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春日下午,我決定去海格特墓園看看馬克思墓地。

車輛穿行在坎姆登區彎彎繞繞的小街上, 窗外閃過一幢幢聯排小樓,有些人家院子裡早開的櫻花分外悅目,公園裡綠色滿眼、春意盎然。 戶外運動場地中,揮拍打球的人讓人羨慕。

150多年前維多利亞時代的坎姆登區,不是這個樣子的。那時這裡接近郊區,沒有平坦的柏油馬路,少見這些高尚的富人街區。常見的是,窮人家撿煤核的小孩子滿街跑。當年,馬克思、恩格斯都住在這個區,還有狄更斯,面對那個有史以來“最好也是最糟”的時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哲學和經濟學以及政治學的領域裡大力探索,而狄更斯在文學的道路上辛苦前行。他們成就的一切成為坎姆登區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海格特墓園門口下車時,我看到墓園像往日一樣安靜,門口只有一個賣票員。

花四英鎊買票進入, 每個遊客都是如此,即使他是本地人。

買票時問守門人,“犯罪分子抓到了嗎?”

他說“沒有啊”

“他是從這個門進去的嗎?”

“不是,有可能是夜裡翻牆進去的。”

“以後會不會裝監控?”“還沒有這個打算”。

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2月15號馬克思墓地今年第二次遇襲,遭受紅油漆塗寫和鈍物打砸

英國人就是這樣“CALM DOWN AND CARRY ON”(鎮定自若)的,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發生後,恐怖襲擊的威脅一次次反覆發生,倫敦地鐵部門為了保持生活如常還是沒有增加安檢措施的打算。 近年, 地鐵部門進一步裁撤員工,人工買票都沒有了。 所以,對於這家墓園來說, 雖然剛剛經歷了兩度被人破壞馬克思墓地的意外,但是在人手短缺,非盈利運營的狀況下,增加額外的人員和設備監控是不太可能的。

入園走了幾百米, 就看到大路邊的馬克思墓。四周有十多個遊客,有的人圍著墓地四周觀望。

那上面,先前塗寫的紅漆已經被洗去大半,現在醒目的是墓地基座上貼的一張白紙,那上面用紅字寫道:“你們可以破壞馬克思的墓碑,但是無法抹去他的主義。”落款是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

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土耳其來客的留言:碑石可以被損毀,主義不能夠被破壞。

遠方來客留下的感言及時又誠摯,墓碑下面的一堆鮮花想必也有不少是來自這些客人。

趕緊查了查, 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早期信奉馬克思列寧主義,堅持武裝鬥爭, 被美國列為恐怖組織,但是英國沒有將它另眼相看。

無論怎麼說,歷史上的英國有其包容的一面,不那麼唯主義是從, 所以馬克思才能在這裡安家做學問。

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馬克思墓地所有者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工作人員前來查看墓地

在進門時, 守門人告訴我,今天來了幾位馬克思紀念圖書館的志願者,你可以和他們聊聊。 馬克思紀念圖書館是馬克思墓地的所有者,我找到這幾位志願者,和守門人一樣,他們也對破壞墓地的兇徒一無所知。話題轉到馬克思紀念圖書館,那位男志願者驕傲地告訴我,他們一共有16萬冊圖書,“你知道嗎 列寧也曾經在我們這裡工作過, 那是1902年--1903年,他在我們那裡辦報紙。 ”

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我第一次聽說列寧同志也在倫敦生活過,不僅列寧,還有斯大林 高爾基,托洛茨基等等 ,原來建立蘇聯的布爾什維克起源於倫敦。 坎姆登區,相當於是世界上馬列主義的思想發源地。

遊客們一個個走了, 只有一名中國男士和我還逗留在原地, 這位先生說,他在英國訪學結束,回國前來看看馬克思。然後沒有再多交談, 兩不相擾。我在墓園四周兜兜轉轉,心潮起伏。

角落裡新開的洋水仙、報春花、風信子,這些活潑的春花彷彿沐浴著逝者的靈魂 。

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19世紀初,大多數英國人辭世後埋葬於教堂,隨著教堂墓地日漸滿員, 一些墓地營業者想到在教堂之外另闢新所。海格特墓地開辦於1839年,是倫敦第三傢俬營墓地,迄今已有180週年的歷史,作為一家非英格蘭教堂所屬的私營墓地,在這裡安葬的人可以不信教,恩格斯為馬克思一家選擇的這塊墓地,在那個時代,也是一塊身心相契的安葬之所。

20世紀中期,海格特公墓也臨近滿員, 墓地無力營收,經營者最終因為一起金融醜聞而破產 ,同時期, 倫敦其他墓地大多面臨同樣的困境, 一些墓地被地方政府接管,由納稅人出資維護, 而海格特公墓的的管理權, 被墓地周邊居民組成的“海格特之友”所接管。墓園以馬克思墓地為中心努力維護,漸漸成為倫敦最富有口碑的墓園和觀光地。

就在我來的前一天, 英國文化遺產事務部長邁克爾 埃立斯也走訪了馬克思墓園,他在這裡查看墓園修復情況,通過臉書呼籲,不管每個人的政治觀點是什麼樣的, 肆意破壞保護文物都是一種野蠻行為,對於破壞馬克思墓地的破壞者,任何人如有知情請立即報警。

春光正好  去海格特墓園拜謁遇襲後的馬克思墓地

2月20號,英國文化遺產部長邁克爾-埃立思 走訪馬克思墓地

出門時再和守門人寒暄,告訴他,希望早點聽到破壞者被捕的消息。臨走前也細細打量賣票處小屋裡滿眼的馬克思紀念品,這些是否能夠證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價值在一些人那裡是仇恨犯罪的靶心,而在更多人心裡,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