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賺得卻比康師傅和旺旺都多

如果要說在生活中,對人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那莫過於衣食住行當中的“吃”了。要知道,在這四項當中,人們對於食品的需求才是最無盡止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食品行業的競爭絲毫不比現在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溫和,甚至更加激烈,別說每年有多少大中小餐館開了又關,就連一些大公司,如果沒能依靠創新得到人們的青睞,也是很容易會倒下的,之前范冰冰代言的“天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賺得卻比康師傅和旺旺都多

其實在中國的食品界,有這麼三座大山,分別是康師傅、旺旺和統一。這三位都是快消食品界的巨頭,不說曾經,就連在有了競爭對手的現在,這三位也沒有落下風,儘管業績在下滑,但是知名度也一直立在那裡,人盡皆知。不過現在在食品界,卻有這麼一個品牌,明明是靠模仿起的家,知名度甚至還沒有康師傅要廣,結果卻賺得比康師傅和旺旺都要多,它的名字叫達利。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賺得卻比康師傅和旺旺都多

其實說起達利,你們能夠想起的應該就是達利園,但是你知道嗎,達利旗下的產品覆蓋度非常廣,有些產品甚至讓你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和其正、好吃點、可比克、樂虎等著名食品,均是達利旗下產品。這些產品的知名度可以說都不輸於達利園,甚至更高,但就是擁有這麼多大牌產品的達利,為什麼會被人冠上了食品界“騰訊”這樣的稱號呢?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賺得卻比康師傅和旺旺都多

其實達利能夠有今天,離不開它的創始人許世輝的努力。許世輝在1989年創立達利的時候,達利還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區域性食品公司,但是許世輝並不是一個偏安一隅的人,所以到了21世紀,達利選擇了一個非常鋌而走險的發展策略,並依靠這個策略成功走向全國,成為行業巨頭,這個策略就是“模仿”。因此當好麗友風靡全國後,達利迅速推出了達利園;當王老吉成為飲料界黑馬後,達利緊接著推出了和其正;當樂事為全國人所喜愛後,達利急忙推出可比克。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賺得卻比康師傅和旺旺都多

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是模仿,那為什麼人們還是願意去買這些“山寨貨”呢?那是因為許世輝自然知道一味模仿根本不會有作用,所以儘管達利推出的是類似產品,但是其品質卻十分優秀,有的甚至能超過原版。而且最重要的是,達利擁有一個極其強大的銷售渠道,如今的達利在全國擁有超過5000家經銷商,另外還有約350萬個經銷點。在“青出於藍”策略和強大渠道的雙重加持下,達利食品的銷售額增長可以說是非常可觀了:從2012到2017年的這5年時間裡,達利的銷售額從108億增長到了198億,利潤也從不到7億增長到了34億,說甚至超過了康師傅、統一、旺旺三家之和。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賺得卻比康師傅和旺旺都多

達利的成功無疑是為其他的陷入困境的各大食品企業提供了一條新的解決途徑,那就是多點開花,多品牌知名的塑造,畢竟之前單一品牌的形式在消費者需求不斷提高不斷變化的今天,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優勢,所以成為“雀巢”應該要是每家食品企業的目標。那麼對於依靠這樣策略成長起來的達利,你們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