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麼一個怪狀:
國內電信業每每發生點大事件,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合併”的消息就會甚囂塵上。
中國移動在移動通信市場份額中一家獨大,電聯要合併施以抗衡;
5G牌照或發三張,廣電入局,電聯很有可能合併;
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楊傑調任中國移動,電聯合並大勢所趨。
稍有一些風吹草動,電聯合並的討論彷彿是現實版“狼來了”,之前有媒體將電聯合並分為五步走,分別為:
第一步:高層領導互換;
第二步:網絡共建共享;
第三步:終端聯合定製;
第四步:業務深度融合;
第五步:資本融合重組。
網友們還發表過關於電聯合並的五大預言:
電聯合並的傳言不斷,也可以理解為是業內的一種心態,一方面是對當前電信業發展不平衡要求改變的呼聲,另一方面則透露出在轉型過程中基層員工對未來發展的擔憂。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國移動相對於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優勢差距較大,不過在國家提速降費的要求下,加之攜號轉網的不斷滲透,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熾化,在末端市場的直接競爭則表現在:
4G流量市場競爭導致“號碼壁壘”作用可有可無:流量成為市場主流與消費者剛需,套餐門檻刷低,消費者對號碼的依賴性降低,號碼“存在感”薄弱;
家庭寬帶市場被管道競爭主導:除IPTV業務的簡單疊加,無再多拓展舉措。
而從基層員工角度來說,也有網友作出分析:
“狼來了”聽多了,很多人不但不相信,更通過國企改革的目標與搶佔“貨源”對此加以分析:
還有人表示目前國內需要三支“敢死隊”來做大通信設備企業,內容如下:
@winnyterry:
中國的一帶一路,是我國近兩個五年計劃的對外貿易主導策略。而在通信行業上,中國越來越表現出希望和美國爭霸全球通信主導地位。從這點出發,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通信行業上,能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參與和主導行業競爭的一定是技術能力和水平還有專利最強的設備商,例如中興華為。而運營商,坦白講,沒什麼實際技術能力的,所以一帶一路不能靠運營商。但大家都知道,中興華為在過去的幾年,特別是2018年,被歐美狙擊得遍體鱗傷,國家極其需要在國內為中興華為這些通信行業一帶一路的領頭羊保證一個成熟而高產出的市場,為他們輸血。因此,國內三家被打壓,就不難理解了。國家就是要三家通過不停的產業升級換代、重複投資來保證設備商有足夠的子彈和市場份額去參與國際競爭。浪費不浪費、高效低效的問題只是某些行外人單方面站在運營商角度去看而得出的結論。
國家在下一局大棋,在這局大棋上,三大運營商的利益都是expandable(可以被犧牲的,也可以叫敢死隊)。中國要主導全球通信產業的目的非常明確,而在專利上,1~3G的主流制式,幾乎為0(TDS非主流3G制式,專利佔比大約是7%,但在全球整個產業鏈上可以忽略不計),4G上升到10%,5G上升到30%(華為、大唐是主要功臣)。而30%還不足以撼動美國高通和3GPP,國際電聯那幫在國際通信標準和市場根深蒂固的蛇鼠一窩,中國只有不斷的通過5G、6G、7G、8G的產業升級中提高自己的主導專利百分比,才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其中,三大的重複建設問題,在這局大棋上根本不是問題,而且是必須要重複建設的。因為只有不斷重覆建設,才能讓國內參與國際通信大戰的設備商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和市場經驗和足夠大的市場份額。
以此來看,電聯合並存在一定的優勢,也並非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借用一句話說,鑽石有鑽石的光芒,珍珠有珍珠的優雅,無論是維持現狀還是合併,電信和聯通的出始終要靠自己走出來。
閱讀更多 C114通信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