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識藥:這一味“肥豬草”,其實是祛風溼好藥!

上期藥材


看圖識藥:這一味“肥豬草”,其實是祛風溼好藥!


上期後面的圖片是豨薟草和墨旱蓮。豨薟草和墨旱蓮兩者皆屬於全草類中藥,外表面的顏色都是綠色,比較容易混淆。但是在作用方面就有所不同了。豨薟草屬於祛風溼藥,墨旱蓮屬於補陰藥。下面和大家看看它們之間的異同。

藥材對比


看圖識藥:這一味“肥豬草”,其實是祛風溼好藥!


看圖識藥:這一味“肥豬草”,其實是祛風溼好藥!


豨薟草的故事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殘暴無道,導致民不聊生。大批百姓舉家南遷,逃到江南的難民,由於水土不服,加之南方氣候潮溼,大部分都出現了四肢關節疼痛等證狀。

其中,有母子倆。母親由於四肢關節疼痛,且又長期吃不飽,已經是奄奄一息。瘦小的兒子悲憤不已。他決定讓母親在離世之前吃上一頓好的,於是就外出討飯,未果。失望之際,無意中看到有小豬在啃食路邊一株長著黃白色小花的野草。試之,不算特別難吃。於是,他便採了很多野草用水煮給母親吃。

母親吃完野草後,四肢疼痛的證狀竟然漸漸地好轉了。於是把消息告訴所有難民:此草既能填肚子又能治病。

由於這種草原本是豬吃的,所以他們都把這種草叫做肥豬草。這肥豬草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豨薟草。

豨薟草的食療

豨薟草粥

材料:稀薟草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步驟:將稀薟草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煮沸即可。

功效:祛風溼,通經絡。適用於風溼痺痛,四肢麻木,關節曲伸不利,中風後手足麻木不遂等。

墨旱蓮的故事

相傳唐代有個叫劉簡的人,平生愛慕仙道。開元(公元七百一十三至七百四十一年)初年,劉簡遇到一位自稱“虛無子”的採藥老人,虛無子把他帶到自己的藥園參觀。虛無子對他說:“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長壽是可望的。”虛無子指著水池邊一種長得墨綠勻嫩的草說:“別以為只有高山上的靈芝是仙草,這水邊也長仙草,我就是常食這種草藥,活到百歲而發不白,耳聰目明的。”

臨別時,虛無子送給劉簡一包藥種,讓他回去後種在水池或水田邊,苗長到二十釐米以後即可開始服用。嫩時可當菜吃,夏秋可採鮮莖葉煎水喝,每天用本品一百克左右。冬天則用陰乾的莖葉,每天三十克煎水飲用。長期堅持,必有所成。

劉簡回家後按照虛無子的吩咐,種植、食用,果然也活到一百多歲而發不白、耳不聾,還能看清書上的小字。因這種植物葉墨綠,劉簡便給它取名為墨斗草或墨旱蓮。

墨旱蓮的食療

蓮貞雞肉湯

材料:雞肉150克,旱蓮草、女貞子、白芍、麥冬、生地、地骨皮各10克,調味品適量。

步驟:

1 將雞肉洗淨、切塊,餘藥布包。

2 加水適量同煮至雞肉熟後,去藥包,食鹽、味精、蔥花、豬脂適量調味服食。

功效:滋陰清熱,補腎填精,適用於陰虛陽亢之精液不液化。

下期藥材

下面這兩味中藥是什麼,你能看出來嗎?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訴胡世雲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開動腦筋吧!


看圖識藥:這一味“肥豬草”,其實是祛風溼好藥!


答案下期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