在採訪報道之中,看到了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看到她們握緊了全家福的雙手,隱藏著多麼巨大的無助和疼痛。

如果我們明白了這些人的心,我們也會明白那些拾荒者的心,也會明白那些露宿街頭者的心,我們會敬重那些用拾荒的錢捐助兒童教育基金的人,那些人不是太傻太天真,而是他們有一顆充滿了真善美的心,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也就明白了別人心中的疼痛。所以,他們有了戰勝苦難、安詳生活的力量,他們明白,平凡的生命,也能給世界貢獻善美。

民勤小城的街頭巷尾,也許充滿了這樣的故事,每一個城市的人群裡,都定然藏著一些這樣的故事,只是人心隔得太遠。有時,很多人都看不到別人心中的花園,也看不到別人心中的暗湧。

在我心中,民勤是一個質樸的小城,也是一個詩意的小城。想起它,我心裡總是欣慰。雖然它地理位置偏僻,在國內沒太大的名氣,而且“民勤無天下人”,很多到了民勤的人,不用多久,都會轉身離去,但我對民勤的感覺依然很好。我覺得,這是一塊有力量的土地。

(寫於2014年7月15日,民勤城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