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32集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北部灣人家》正在央視八套熱播,開播當日就獲得了全國同時段收視率第五的成績。昨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電視劇《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主持,出席研討會的專家有: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等。

製片方和主創人員出席的有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宋震寰,原廣西新聞出版廣電局影視處處長利讓賢,原廣西電視臺副臺長張敬,廣西電視傳媒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斌,中央電視臺責任編輯、電視劇《北部灣人家》責編王宏躍,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總監王大慶,《北部灣人家》文學統籌張巖,劇中韋桂蘇的扮演者斕曦。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內容管理處副調研員週一希,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評獎活動部主任李海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綜合處副處長王青,中國電視藝術網宣傳總監張義華也出席到會。

該劇置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背景、圍繞著廣西北部灣開放開發大環境展開,講述了北部灣一戶普通人家的溫情故事,是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雙獻禮”大戲。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央電視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公司、廣西廣播電視臺、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廣西電視傳媒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著名導演齊星執導,著名編劇劉靜擔綱編劇,人民藝術家李雪健攜手劉莉莉、斕曦、杜源、鄭曉寧、趙麒、房子斌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共同傾情演繹。著名音樂人撈仔擔任主題曲和全劇音樂創作,著名歌手孫楠擔任主題曲演唱。

與會專家分別從該劇的獨特視角、人物塑造、審美藝術、和精神情懷等方面,對電視劇《北部灣人家》進行了深度討論並予以高度讚許。

情感敘事 昇華“雙獻禮”格局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認為:“《北部灣人家》中每個人的生活態度都很瀟灑,讓我想起一句話‘對於亞當和夏娃來說,天堂就是他們的家,但是對於亞當和夏娃的後人們來說,家就是他們的天堂。’”李準指出,《北部灣人家》注重生活細節,很溫暖,有生活的味道。而且劇中對民族文化的展示,也體現出文化的多樣性,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文化多樣性既是發展的資源,也是發展的動力。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對《北部灣人家》進行了深刻地分析:“該劇的特色是以情感敘事,改革開放的成果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精神和情感的表現也很重要。特別是人物設置上獨具匠心,簡教授雖然得了阿爾茲海默症,但她代表著向死而生的概念,衰老、孤獨、病痛不可避免,但她桃李滿天下,完成了自身人生價值的昇華。”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從“雙獻禮”層面表達了對《北部灣人家》的欣賞,他認為這部劇雖然具有題材上的制約,仍然做出了一些有益嘗試,規避了傳統獻禮劇事件宏大、人物眾多、身份顯赫的毛病。稱讚該劇為時代的禮讚、情感的禮讚和生命的禮讚:《北部灣人家》首先完成了獻禮劇的命題定義,將改革的成就濃縮在一家人的故事中,做到了對時代的禮讚;其次,該劇用情感關係釀造新時代的人情美,沒有權謀陷阱,真正講述明朗向上的純潔人性;最後,通過老夫妻對生命的意義做了解讀,時代在發展,生命也在衰老,但該劇傳達的是一種悲憫、溫情、通達的生活哲學,告訴觀眾,死亡並不可怕。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中國作協全委、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範詠戈認為《北部灣人家》填補了題材的空白:“北部灣是中國經濟的第四極,發展潛力很高,作為重要的改革開放的前沿,應該有一部相應的作品去表現,《北部灣人家》就是這樣一部劇。”他提到該劇是一部溫情劇,拒絕編年史式的鴻篇鉅製,而是選擇以家庭中錯綜複雜的血緣關係去呈現。“雖然劇中有很多矛盾,但最後把它們都理順了,達到了九九歸一的境界。”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從親情的角度對《北部灣人家》進行了解讀:“韋家其實是現代文明的縮影,現在這個時代缺少對親情的守護。”她認為該劇可以定義為“新家庭倫理劇”,超越了家庭倫理劇的固有範式,沒有套路,冷靜客觀,沒有重口味、強衝突。“比如劇中簡淑賢作為大學教授,她想留住的是傳統文化的根脈和廝守一生的親情,但年輕兒女們在奮力前衝中卻不知道正在失去最重要的東西——親情。這部劇重視對老年人精神情感的呈現,呼籲觀眾在珍惜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生活的同時,更不能丟失情感,遺忘親情。”

另闢蹊徑 反套路表達生活哲學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認為《北部灣人家》另闢蹊徑:“將宏大敘事與家庭生活有機結合,時間軸不用線性敘事,而是採用正在進行時。”從這部劇中可以看到廣西的人文美景,也可以看到三代人的情感傳承。獻禮劇不一定要大談過往功績,展現改革開放的成果也很重要,劇中還涉及到環境保護、原住民搬遷等問題,直面改革中的困難,正應了“改革不是經驗先行,而是問題先行”這句話。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趙彤指出:“改革開放對每一代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北部灣人家》選擇的地區很獨特,補上了北部灣這個地方。”他提出很多劇只集中反映某些地區,忽略了改革開放其實是整個中國都在做的事,《北部灣人家》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他還提到,韋大壯和韋桂蘇兩個人不只是父女之間的傳承,也代表了兩個時代的交接,充滿了對未來的思考。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蓉認為《北部灣人家》主旨突出,多觸角、多落點。不同於其他獻禮劇,這部劇時間上採用單向講述,空間場景集中在室內,故事情節集中在家庭成員之間。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研究部主任陳超英從風格樣式方面對《北部灣人家》進行了分析:“這部劇採用了不同的風格樣式,從家庭昇華到社會,娓娓道來。看似是家長裡短的瑣事,但折射出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立足現在,反證過去,突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現實緊迫性和必要性。”他還從人物設置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韋桂蘇這個人物通過對開發區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後期的流產、拆遷問題的處理,人物形象慢慢豐滿,是一個立得住的人物;杜源飾演的羅天佑富有喜劇色彩,使《北部灣人家》這部劇的人物群像更加豐滿;簡淑賢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羅天佑的黃昏戀都集中反映出老年人的幸福問題,彰顯了該劇的人文關懷。

《北部灣人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年度溫情“雙獻禮”佳作獲贊

電視劇《北部灣人家》的播出,是對獻禮劇新形式的探索,也填補了改革開放題材電視劇在區域選擇上的缺失。各位專家對這部劇寄予了新的期望,希望主創能夠保持優勢,拍攝後續劇集,對廣西文化進行深挖,帶給觀眾更優質的影視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