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魯夫:紮根中國,創新工業數字化基礎

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工業3.0)是製造業與電子、IT的結合,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自動化,智能製造、精準製造是工業3.0的產物。那麼,工業4.0則是信息物理系統(物聯網)支撐下的工業第四次革命。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您做好萬全準備了嗎?

“工業4.0的基石是能提供所有相關的實時數據,並能及時從這些數據中提取最具價值的信息。”在2018年12月18日訪談中,巴魯夫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薩拓思(Thomas Sattes)如是說,“巴魯夫的傳感器及識別系統便能做到這點。”

巴鲁夫:扎根中国,创新工业数字化基础

巴魯夫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

薩拓思

經過4代人的經營,這家家族型公司不僅只是傳感器的生產廠商。從“sensors worldwide”(全球範圍內的傳感器)到“innovating automation”(創新自動化)的跨時代成長,巴魯夫更能提供著眼於未來的創新型傳感器、工業識別及網絡技術、機器視覺、安全產品,以及用於集成式系統解決方案的軟件,而這些正是工業數字化的基礎。巴魯夫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工業4.0的推動者。

乘上工業物聯網東風

當工業物聯網(IIoT)席捲全球,巴魯夫乘勢而上。

“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2025’及工業4.0的相關政策推動,與智能製造相關的行業企業都通過升級設備來實現工廠自動化、數字化與智能化。其中,汽車、包裝及食品飲料,以及工程及機械設備製造商對自動化的需求日益增長,為整個自動化行業創造了繁榮。”薩拓思說。

特別是2017年,行業用戶對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高需求,為巴魯夫集團帶來了創紀錄的增長。此外,2017年巴魯夫集團對iss創新軟件服務有限公司(iss)及Matrix Vision有限公司(MV)的收購,增強了巴魯夫在軟件開發及機器視覺領域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壯大了巴魯夫的業務能力。即便2018年外部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巴魯夫自動化(上海)有限公司仍在11月就完成了2018年的任務指標,並實現同比兩位數的業績增長。

在工控小編為其強勁增長力發出感慨的同時,薩拓思為巴魯夫持續快速發展歸納總結了幾大關鍵性因素:

高效而有執行力的團隊。員工是巴魯夫獲得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公司不光招募資歷比較高、經驗更豐富的員工,還為員工提供專門的學習室以及專業的內部培訓,並支持他們就讀上海交大、復旦等高校的MBA、EMBA課程,在團隊內部形成良好的工作、學習氛圍。

調整組織機構,以垂直銷售的方式進行重組,明晰職責劃分。聚焦三大核心行業:移動性行業、包裝及食品飲料、工程及機械設備。根據這一戰略需求,巴魯夫中國劃分不同的區域市場:北方大區、華東大區、中南大區,區域銷售負責訂單的全流程跟蹤與服務。“垂直行業戰略能確保各行業對於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需求轉化,並加入相應的客戶產品系列。這種結構不僅可以幫助巴魯夫縮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還能讓研發更具針對性、更快速、更適應行業。”薩拓思說。

不斷推出新產品。

諸如,研發出BIS M-4008一體化的RFID讀寫器,將天線和處理器集中在一個外殼中,節省了時間、空間和費用,並能無縫地連接到PROFINET網絡。

外部環境影響。2017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不斷上揚的經濟走勢和訂單狀態讓巴魯夫保持健康快速發展。

創新工業數字化基礎

相對於美國“工業互聯網”主張藉助互聯網技術,自上而下地對傳統的工業生產體系進行整合與滲透,德國工業4.0更注重通過信息、通訊技術與自動化的深度融合,自下而上地升級其現有的自動化體系。

從傳感器乃至互聯網的無縫通信是高速、靈活、高效生產的關鍵,也是確保工業 4.0 連接的關鍵。無論是目標檢測產品線,包括接近開關、光電光電開關等,還是線性位移檢測傳感器,亦或是工業系別系統RFID和工業網絡連接解決方案,巴魯夫都能為客戶提供最廣泛的創新自動化解決方案。

“巴魯夫已有近百年曆史,深入自動化行業長達50多年,現如今將這一經驗應用於物聯網。”薩拓思說,“如今,針對數據的產生、傳輸再到處理的需求,我們能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巴魯夫在硬件、連接及數據可視化方面都頗具優勢。

巴魯夫的IO-link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對過程數據、服務型數據、事件數據進行傳輸,實現從智能傳感器到上位控制器的無縫通信。通過IO-link 產品,客戶可以實現從上層PLC 到下層傳感器的整個網絡連接,從而實現對整個工業生產線的控制。

“巴魯夫很多產品都支持IO-Link接口,同時注重對IO-Link功能的再開發。”薩拓思舉例說,2017年巴魯夫推出一款新的安全I/O模塊,它第一次將IO-Link疊加在安全之上,實現自動化中的安全,簡化了安全工程的集成工作,一個開放給傳感器層的系統可以簡單地集成到現有的設備。

這種集成安全概念是IO-Link理念的合理延續。它是基於成熟的IO-Link標準和PROFIsafe的全球領先技術。這意味著它使用了基本的IO-Link優勢,例如簡單的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換、高靈活性,以及對安全信號的普遍適用性。更重要的是,整個系統的功能保持不變,安全性幾乎作為附加屬性提供。

“RFID與工業4.0中的其他概念一樣重要。”薩拓思表示,用戶對於製造數據的需求不斷增長,有力推動工業RFID的發展。特別是在移動性這一核心行業,巴魯夫的RFID系統可被視為本地或全球汽車製造商的工業標準,尤其是動力傳動系統裝配線的製造商。客戶在製造過程中需要快速而無接觸的數據傳輸,巴魯夫的RFID系統能夠滿足這些需求。

工業圖像處理對於現代柔性製造是必不可少的,它可確保產品質量並實現高效的製造流程。巴魯夫BVS視覺解決方案開闢出各種強大的應用程序,用於視覺質量控制、識別和定位。比如,BVS SC智能相機可以讓生產過程中的缺陷檢測變得容易,並且保證檢測對象的質量控制。它可以檢測DPM碼、文本或者序列號,並協助機器人定位。

紮根中國共贏發展

2018年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造就了快速崛起的中國,也見證了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繁榮發展。

說起巴魯夫與中國的淵源,早在1994年巴魯夫就在上海成立了一家貿易型公司。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但巴魯夫深信中國會快速崛起,並在此過程中成為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市場。巴魯夫總部便持續對中國市場進行投資,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於成都新建工廠,設立研發基地,進行工廠擴建。

“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薩拓思表示,中國的一大獨特優勢在於,政府對於各個板塊的發展有著長期且明晰的政策支持,比如五年計劃、十年計劃;針對經濟、技術、科技或者某一行業的發展也有相關指導性政策,能積極引導並推動行業、企業、市場的發展走勢,效果十分明顯。

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政策有力推動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2025年也被視為關鍵時間節點。“所以,我們相信,2025年到來之後,中國製造業不僅代表‘中國製造’,而且具有中國高品質。”薩拓思說,“至於巴魯夫中國,我們將持續關注三大核心行業,進一步擴大產品線,致力讓設備更加聰明,併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合適的應用解決方案。巴魯夫紮根中國,攜手夥伴,實現共贏發展。”

巴鲁夫:扎根中国,创新工业数字化基础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