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小偷家族》:何為羈絆?可能“溫情”是最好的解釋權

看過《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比海還深》等經典作的觀眾我相信對是枝裕和導演並不陌生。同樣對於戛納電影節來說,是枝裕和導演也算是常客了。2004年憑藉劇情片《無人知曉》入圍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3年劇情片《如父如子》入圍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同時也獲得了戛納評委特別獎,2018年枝裕和新作《小偷家族》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大獎的提名。本文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是枝裕和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小偷家族》是一部風格奇特的犯罪家庭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令人心酸又同情的故事。同時是枝裕和用這部作品又有一次證明了他在世界影壇的地位與魅力。這部電影關於偷竊與溫情,再一次直擊觀眾內心深處,給觀眾心靈帶來震撼。

一家人生活在一個狹小潮溼,散發著臭味的廢棄破房子裡,基本上過著靠奶奶的救濟金生活。一家六口每天吃著寡淡無味的食物,時不時還需要去偷竊身穿的衣服以及救命的食物。雖然生活條件簡陋,但他們彼此之間都相互牽掛,心與心連在一起。

看似一個完整的家庭卻是偷來的。他們是以偷竊為生,卻跟我們潛意識中的偷竊者大不相同。因為他們偷的不全是生活必需品,還有那些殘存在世間上的"溫情"。

豆瓣8.7《小偷家族》:何為羈絆?可能“溫情”是最好的解釋權

本文章就以這部電影為例,通過"敘事結構、情感表達、人物關係"三個方面來解讀是枝裕和導演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敘事結構:整體敘事方式細膩中帶著久違的溫情,使故事情節更加容易帶動觀眾的情感共鳴。

·情感表達:多樣化的工作場景轉化,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盡收眼底,引發觀眾產生情感要素。

·人物關係:錯綜複雜的劇中人物關係和相親相愛的親情關係形成對比,矛盾的人物關係,極易帶動觀眾情感流露。

01、 敘事結構:直線性地敘事結構,獨特的敘事脈絡,使故事情節更加形象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是枝裕和最擅長的敘事手法,鏡頭不緊不慢的記述著普通人溫馨恬靜的家庭生活環境,劇情豐滿而不拖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與人間溫情在這種流水賬似的線性敘事中巧妙地湧現在觀眾地視野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地情感表達。

當我們以為是枝裕和又要借用這種通俗易懂,老生常談的直敘手法來講述這個普通家庭地生活環境以及片中人物情感表達時,電影地後半部分劇情急轉直下,通過對家庭生活的瑣碎和普通人生存之道的細膩描寫,轉而開始尖銳深刻地直接指向社會現實問題。

殺人後隱姓埋名的逃犯,將死去的來人屍體掩埋家中來騙取養老金、離家出走的問題少女淪落為以色情事業賺取生活費、因為家庭矛盾被父母拋棄的可伶孩子,電影的後半部分和前半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社會上存在的灰色地帶。

影片中是枝裕和用自己擅長的細膩,溫情的線性敘事手法,通過對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全方位解剖與刻畫,讓我們去理解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被社會的現狀所逼迫,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不得已。到了影片最後,觀眾對這些被社會拋棄的人物而充滿理解和同情,同時希望他們被警察盤問時不要暴露,一家人還能相安無事的在一起,繼續回到他們自己的"家庭"中去。

簡單平實的敘事結構,加上前後對比的敘事脈絡,使故事情節更加豐富飽滿,同時也向觀眾表達了該影片的魅力所在,從而更加形象的把普通人生存與社會現實問題同步展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產生強烈的人性思考。不僅引起了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而且還讓觀眾更加重視家庭和社會的關係。

豆瓣8.7《小偷家族》:何為羈絆?可能“溫情”是最好的解釋權

02、 情感表達:多樣化的場景轉化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體驗,從而刺激整個情節的情感發展,以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來觸動觀眾的情緒,引發觀眾產生情感要素。

小偷家族》中的情節和一個真實新聞事件有點類似。新聞事件講訴了在大冬天被父母毆打、遺棄致死的孩子。而《小偷家族》不同的是,被遺棄的孩子被"小偷"誘拐到了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中,所以沒有在冬天被凍死。

影片表達了對那些小人物的關注,已經那些對自己孩子使用違法行為的家庭的關注。是枝裕和用溫暖的語言、不斷變換的場景把握了觀眾的內心需求。向我們展現了"偷竊"得來的家庭比原生家庭更溫馨。

①影片通過不斷變化的場景營造出高度的視覺體驗,給觀眾帶來了情緒的烘托和情感的宣洩

《小偷家族》中故事情節與場景相互結合,不斷變化從而推動故事的發展。

影片剛開始就是在超市中一對父子正在偷竊,而他們在回家的路上卻看見了一個被拋棄在樓梯間的小女孩,接著轉向了他們生活的家庭中。那是一個破爛不堪,潮溼發黴的小房子,而在這裡生活的家人中,他們都很快樂、幸福,沒有人會捱打,也沒有人會被拋棄,而且他們都有一顆善良內心。

影片通過故事的發展和"拼湊"而來的家庭生活場景結合在一起,更好的給觀眾帶來情感共鳴。通過這個特殊家庭的生活瑣碎日常給觀眾帶來了場視覺盛宴和心裡感受。

場景的轉化增加了影片的懸念。每當觀眾看到這個"偷竊"而來的家庭過著拮据而又快樂幸福的生活時,導演就來了一個急轉彎,在一次偷竊中祥太失手,導致這個家庭所有的真相被查出。當所有的人都受到了警察的盤問時,我們觀眾卻一致希望他們能夠相安無事,希望他們重新生活。影片的場景轉化和情節的發展始終牽動著觀眾們的情緒,從而激發觀眾的情感表達。

在我看來,一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的魅力與價值。而電影中人物的不同情感表達真實的再現了當時社會上的現狀。讓觀眾更清晰的感受到電影的獨特之處,從而產生情緒之爭,進一步提升觀眾情感的基調。

豆瓣8.7《小偷家族》:何為羈絆?可能“溫情”是最好的解釋權

②通過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來觸動觀眾的情緒,引發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小偷家族》沒有選擇傳統的一般家庭作為影片的主基調,而是通過無血緣的多人重組家庭來展現影片的獨特魅力。影片中治是一個工地上的臨時工,在工地受傷後,一直在家休養,沒有工資來源。信代整天在洗衣服工作,靠偷竊客人衣服中的貴重東西來維持家庭開銷。亞紀離家出走來到這個家庭後就從事色情工作賺取生活費。祥太和由裡就跟著治一起偷竊。

影片通過他們這些小人物的所作所為展現了他們面帶微笑的悲涼。他們都是被生活所逼迫,不得已走上了這條路。可是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因為生活拮据而動奶奶的一份錢,也沒有因為家庭的寒酸,對被原生家庭拋棄的祥太和由裡不聞不問。他們所作的種種不過是在現實的社會中求一個安生之地罷了。

在我看來,影片中這些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更直觀的反應了這個社會上存在的弊端。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是芸芸眾生之一,都是被現實所逼迫,為了生活而奔波。也是因為如此,影片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給觀眾心裡帶來巨大的衝擊,從而觸動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對現實的思考。

03、人物關係: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給我們帶來了對"溫情"的另一種理解,血緣不代表親情的存在,他們用"偷"來的家庭,詮釋了人間那點僅存的"溫情。"

①奶奶--柴田初代

影片中奶奶住在一個黑暗潮溼、破爛不堪的小房子裡。奶奶雖然有兒女卻無人願意照顧她。影片中奶奶靠著微薄的養老金獨自一人生活,後來收留了落魄的治和信代夫婦,再接著收留了離家出走的亞紀,到後來收留被拋棄的祥太和由裡。就這樣一家拼湊的六口人,過著靠奶奶接濟的生活過日子。

其實,奶奶的兒子曾經拜託過民生委員的人來找奶奶談談,讓奶奶搬去公寓和其他老年人一起居住,這樣就有人照顧她,陪伴她了。可是奶奶拒絕了,現在的她過的很好,有一群近似"親人"的孩子陪伴她,就算沒有兒女陪伴身邊,也不孤獨。

在我看來,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獨居的老年人,他們子女整天忙於事業,忙於自己的家庭,根本就顧不上獨居的父母。可是,為了能夠照顧到父母,就想著送父母去養老院。這樣可以省了很多事,也可以給父母一個相對安全舒適的環境。可他們卻不知道,父母想要的不是舒適生活的環境,而是子女的陪伴。或許這就是親情之間所缺少的東西,而在影片中恰恰相反的體現出來親情的冷淡。

豆瓣8.7《小偷家族》:何為羈絆?可能“溫情”是最好的解釋權

②爸爸、媽媽--柴田治、柴田信代

治和信代是情人關係,合謀殺了信代的前夫。然後兩個人隱姓埋名的生活,後來被奶奶收留,來到了這個家庭。他們兩個都沒有什麼能力,治在工地做臨時工,偶爾帶著當初在廢棄車裡撿回來的祥太一起去偷東西。信代在洗衣服工作,平時靠偷竊客人衣物裡的東西才補貼家用。他們雖然是小偷,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

生活中又有多少像治和信代這樣的人呢?為了生活迫不得已,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最後他們的所作所為因為違反法律道德,被法律制裁,接受懲罰。

在我看來,他們所作的一切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他們身上的善良與真誠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希望每個被生活所迫的人們不要遊走在法律的邊緣就算生活很苦,也一定要擁有一顆真誠和善良的心去面對一切。

③小姑子--柴田亞紀

亞紀是一個渴望溫暖,渴望家庭的人。離家出走的亞紀被奶奶好心收留,成為這個特殊家庭的一份子。在這個家庭中,她感受到了被人關心、被人在乎。這些都是她在原生家庭中沒有的感受。在這個家庭中而亞紀用妹妹的名字,扮演高中生,去風俗點店做陪睡擁抱枕腿等給人溫暖的工作。當她枕著奶奶的腿睡覺時,她就能感受到溫暖,從而安心睡去。

豆瓣8.7《小偷家族》:何為羈絆?可能“溫情”是最好的解釋權

其實亞紀是一個善良的孩子,當奶那去世時,只有她哭了。因為在她眼中只有奶奶是對她最好的,因為奶奶給她帶來了溫暖和關心,這些都是她在原生家庭中渴望的。

在我看來,像亞紀這樣的孩子,我們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因為重組家庭,很多孩子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生活中,這些給他們心裡帶來了很大的傷害,讓他們對面對的一切產生懷疑,可是生為父母卻從不在意孩子的感受。

④哥哥和妹妹--祥太、由裡

在這個家庭成員中,祥太和由裡都是被家人所拋棄的孩子。他們的所有不幸卻在這個特殊的家庭中得到了安慰。祥太喜歡《小黑魚》的故事,治聽完祥太的故事後,就扮起了金槍魚追著小黑魚。其實這不是隻是一個遊戲,而是父子之間的一場對決,而最後小黑魚打敗了金槍魚,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由裡是這個家庭中最小的成員。也是最受喜愛的小妹妹。當她被太治在樓梯口撿回後,奶奶發現她全身都是傷,問由裡是怎麼回事,由裡卻說自己摔得。當奶奶偷很多衣服給由裡,由裡卻說會不會被捱打。當信代讓由裡為自己尿床道歉時,由裡一直說著對不起。可見,由裡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在我看來,不幸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知人間冷暖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還是存在的。他們對孩子缺少關懷與愛護,不會考慮家庭問題給孩子心理帶來的傷害,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不幸的家庭和不幸的孩子。


豆瓣8.7《小偷家族》:何為羈絆?可能“溫情”是最好的解釋權

寫在最後: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的一次突破,他沒有滿足於自己一貫堅持的講述普通家庭生活的小溫情,而是更具挑戰的突破自己的底線,將人們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深刻思考融入到自己的電影作品中同時也將自己的電影水平提到了另一個高度。而這部作品一致獲得了國際大獎和影迷的好評,這也意味著是枝裕和的這次突破性嘗試是非常成功的。

其實,你我不過是社會洪流中最為普通的一份子,都有著彼此最為信任的靠山,不論冬天多麼寒冷,總會有美好的情感去幫助你融化冰雪。我寫這部電影的原因,就是因為很少有人把眼光放在現實之中,他們總是會去追求所謂的英雄主義情懷。當是枝裕和通過這洶湧的社會洪流中,看透了一切並用簡單平實的敘事手法記錄下來。

而我通過《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人性的枷鎖,社會的灰暗地帶。在這些現實問題中,孩子是原生家庭問題最大的受害者。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是現實社會最大的受害者。那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更應該好好思考影片中給我們帶來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