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易簀》原文及譯文

曾子易簀選自《禮記》檀弓上,《古文觀止》中亦有收錄。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現山東省今濟寧市嘉祥縣)人。孔子弟子之一。曾子是一個視守禮法甚於生命的人,他沒有做過大夫,無意中用了大夫專用的席子。假如他死在大夫專用的席子上,那就是“非禮”了,哪怕是處於彌留之際,也依然命令兒子給他更換席子,剛換完,他就無憾而終了。文中曾子的形象惟妙惟肖,他以身護禮,言行一致的學者的風度得以充分的表現。

《曾子易簀》原文及譯文

《曾子易簀》原文及譯文

曾子寢(qǐn)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shēn)坐於足,童子隅(yú)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huǎn),大夫之簀(zé)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jù)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曾子躺在床上,病危。曾子的弟子子春坐在床旁邊,曾元、曾申坐在床腳下,童僕坐在角落拿著蠟燭。 童僕說:“華美而光潔,(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蓆啊!”子春說:“住嘴!”曾子聽見這話,驚懼地說:“啊!” (童僕又)說:“華美而光潔,(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蓆啊!”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送的,我沒有啊。(曾)元,(扶我)起來換竹蓆。”曾元說:“您的病非常嚴重啊,不能移動(您的身體啊)。(如果)幸運地到了早晨, 一定遵從您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他(童僕)。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小人愛人以無原則遷就。我還有什麼苛求啊?我能得到(封建禮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足夠了。”(曾元)扶著抬起(他的身體)然後更換竹蓆,把他送回席子,還沒躺好就死了。

曾子:即曾參,孔子弟子。寢疾:病倒,臥病,此偏向於病倒。寢,睡臥。疾,小病。樂正子春:曾參的弟子。曾元、曾申:都是曾子的兒子。隅:名詞作狀語,在角落。華而睆:華美,光滑。簀:席子。瞿然:驚歎的樣子。季孫︰魯國大夫;曾子受其賜簀,非禮也。革:通“亟”,指病重。變:在此指移動姑息:無原則的寬容正而斃︰謂合於正禮而歿。反:同“返”。沒:同:“歿”,死。

《曾子易簀》原文及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