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脉搏艺术网讯:2018年12月15日下午,由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与瑷瑅空间联合主办的瑷瑅茶座文化沙龙活动第13期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

二千年来中国国民之变化(《戊戌寒冬,梦回唐朝》)”为主题,来自教育、文化艺术、媒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嘉宾以及北京市民革祖国统一专委会、朝阳民革、西城民革祖国统一专委会代表参与了活动。

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十三期瑷瑅茶座活动嘉宾合影

瑷瑅茶座13期活动首次以对话访谈形式开展,沙龙主分享嘉宾文化学者刘利民先生以追溯中国(唐代)的国民精神,缅怀青春怒放的时代。引导嘉宾寻找国民精神的光点,并祈望这些光点将会再次闪耀中国的天空,照亮未来中国之路!

刘利民先生认为:唐朝书写了中国历史最灿烂的传奇,我们看见一个强大、自信、包容的国家崛起;看见一个坚韧、智慧、勇敢的民族身影。在那个时代,将军英勇、官员廉洁、诗人高远、君王有为、思想者畅所欲言,他们合力建设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以至于文弱的书生也无所畏惧。盛唐的君臣与子民,不仅相信自己,也相信自己的敌人,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四海归心,无须为自己、为国家的安全担心。那份自信,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从唐朝的自信与开放,延伸到40年前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不只是让国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外邦货品,以及所谓的与国际接轨(国际化),而是能够培养政府的气魄与全体国民的自信。中国国民之自信,是拥有蓬勃开放、兼容并包的胸襟,中国国民之精神是追求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德为先、不屈从权势的大丈夫精神

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文化学者 刘利民

活动中,嘉宾们围绕如何使中国再现昔日的光荣与梦想、如何树立真正的大国自信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北京大学特聘议事规则讲师魏立宪认为:“古代开会不叫“开会”,而叫“朝会”和“集议”。古代皇帝如果想就某件国家大事与群臣讨论,一般会通过上朝开会的方式进行。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不曾有过真正的会议规则与明文的会议制度建设。史上的会议,开的好坏,全凭皇帝及少数权臣的素养、人品等。“中国制度史”恢弘庞大,却没有会议规则与制度。不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什么“朝会”、“集议”、“廷议”、“大朝会”,究其本质都是“朝议”:皇帝高高在上,下列群臣,按职位高低依次排开,在召集会议、发言辩论、表决等方面没有丝毫的平权,它是按照权力的大小来决定“议事权(利)”的大小,无论以何名目出现,都是集\极权式的会议,同分权式的民主会议(协商会议)有本质的不同,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在会议形态上一直停滞不前、原地打转的根本原因所在。近代意义的“议事规则”要求每一位与会者的发言权、辩论权和表决权(包括召集会议的权利)是平等的。我希望,

中华民族“学议学”、汉语民族“会议事”、龙的传人“讲规则”,以自己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新中国人,才能找到新的国民精神。

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北京大学特聘议事规则讲师魏立宪

以文化历史为主题的瑷瑅茶座活动已连续举办13期,陆续获得了文化艺术、教育、媒体、企业界人士的肯定。活动现场,瑷瑅空间联合创始人覃研女士介绍了瑷瑅空间与融爱传媒在2019年联合启动的公益传播项目“大国小民—70位小公益人匿名口述访谈”。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瑷瑅空间将与融爱传媒共同寻找70位公益圈的“无名之辈”,倾听他们的声音,希望曾经或者正在与公益发生紧密联系的“大国小民”进入大众的视野。在大历史中,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跃迁,总会记录引领者的名字,但瑷瑅相信,无名之辈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瑷瑅空间一直是斯文精神的守护者,是社会道德的捍卫者,瑷瑅的创始人团队曾经都是专业媒体从业人员,这一次我们以独立采访人、独立访谈机构的身份出现,拒绝有偿新闻、拒绝软文包装、希望推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系列传播活动。公益领域基层从业者反映的问题,折射出的现象,也是当前社会的问题。希望公益领域的朋友主动与我们联系,参与这个访谈调研活动,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沙龙活动现场照片

瑷瑅空间是在喧嚣城市之中建立的中式生活美学文化客厅,这里将茶、琴、书、花、艺、学融入生活当中,也一直是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交空间。瑷瑅茶座连续举办了13期,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为思想培育市场,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希望以不同的视角解读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同时引发更多人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十年前的寒冬,改革与开放,让东方的大国再度崛起,在经济繁荣、物质充裕之后,人们开始寻找大国的自信,寻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曾有多位学者表达过忧虑:社会道德体系的解体,人文精神的式微,是中国再现昔日的光荣与梦想的主要障碍。我们相信,只要一个社会的思想与知识精英群体不甘沉沦,那么即使斯文式微,一样可以立地新生。精英群体的衰败,为国家民族造成的颠覆性灾难将远远比权势阶层任何形式的物质腐败都更为致命。“新”的中国,需要“新”中国人,只有“新”的中国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使国家的明天更好!“新”中国人的自信,来自于内心生发出的万物与我平等的尊严、悲天悯人的胸襟、独立于世的人格,来自于对自由无畏的探索,对现实客观存在的质疑与反思。

4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当古老的大国,无限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物质的充盈,而是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回斯文之精神。希望“四个现代化”实现之后、中华文化也在涅槃后重生;期待未来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成为“地球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居民倾心爱慕、诚挚学习、温暖而强大的“新”中国。

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幸福家和瑷瑅空间举办持续性系列文化沙龙活动,希望在文明冲突到来之际,以文化的滋养弥合各方见解的不同、提升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素养。斯文于此,是我们对每一位同仁信守的承诺;克己复礼,是我们同路而行的道德准则;不同而和,是我们对大同世界最美好期待!

本次活动中,脉搏艺术网给予了大力支持。书艺公社创始人、书法家李阳向瑷瑅空间赠送了书法作品。

瑷瑅文化沙龙|从二千年国民之变化 寻找“新”中国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