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核心要點

有聲書並不是新生事物,但在我國直到近年才漸獲市場青睞。其原因主要是有聲書既能滿足人們利用碎片時間快速獲取知識或娛樂的需求,又能讓人們疲勞的雙眼得以解放,並形成與各類視頻產品有差異化的賽道。

有聲書市場由內容和技術雙輪驅動。內容方面,未來投入重點一是內容多元化和改編個性化;二是平臺自制IP開發;三是表達形式的創新。技術方面,主要是利用各類智能技術,提高運營效率,開發新的移動載體,優化用戶體驗,提高用戶粘性與付費意願。

有聲書市場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投放、付費收聽、粉絲經濟和硬件設備售賣。未來收入來源可向線下和衍生產品拓展,如舉辦線下書友會,將有聲書進行影視改編等。

隨著市場熱度上升,監管對有聲書內容及平臺的審查也將趨嚴,加速市場優勝劣汰,行業投資的政策風險需要關注。

目錄

1. 聽書市場漲勢喜人

1.1 海外增速最快的數字出版產品

1.2 國內市場快速增長,音頻平臺漸受青睞

2. 有聲書緣何崛起

1.1 差異化體驗

2.2 技術進步

2.3 內容付費

3. 產業鏈與競爭格局

3.2 以MCN為主的開發製作

3.3 龍頭已現的發佈渠道

4. 未來發展展望

4.1 行業逐步走向規範

4.2 視頻類產品的有益補充

4.3 內容與技術雙輪驅動

4.4 盈利模式仍有拓展空間

正文

2018年我國有聲書市場快速增長,已初步形成平臺為主、多方參與的完整產業鏈條,以廣告和內容付費為主的盈利模式也逐漸清晰,並有進一步拓展空間。雖然從提升感官效果的角度看,有聲書對視頻類娛樂產品的主導地位難以撼動,在實時互動等社交屬性上,與電臺類節目和視頻節目相比也存在先天不足,但是有聲書特殊的伴隨性以及用耳不用眼的特點將使其成為視頻產品的有益補充,併成為文娛集團努力構建的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1

聽書市場漲勢喜人

1.1 海外增速最快的數字出版產品


近年來,有聲書已成為海外數字出版領域增速最快的分支,其中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五個區域是美國、德國、英國、斯堪的納維亞和日本,年增長速度均在20%至30%之間。

1.1.1. 市場概況

從銷售規模看,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聲書市場。美國有聲書出版協會(APA)2018年中公佈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有聲書市場銷售規模為2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22.7%,這也是有聲書連續第三年銷售額增速在20%左右。18%的美國人一年至少聽一本有聲書,同比增長4%。各大出版商表示在其銷售的每10本書中就有一本為音頻格式。

從用戶年齡看,美國48%的有聲書用戶年齡在35歲以下。從使用場景看,57%的用戶在家裡聽書,32%的用戶會在車上聽書,高頻使用用戶中68%表示會在做家務時聽書,56%會在鍛鍊時聽書。從使用設備和下載渠道看,73%的聽書者長期選擇智能手機作為固定收聽設備。圖書館仍然是用戶獲取有聲讀物的主要渠道。52%的聽書者認為從圖書館借有聲讀物有助於養成聽書習慣,43%的聽書者在2017年中從圖書館至少下載過一本有聲讀物,14%的聽書者則是經常使用圖書館的數字有聲書資源。從有聲書的定價來看,39%的定價在10〜20美元之間,42%的定價在10美元以下,與紙質書相比,有聲書在價格上存在優勢。

在英國,有聲書的銷售額從2012年到2017年增長了148%。尼爾森報告顯示,儘管英國的紙質書和電子書銷量在2017年均較2016年有所下降,但有聲書的下載量增長了12%,銷售額增長了15%。有聲書消費在英國圖書消費中的佔比已達5%,其中虛構類讀物的消費佔比更高一些,達到7%。科幻小說、經典小說、自傳類、歷史類和科學類有聲書更受英國讀者歡迎。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1.1.2. 主要參與者

海外有聲書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傳統出版企業和互聯網科技公司,其中又以前者為主力。2017年美國5大出版社的有聲書在市場上的銷量佔比為44.5%,亞馬遜的銷量佔比為19.9%。在銷售渠道方面,幾乎所有零售商都會選擇將播客(Podcast)作為有聲書發佈的重要出口。

大多數海外出版商認為有聲書能夠讓更多人願意看書、聽書,為出版業帶來新的用戶進而帶動整個出版市場的規模增長,因此對製作有聲書表現出較高熱情。一些出版商甚至開始跳過紙質出版,直接進行有聲書開發生產。當然對於這類有聲書,穩妥起見,出版社一般會選擇知名度很高的作者進行嘗試。五大出版社中,Harper Collins出版集團2018年上半年數字有聲書銷售額同比增長55%,抵消了電子書疲軟的負面影響,最終實現數字銷售總額12%的增長速度。電子書和數字有聲書已經佔到該出版集團總收入的22%。Simon & Schuster出版集團2018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利潤增長9%,其中有聲書銷售增長27%成為集團增長最快的出版業務。另外,Penguin Random House、Hachette出版集團雖沒有披露關於有聲書的具體數據,但也都表示相關業務運行良好,將加大對該領域的投資佈局,如開設專門的音頻部門等。與互聯網公司相比,傳統出版商的優勢主要在於其作者資源和版權資源。

網絡科技公司方面,亞馬遜(旗下有Audible.com)一直在不斷優化其電子書與有聲書的融合,以提升用戶閱讀體驗。2017年10月亞馬遜推出新款防水電子書——Kindle Oasis閱讀器,除能防水外,該閱讀器還併入了亞馬遜旗下的有聲讀物,即在Kindle上,用戶可以從375,000個有聲讀物或其他音頻節目的內容庫中選擇,通過連接耳機、揚聲器或使用無線藍牙揚聲器進行聆聽。2018年10月,亞馬遜又推出新版Kindle Paperwhite電子書閱讀器,增加了藍牙和Audible支持功能,用戶可以在連接耳機或揚聲器的情況下在聽和讀之間來回切換。亞馬遜旗下的有聲書Audible公司還將業務推廣至全球。2017年該公司在英國市場實現銷售收入9700萬英鎊(約合8.5億人民幣),較2016年增長了45%,利潤也從2016年的3890萬(約合3.4億人民幣)英鎊增加到5990萬英鎊(約合5.3億人民幣)。

除亞馬遜以外,2018年,google play也推出有聲書,用戶還可與google assistant配合使用收聽有聲書,同年12月,Apple Books也新增了播放有聲讀物的功能。與傳統出版集團相比,互聯網公司在技術和財力方面具有優勢。特別是在競購有聲書版權時,互聯網公司給出的競標價格經常讓出版集團直接選擇退出。作為應對,傳統出版商更希望作者將紙質版權和有聲版權打包出售。

1.2 國內市場快速增長,音頻平臺漸受青睞


2018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達到46.3億元,較2017年增長42.90%;用戶規模達到3.85億人,較2017年增長30.07%。2018年第四季度受訪的有聲書高頻用戶年均收聽有聲書數量在10本以上的佔比達80.5%,較第一季度上升6.3%。值得關注的是,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首次引入對有聲書的專項統計,一定程度體現了有聲書市場的火爆程度。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從用戶年齡層看,30歲以下用戶佔比超過六成。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22.8%,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個百分點,其中14—17週歲青少年的聽書率最高,達28.4%。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從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看,一是選擇線上渠道的人數不斷增長,二是專業平臺更受人們青睞。將2016年和2017年的調查數據對比發現,選擇傾向紙質閱讀的國民佔比從51.6%降到了45.1%,選擇手機閱讀的則從33.8%增至35.1%。另外2017年通過網絡在線閱讀和電子閱讀器閱讀的用戶數量也較2016年有所增長。數字化閱讀為有聲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具體到有聲書市場,選擇“移動有聲APP平臺”聽書的國民比例較高,為10.4%;其次有7.4%的人選擇通過“廣播”聽書;有5.3%的人選擇通過“微信語音推送”聽書。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從有聲書的類型看,不同地域與年齡的用戶間呈現較明顯的差異分化,表明有聲書平臺內容的豐富多元性是吸引聽眾的必要條件。從收聽內容類別看,一線城市更偏愛人物傳記、文學名著,二線城市用戶偏好都市生活和幽默搞笑,三四線城市用戶更喜歡收聽文學名著類。90、00後用戶最為偏好哲學思想類有聲書,80、70後則更偏好都市生活類,其中70後對都市生活類有聲書的偏好佔比高達64.1%。

2

有聲書緣何崛起


與網絡視頻不同,有聲書並不是伴隨互聯網出現的新生事物,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已問世。那麼為何直到近年,有聲書這個概念才開始獲得市場的關注與青睞呢?我們認為主要還是在網絡娛樂快速繁榮、流量紅利見頂的大背景下,有聲書既能滿足人們利用碎片時間快速獲取知識或娛樂的需求,又能讓人們疲勞的雙眼得以解放,並形成與各類視頻產品有差異化的賽道。

2.1 差異化體驗

有聲書是一種用聲音來表達內容的產品。其內容多依託已有文字作品,如書刊、教輔教材、網絡文學、劇本等,通過朗讀、廣播劇等多種形式,由一人或多人進行展示。有聲書按載體主要分為實體有聲書和數字有聲書兩大類。其中,實體有聲書載體包括磁帶、CD、點讀筆;數字有聲書載體包括移動端APP、MP3、廣播電臺等。

彌補“看”的不足,是有聲書的一大特性。也是其最初被髮明的主要原因。有聲書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展初期主要是依據其“聽”的特性,為盲人、殘障人士及兒童提供輔助教育服務,如早期美國為視力傷殘的退伍軍人提供有聲版聖經;在書後配以錄音磁帶,輔助學生(讀者)學習正確發音或為其提供導讀,使其能夠更好使用、理解紙質教材。

伴隨性是有聲書的另一大特性,也是音頻類產品的最大特性。與“看”不同,“聽”由於不用佔用手和眼,並不影響人們同時進行其他活動,因此具有更廣泛的適用場景,如人們在做家務、照顧孩子、上下班的同時都可以去聽故事。對美國有聲書高頻用戶的一項調查顯示,68%的用戶會在做家務的時候聽書,56%的會在鍛鍊時聽書,32%的會在車上聽書。有聲書的伴隨性也使其更符合目前用戶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

同時,對於普遍用眼過度、眼部疲勞的都市人,聽書有助於休息眼睛,放鬆心情。多項研究表明,早期的親子共讀有助於加強親子關係,有聲書則能讓人們重溫兒時親子共度的溫馨記憶,讓人放鬆心情、平靜情緒。這也是很多人在入睡前喜歡聽電臺或有聲書的原因。因此對於“看”,“聽”是一種互補,能夠為用戶提供不一樣的感官體驗。與火熱但競爭激烈的各類視頻產品相比,音頻開闢了另一個全新賽道,這是其在網絡流量紅利見頂時,能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隨時隨地收聽的便利性,網絡流量消耗及內存佔用量低於視頻產品的優勢,趣味性(部分場景以聲音對話的形式呈現或有背景音烘托氣氛),引導性和情感陪伴性(聽別人給自己講、對自己說)也都是有聲書逐漸獲得用戶青睞的原因。

2.2 技術進步

通過對中美兩國有聲書市場發展歷程的梳理,我們發現有聲書市場的每一次大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推動。隨著技術發展,有聲書的載體不斷變化,其受眾和應用場景也因此得以拓寬,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2.2.1. 美國有聲書市場發展歷程

在美國,有聲書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主要面向學校和公共圖書館,也有少量在影像店出售,但直到八十年代,有聲書才逐漸獲得圖書零售商的關注,將其歸入圖書類進行展示銷售。

七十年代,磁帶、隨身聽(Walkman)、車載磁帶播放器等多項技術創新使得有聲書大眾零售市場得以形成。這一時期,一些公司開始邀請專業演員將暢銷書錄製成磁帶用於租售,並獲得通勤者和旅行者的青睞。

到八十年代,Brilliance Audio公司發明了一項技術使得同一磁帶的錄製容量得以翻倍,更多書籍由此可以不經刪減地轉換為有聲格式,極大提升了有聲書市場對用戶和出版商的吸引力,讀書俱樂部也開始加入這一市場,開始向其成員推薦有聲書,市場規模因此快速擴大,到1987年美國有聲書市場規模已達到約2億美元的規模。1988年美國已有四分之三的區域性和獨立書店開始售賣有聲書,有聲書出版商達到40家,是1984年的四倍。至九十年代中期,美國有聲出版業的零售規模已達到15億美元。

九十年代後期至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寬帶技術、新的音頻壓縮格式和mp3的出現為有聲書發展帶來又一次跨越式發展。在此期間,Audible公司建立了第一個可以線上購買有聲書的網站(www.audible.com)。同時,一些用戶開始製作公版書的有聲書,上傳至互聯網進行免費分享,擴大了有聲書普及度。有聲書最近一次市場爆發則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載多媒體娛樂系統等的快速發展。2018年,美國錄製了約5萬本有聲書,年銷售增速約為20%。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2.2.2. 中國有聲書市場發展

在國內,有聲書的雛形來自於早期廣播電臺的長篇小說聯播、評書聯播和少兒故事節目(如早期著名品牌“孫敬修講故事”)。八十年代中後期,有聲讀物開始獲得出版界關注。199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音像中心出版發行了《世界名著半小時》系列作品,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發佈的首部實體有聲書,隨後多家音像出版社和機構開始進行有聲書出版,這個階段有聲書主要以磁帶和光盤為載體,參與制作發行的企業以音像公司和出版機構為主。

2000年以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有聲書載體逐漸從實體向網絡化發展,傳播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聽書網站是這一階段有聲書資源獲取和傳播的主要網絡平臺,“天方聽書網”、“聽書網”等聽書網站出現。此後,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加大了人們聽書的便利性和興趣度。從2011年開始,移動端有聲書平臺陸續上線,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蜻蜓FM、咪咕聽書等紛紛入局移動有聲書領域,並獲得數額不等的風險投資。隨著入場者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2015年,資本熱情減弱,版權成本居高不下,變現模式單一等問題加劇市場混戰,經過近兩年的市場競爭,企業間距離逐漸被拉開,市場格局初步顯現。

2.3 內容付費

儘管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同樣惠及有聲書市場,但如上所說,在2015年到2017年,與當時風生水起的直播以及後起之秀短視頻相比,有聲書市場確實經歷了一段沉寂期。而後,在2018年市場又重獲資本市場的關注。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內容付費習慣養成是有聲書市場迎來又一春的主要原因。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線上娛樂產品日趨多元以及網絡平臺的不斷引導,

我國居民的消費觀念已有所轉變,越來越傾向於為優質內容進行付費,也由此拓寬了有聲書平臺的變現渠道和生存空間。以視頻平臺愛奇藝為例,2015年其訂閱用戶首次突破1000萬,到2018年,訂閱會員到8740萬,付費會員佔比達到98.5%,其中2018年淨增訂閱會員3660萬,訂閱會員規模同比增長72%。同時,在愛奇藝的收入構成中,會員服務收入從2015年的18.74%快速上升至2018年的42.50%,超過廣告業務,成為愛奇藝第一大收入來源。雖然目前中國移動有聲書平臺仍以收聽免費節目的用戶居多,但一方面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如喜馬拉雅FM的用戶數從2015年的2億增長到2018年的4.7億;另一方面,有聲書內容不斷豐富,收聽體驗不斷優化,內容付費具有較高發展潛力。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2015年,網絡媒體抓住當今都市人們面對信息大爆炸、知識快速更新和不確定的生活工作前景,焦慮感上升的這一特點,開始向網絡用戶兜售“思維模式”,由此打開網絡知識付費浪潮的閘門,得到、知乎、喜馬拉雅FM等知識平臺在這一時期抓住機遇快速崛起。與閱讀文字進行思考相比,通過音頻方式獲取知識講解雖然屬於被動學習,但更直接更輕鬆。因此在2016-2018年的知識付費熱潮中,抓住這一契機的在線音頻平臺快速從競爭這種脫穎而出。如蜻蜓FM推出《矮大緊指北》、喜馬拉雅推出《好好說話》等付費節目,可以說知識付費為包含有聲書在內的音頻市場帶來了新的春天。同時,隨著音頻平臺在發展戰略中開始逐步將知識付費向內容付費延伸,有聲書這一內容形式更為豐富的產品必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這也是有聲書獲得市場關注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則是前述提到的“聽”與“看”的差異性。視頻行業從長視頻到直播到短視頻已經歷了數年的高速增長,再加上電子書、遊戲、即時通訊等無不是“用眼”產品,以及很多人上學上班需要大量使用電腦,可以說很多人的眼睛都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並出現頸椎不適。因此,

當視頻業繁榮到一定階段後,人們反而會對其他能帶來新鮮感或不一樣體驗的娛樂產品產生興趣,而這也正是音頻或“耳朵經濟”崛起的時機。特別是當音頻內容逐漸豐富,製作水平不斷提升,收聽方式日趨便捷,人們自然將其作為與“看”具有互補性的娛樂、放鬆方式。而有聲書市場正是“耳朵經濟”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

3

產業鏈與競爭格局


我國的有聲書產業鏈已基本搭建完成,主要包括上游的內容版權方,中游的製作開發團隊,下游的分發渠道與平臺,另有廣電總局、工信部等監督管理部門,以及音頻技術公司、硬件設備商、網絡運營商、移動支付產品等服務支持環節。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絕大部分的有聲書內容是依託已出版的書刊和網絡文學作品,另有少部分為影視劇本或特邀作者直接撰寫有聲書腳本等。內容授權方主要是原著作者,公版書則無需授權。除教材教輔類有聲書外,“歷史”、“懸疑”、“言情”、“都市”等是有聲書製作方更為青睞的內容類型。

出版公司與有聲書平臺、網絡電臺相比,在獲取版權方面並不具由明顯優勢,還要看其與作者簽訂合同的具體條款,即對版權合作範圍的界定。出版社的優勢在於可以為作者提供紙質和有聲書的打包出版、宣傳服務,並與一些作者具有良好的合作歷史和關係。

3.2 以MCN為主的開發製作


有聲書的製作方主要包括出版公司、音像出版機構、廣播電臺、高校機構、文化傳媒機構、在線音頻平臺、自媒體和個人用戶。內容製作方通過與版權方合作或購買有聲版權方式獲得版權授權進行製作。拿到版權後,通常需由編劇改編劇本,根據劇本安排適合小說內容風格的主播來試音。製作方有時會將有聲書的製作外包給與其由長期合作關係的錄音工作室。小說一般分為單播和多播,也就是一個主播,或者好幾個演員同時錄製。完成主播錄音後,還要交給經驗豐富的後期人員進行剪輯。後期針對劇本需要和製作報價可分為簡配、中配、精配三個檔,主要時指對背景音等的真實還原程度。最後通過了審聽流程後,一部作品就算基本製作完成了。

與看視頻相比,聽書調動的感官比較單一;同時聽書屬於被動閱讀,對音質和內容邏輯性要求更高,相對而言製作門檻也更高。儘管音頻平臺也會有一些UGC 或SPGC的有聲書內容,其製作或是普通大眾定向分享展示自己的錄音作品(如孩子中英文朗誦),這類作品通常點擊量不高,或是某些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美容師等,通過音頻這種形式分享自己的知識,但這類產品較難脫穎而出,在有聲書製作方面,PGC和MCN的優勢更為明顯

有聲書並不是簡單的把書讀出來,對內容的改編加工能力很重要,比如以何種形式、何種順序展示故事情節以便於聽眾理解。另外,有聲書的錄製摻入製作者或朗讀者對內容的理解是在所難免,斷句和語調都是朗讀者對內容的一種詮釋,這種理解和表達方式是否能讓聽眾認同,也會影響最終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因此,在有聲書的製作中,導演和主播就顯得十分重要。儘管在2018年對有聲書用戶的調查中我國只有13.8%的用戶表示不僅會與主播互動、為主播打賞,27.7%的用戶表示並不關注主播,但主播的能力對有聲讀物情景的呈現和氛圍的營造具有關鍵作用,且優秀主播也能帶來大量粉絲用戶,並提高平臺用戶粘性。這也是為何不少有聲書會邀請名人、作者或同名影片演員進行錄製的原因。

在美國有很多培養有聲書配音員的MCN機構,對播音員進行系統培訓並提供專業的錄音條件,而這些恰是目前國內主播行業的痛點。對此,國內大的音頻平臺也開始採取系列舉措,補足短板。例如,喜馬拉雅在2018年曾募集1億元基金用於孵化有聲創業團隊,同時與全國各地20所高校展開了深度合作,培養專業對口的大學生主播。懶人聽書在北京、深圳、瀋陽三地設立創作基地,培養優質主播,以提升自身的音頻造血能力。通常平臺會簽約一些獨家主播,專門給該平臺做專職主播。除了一次性支付的錄製費,一些平臺還會通過廣告分成和聽友打賞等機制幫助主播們增加收入,以此吸引、留住優秀的主播。另外,為了減少用戶隨主播和內容遷移的情況,音頻平臺也和視頻平臺一樣,開始推出自制有聲書,並嘗試依據用戶特性製作定製化精品音頻內容,加強自有品牌打造和用戶對平臺的粘性。

3.3 龍頭已現的發佈渠道

渠道方主要負責有聲書運營,為用戶提供免費或付費產品及客戶服務。線上平臺是目前我國有聲書發佈的主要渠道,包括專注於有聲書這一垂直領域的聽書網站和綜合在線音頻平臺(APP)。

兩者各具優勢,其中垂直聽書平臺無論自身產品還是用戶都更專注於有聲書,產品更具針對性,更易滿足用戶差異化多元化的聽書需求。綜合音頻平臺的音頻內容資源則更為豐富多樣,在用戶獲取能力和下游分發渠道資源方面更具優勢。此外,知乎、噹噹、京東、閱文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開始佈局有聲書。線下渠道主要包括書店、汽車4S店、數字圖書館和音像出版機構。

有聲書平臺的核心競爭要素在於內容,即內容的質量和品類的豐富度。2018年,51.3%的中國受訪有聲書用戶表示平臺有聲書的數量是其進行平臺選擇主要考慮因素,其次為平臺是否收錄喜愛作者書刊。根據收錄情況決定有聲書閱讀平臺選擇主要考慮因素的用戶達45.5%。

從艾瑞諮詢發佈的數據看,2018年第四季度喜馬拉雅3個月的月活數均超過7000萬人,居綜合平臺首位,此外在內容資源方面,喜馬拉雅擁有市場上70%暢銷書的有聲版權,85%網絡文學的有聲改編權,超6600本英文原版暢銷有聲書版權,領先優勢明顯,蜻蜓FM和荔枝則勢均力敵。懶人聽書則以超過800萬的月均活躍用戶規模在垂直平臺中處於領先位置。總體而言,喜馬拉雅、蜻蜓FM及荔枝這類綜合平臺總體的平均月活用戶量高於懶人聽書、酷我聽書這類垂直平臺,在吸引用戶方面更具競爭力。我們將在下篇報告中對各聽書平臺進行詳細分析比較。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4

未來發展展望


4.1 行業逐步走向規範


儘管我國有聲書市場有崛起之勢,但在市場機制、配套制度、行業規範等方面仍有不足,一定程度制約了其發展的速度和空間。目前我國有聲書市場尚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嚴格的准入資格審核,盜版問題仍層出不窮,具有法律意識和專業素養的從業人員數量遠無法滿足市場增長的需求。

在有聲書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自八十年代有聲書出具規模,市場就開始對其進行規範。1986年,美國有聲出版商協會(APA)成立,該協會由出版商自發組成,是一家非營利性貿易組織,致力於有聲書市場的推廣與行業數據統計。而我國直到2018年,才成立專門推動有聲書市場規範發展的組織——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目前,該組織已開始組織專家編寫中國有聲語言水平評定標準,建立有聲閱讀的考核評價體系;同時,還將與高校等機構組織人才培訓,集中社會各方優質資源,共同培育孵化中國有聲閱讀的後備人才。有聲書市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將逐步走向更規範的發展道路。

此外,隨著有聲書市場關注度的提升,監管對有聲書內容及平臺的審查也將趨嚴,加速市場的優勝劣汰,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但同時,行業投資的政策風險也更需關注

4.2 視頻類產品的有益補充


從供給側看,產業鏈各方參與有聲書的熱情都十分高漲。越來越多的作者願意將作品做成有聲書,甚至是親自朗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讀者瞭解和認可自己的作品,既推動有聲版播放量,也帶動其紙質書籍、電子書的銷售或在線閱讀量。對於製作方,目前國內出版的圖書轉化為有聲書的比例不到30%,相較國外60%~70%的比例,仍有很大上升空間,待挖掘的優質內容還有很多。對於音頻平臺,有聲書則是平臺引流的主力軍。有業內採訪調查數據顯示聽書類平臺上超過70%的粘性用戶來源於有聲讀物,而不是來電臺(FM)類欄目。此外,有聲書對綜合類音頻平臺的流量貢獻可達一半作用。在知識付費熱潮後,多家綜合音頻平臺已將定位從提供知識服務轉至更寬泛的內容服務,而有聲書無疑是最豐富多樣的內容來源。

從需求看,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多樣化、差異化的娛樂需求將只增不減,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意願不斷增強,為有聲書市場的發展不斷創造新的空間。另一方面,技術的進步不斷拓展有聲書的移動載體,為有聲書提供包括出行、生活、教育等在內更廣闊的應用場景,為人們提供更便捷、友好、寬泛的收聽環境,釋放更多潛在需求。如車聯網技術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有聲書在車載端的傳播,有聲書在可穿戴設備上的應用也值得期待。智能音箱的出現和逐步普及則為人們在家收聽定製化有聲書內容提供了更多便利。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公佈的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情況,2018年全年智能音箱的銷量達到了8620萬臺,其中第四季度銷量同比增長95%。


有聲書市場的變遷,耳朵經濟的未來


從感官效果由圖片到聲音到立體影像進階的角度看,有聲書對視頻類娛樂產品的主導地位是難以撼動的,另外在實時互動等社交屬性上,有聲書與電臺類節目和視頻節目相比也存在明顯不足。但是如前所述,其特殊的伴隨性以及用耳不用眼的特點,將使其成為視頻產品的有益補充(特別是在未來吸引中老年用戶方面),併成為各類文娛集團正努力構建的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4.3 內容與技術雙輪驅動


像其他互聯網娛樂一樣,有聲書平臺作為目前行業裡鏈接產品與用戶的橋樑,未來將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打造行業內的小生態圈以鞏固行業地位,並和可能加入或被納入互聯網巨頭或娛樂集團的大娛樂生態圈,發揮不同渠道和內容資源間的協同效應。而對各類優質內容資源的獲取和對智能技術的利用能力將成為各平臺比拼的核心競爭力。

有聲書屬於內容產業,以內容為核心。優秀的有聲書製作團隊將成為平臺投資關注的重點,對優質版權如暢銷書版權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整體來看,在內容投入方面,有三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對內容多元化和改編個性化的投入。平臺可通過開發更多類型的有聲書,挖掘垂直領域優秀內容,塑造更鮮明的形象。二是加強平臺自制IP開發,以避免用戶隨主播切換平臺的問題。擁有獨家內容是平臺吸引會員付費的不二利器。三是研發新的表達形態。例如對同一暢銷內容提供不同版本的有聲書(不同音效或不同主播的),以滿足不同聽眾的差異化喜好,在此過程中也可增加與聽眾的互動性。還可利用新技術來模擬、復刻聲音,創造新的場景,比如用父母的聲音給孩子讀故事等,或使用人工智能主播提供部分內容輸出,解決有聲製作的成本與效率問題。

優質與豐富的內容是持續帶動會員數量增長和提升用戶粘性的根本動力,但同時,平臺也可以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技術的研發及應用不斷拓展服務和功能,在提高運營效率的同時優化用戶體驗,提高用戶留存率。如通過算法分析用戶喜好,向其主動推送正在聽、可能想聽的內容,如同一主播或同一類型的有聲書,提供個性化頁面,減少用戶信息查找步驟和時間,進而增強用戶對平臺的友好度和粘性。從數據採集角度看,綜合類平臺在獲取用戶行為偏好以及放大該數據價值方面更具優勢。

4.4 盈利模式仍有拓展空間


目前有聲書市場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投放——開屏廣告、有聲書中的植入廣告、免費內容中的插播廣告,付費收聽——會員體系、無廣告或獨家內容,粉絲經濟——打賞主播,給主播送禮物等和硬件設備售賣——智能音箱(喜馬拉雅FM即推出了自有智能品牌小雅AI音箱)。一些有聲書平臺還嘗試由聽眾票選、眾籌錄製有聲書的模式。未來,有聲書平臺可通過進一步向線下和衍生產品拓展來增加收入來源。從海外有聲書市場的發展看,線上電子書平臺或出版社還可舉辦線下書友會、俱樂部,為作者、主播和聽眾間建立互動平臺,通過籤售、會費、活動費等獲取收入,亦可將有聲書改編為影視作品。有聲書從文字到聆聽的改編使其較書刊更適合用於視聽結合的影視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